全媒体时代高职广告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德技并修的路径研究

2022-05-30 02:37李佳蕾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0期
关键词:广告设计艺术设计阶段

[摘           要]  以全媒体时代为背景,提出以“德技并修”为目标的广告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探索路径。对广告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不同阶段如何融入德育元素进行分析,为今后广告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探索更多可行路径。

[关    键   词]  广告艺术设计;德技并修;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0-0055-03

一、全媒体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引爆了许多新的传媒形式,以微博、微信、抖音等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不断崛起和爆发,并且迅速占据了广告传播的主要市场,传统媒体、自媒体和新媒体整合形成全新的媒介形态,即全媒体。全媒体形式改变了传统广告传播形式的内容构成、传播渠道、运营方式等方面,以极快的速度吸引了社会受众的目光,迅速占领了人们的手机端,进而引发了社会社交形态的更新。相较于传统媒体形式,全媒体是一种更新、更快且覆盖面更广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

全媒体时代媒体内容的制作和输出形式更加简易和便捷,非广告艺术设计专业人士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广告作品的制作、输出和传播,这为广告设计从业人才带来了挑战,负责向社会输出广告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主动迎接挑战,主动去思考如何培养出更适合全媒体时代的从业人才。随着自媒体平台的崛起,“双微一抖”成为快捷、简易的信息传播平台,企业、政府机构或者事业单位,乃至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媒体端进行发声,相关岗位的就业需求越来越多,广告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毕业生大量进入各个公司的自媒体运营岗位,或是独立运营个人自媒体账号,给广告设计行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顺应这一发展形势,高职院校应开拓专业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路径的新思路。

二、全媒体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

全媒体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广告设计从业者提出新的挑战:全面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敏捷的认知与判断方式。广告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进行迭代更新,如何培养出既掌握广告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技能,并可自主或辅助完成企业运营媒体账号运营工作,又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的高职毕业生,是高职广告艺术设计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广告设计行业因其行业特点,承担了传播信息的社会责任。无论是电视、报纸等传统的媒体平台,还是网络自媒体平台,广告设计行业都在传播信息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大众的观念和意识,因此高职院校肩负着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的一份责任。广告设计行业掌握了向社会大众传播信息的渠道,那么这就要求广告艺术设计专业的从业人士具备除素养和技术之外,还需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为高职院校广告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指出了目标和方向,针对全媒体时代下的广告设计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在广告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上应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技术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同时,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将“徳技并修”纳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将培养出具备社会责任感、道德感,具备敬业的职业素养,具备高素质从业技能的广告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作为目标。

在高职院校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融入德育,以“德”与“技”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让学生从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开始,就在内心建立以传播正能量的信息为己任的行业认知,为从业后向社会传播正向信息导向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广告设计行业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广告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如何在三年的时间内将学生培养成能基本满足全媒体时代的广告设计行业岗位要求,且兼具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要纳入“德技并修”的人才目标,从培养人才路径的不同阶段入手。

广告艺术设计专业可坚持“1.5+0.5+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一年半的专业知识基础课程、半年的综合项目实践训练以及一年的岗位实习组成的培养模式。这样的模式是为了循序渐进地将学生从专业学习引导到岗位学习,并且能进入工作岗位对接需求。以此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在不同的阶段通过不同形式融入德育(图1),以德育引导专业设计及创作,引导学生学会并输出具有正确价值观的广告艺术设计作品,同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为学生树立敬业精神和职业精神。“德”与“技”的融合,应贯穿于广告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通过不同路径和方法的结合,形成循序渐进、互相促进、有机变化的人才培养路径。

(一)专业基础、认知引导

本阶段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广告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大一年级至大二年级上学期,共一年半时间。广告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从业者要具备基本的设计思维及技能,并基于此创作作品、向受众输出作品。本阶段学习除了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外,还需要掌握对社会事件进行客观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并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规律建立基本逻辑和正确认知。只有奠定正确的认知基础,才能让学生掌握技能知识的同时,在以后的从业道路上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并得以拓宽职业前景。因此,在广告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基础培养中,这一阶段的课程设计要坚持与德育相结合,才能形成更加完善、科学的教学体系。无论是教师在选择课程内容方面,还是在引导学生完成广告艺术设计作品创作方面,都要坚持对社会事件的客观判断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持。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情怀,引导学生创作出兼具社会价值、审美意识、满足传递正能量的广告设计作品。专业教学和德育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一阶段中的公共课程包含专业的德育课程,但因为课程偏重于理论化,容易造成与學生之间的距离感,德育融入专业教学中,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广告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创意思维为例,教师在为学生讲授关于创作选题的相关内容时,可引入课程案例,引导学生将创作的视角投射于社会生活中的微角落,从劳动人民的生活细节中发现劳动之美、生活之美和人性之美,例如菜市场中的菜摊、杂货摊等,可以以关注“微角落的美”为主题去创作广告艺术设计作品。类似这样的课程案例,让学生从兴趣浓厚的专业学习出发,带着探寻的心态去创作,又在创作过程中挖掘社会生活的意义和劳动之美。

(二)赛岗并轨、意识提升

本阶段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广告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大一年级下学期至大二年级上学期阶段,这一阶段的人才培养重点是从专业基础知识学习逐渐向实践技能训练的过渡,要求学生学习并逐渐掌握未来从事广告设计行业所必需的操作实践技能,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或与团队共同完成设计任务。在这一阶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中,会引入不同级别的专业赛事和岗位模拟训练,与课堂教学横向连接,实现“德技双修”这一教育目标。

1.赛课并轨

将课程设计与不同级别的专业赛事进行结合,如以专业赛事的品牌命题策略与课程作业结合,让学生通过参加专业赛事的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根据课程和赛事需求,学生可通过个人或专业小组共同协作的形式完成作品,这一过程可培养学生建立团队协作意识和锻炼沟通协调能力,为未来进入专业广告设计公司的项目团队协作打下基础。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对赛课结合的课程进行设计,在参赛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学习精神。教师要对赛事成绩或失败的经验进行分析与总结,引导学生树立对成败的正确认知,为学生下一阶段进入实习岗位融入社会树立良好的心态。

2.岗课并轨

在大二年级下半学期阶段中,学生逐步完成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进入岗位实践的前期阶段。教师要始终保持与广告设计市场的交流和对接,可在学院中设置专业工作室[1],与专业的广告设计公司合作,引入品牌项目形成横向课题。企业导师将适合的项目任务交给学生工作室,由教师进行项目对接,以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并行引导的模式,对学生进行项目实践技能训练。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参照真实的项目设计团队构成,引导学生完成项目团队的组建。教师引导学生团队根据项目目标和周期进行项目推进,并且由企业导师阶段性地给予反馈和引导。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实际岗位的模拟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岗位设置、工作流程、沟通模式和项目环节,让学生逐渐进入对行业、职业的认知和体验中[2]。如缘起快克药业与院校合作的“快克新青年”项目,该项目倡导“新时代,我们要做有理想的有志青年”及“阳光、健康、快乐、充满朝气的奋斗人生”的价值观,即通过学生工作室团队去创作广告设计作品,并在自媒体端进行发布,将品牌项目进行推广,在快克项目的推进过程中,从品牌价值观到广告作品的创作过程、参与形式的多元化,都向学生传递了有温度的鼓舞和正能量。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可以逐渐找到自己的专业方向,对自己的兴趣和所长逐渐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为进入定岗实习阶段奠定了基础,同时增加了一个走出校园前的心理缓冲阶段。

(三)企训结合、德技并修

进入高职院校学生的大三学年顶岗实习阶段,学生通过前期的岗位实践和项目实操训练,对未来的工作岗位已有初步的认知。企业与院校建立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学生与企业的双向选择,学生会进入实习企业任职,完成最后阶段的学习。

在这一阶段中由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实习导师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在实习岗位上完成岗位学习,学习目标是能够与成熟的团队协作完成初步的工作,重点锻炼协调沟通能力、判断表达能力,并且建立清晰的工作思维和良好的职业认知。学生从校园学习进入顶岗实习,需要经过一段适应期和阵痛期,从学生思维不断向职场思维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除需要了解学生的实习进程外,还要格外关注对学生价值观、职业观和敬业精神的引导。实习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持续的指导和帮助,对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及时的整理和研究,对学生进行分阶段的访问调研,对学生的岗位适配度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和路径进行及时调整和完善[3]。

企业的核心目标在于创造利益,学校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人才,所以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德技并修”的目标和原则十分重要,基于此目标去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可以为企业拓宽用人渠道、提供储备人力资源,并让学生通过实习阶段和企业双向选择,毕业时选择留在企业继续工作,完成择业和就业,最终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的共赢。

值得注意的是,在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的企业选择上,学院要对企业的从业资质和经营资质等硬件条件进行严格审核,同时要对企业的价值观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评断。顶岗实习阶段是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前的实践学习阶段,也是培养学生为国为民的担当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的重要阶段。因此在企业选择上,学校要选择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正确价值观导向的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搭建“德技并修”的实习实践平台。坚持以“德技并修”引导专业培养、技能培养、实习实训等环节,可以满足全媒体时代对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循序渐进的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教师通过教与学、训与练的互动去影响学生,为社会培养出兼具技能与德行、社会责任感和工匠精神的全方位人才,并为企业持续稳定地培养和输出人才,进而对行业发展形成助力。

四、结语

全媒體时代下广告设计行业发展迅速且更新迭代加速,学校应保持与行业的持续对接,保持不断的思考,积极与行业、企业建立多向多元化的合作,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本文以全媒体时代为思考背景,为高职院校广告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提供了路径建议。

参考文献:

[1]刘晶鑫.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构想[J].美与时代(上),2021(8):131-133.

[2]张樱樱.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以品牌设计工作室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6):139-141.

[3]周晓瑜,张君兰.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实体化:模式、本质及其实践[J].职教论坛,2021(8):57.

①基金项目:天津商务职业学院2021年度院级科研项目“全媒体时代高职广告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德技并修的路径研究”(课题批准号:TCC2021QN10)。

作者简介:李佳蕾(1986—),女,汉族,河北南宫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新媒体广告设计。

猜你喜欢
广告设计艺术设计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基于视觉传达艺术的地铁站广告设计
《星.云.海》
《花月夜》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传统水墨元素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广告设计中的情感设计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