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2-05-30 02:37庞文瑶韩家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0期
关键词:困生贫困生资助

庞文瑶 韩家玉

[摘           要]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还存在一些相对贫困的家庭,所以高校应重视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使他们更好地成才。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发现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问题有两方面:一是资助实施层面,贫困学生的认定依据不足、评价体系存在缺陷、资助工作队伍还不完善。二是育人工作方面,主要表现在缺乏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引导,良好消费观引领力度不足,缺乏感恩教育等。同时,还应加强对贫困生的认定,提高资助的精准性。高校要加强资助培训,打造一支专业化资助育人队伍,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能力。要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回归立德树人之根本。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0-0076-03

新形势下,如何对家庭相对贫困的大学生进行精准资助,更好地开展资助育人工作,是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应该同时兼顾资助和育人两项功能,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为进一步推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供参考。

一、高职院校资助育人的含义与意义

(一)高职院校资助育人的含义

所谓资助育人,是指学校根据有关规定对家庭相对贫困的大学生进行物资资助,并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在获得资助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教育,从而使贫困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能够全面发展[1]。高等职业学校的资助育人工作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一是对学生进行物资上的帮助,二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上的培养。在物资帮助上,即在政府、学校和社会有关人士的支持下,贫困学生得到一定的物质和经济帮助,减轻他们的学费和生活负担,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而在思想教育上,则是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强大学生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从而提高他们整体素质。由此可见,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而物资帮助是其必要条件,思想教育是关键。

(二)高职院校资助育人的意义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高职院校是推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关键,它的培养对象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高职院校要重点关注贫困生的资助育人工作,培育具有“才”和“德”的现代大学生。“不让一名大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资助育人是一种教育公平的表现。各地区发展不均衡导致教育资源占有量的不平衡发展,使贫困生难以负担学费、生活费或者是往返费用。资助育人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资金支持,让贫困家庭的学生在党、国家和社会的关怀和支持下顺利毕业,维护了教育的公平性[2]。同时,资助育人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可以防止他们出现自卑心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人生理想,让他们通过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实践,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学会用自己的双手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家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

1.评估体系存在一定的争议性

目前高校所采用的量化评价体系为认定依据与认定级别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为认定依据进行量化赋分,为认定等级判定提供了直接的数据基础。但关于量化评价体系中的指标权重分配,仍然有不同看法,有待于完善。而量化评估分数在某种意义上也只是反映了学生的家庭状况,其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可能会造成较大的偏差,仅是“主要依据”或者“主要参考因素”[3]。所以,对于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核查,也有必要采取其他方式。

2.方法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困难生的确认,必须对所提供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确认,并采用统一的认定程序和认定分析方法。在认定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只能使认定的结果趋向于“真相”。参考有关的证明资料、家访、民主评议、个别谈话、信函索证、大数据分析、量化评估等方法,为困难生的信息核查工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虽然方法比较多,但是存在不同程度的限制。

3.材料确证存在一定的干扰性

生源地政府出具相应的证明材料,但是因为后续资助资金不需要生源地政府承担,所以对家庭经济状况的审查没有严格的要求。家访可以帮助学校直观地了解家庭经济状况,但是在跨地区就读的院校中,这种方法通常会受时间和费用的限制。民主评议可以从评议点的设置中对学生的家庭经济和行为进行综合评估,但是很容易被情绪的亲疏所干扰,从而对民主评议结果的客观性产生影响[4]。个别谈话、信函索证亦有学生或信函反映夸张了家庭的贫穷状况。

4.消费监控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应用为家庭困难学生的精准认定创造了条件。一些高校试图通过使用校园卡的消费数据对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研究,从而为家困生认定、识别、筛选提供数据支撑。但是校外就餐、外卖、制造虚假消费等因素,都对以上的举措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单凭校园卡的消费信息进行学生的消费行为评估还不够全面和客观,需要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消费信息收集范围,将主要支付方式纳入学生的相关消费采集中,而对其进行收集不仅是对个人信息的侵犯,还具有较大的困难。

(二)学校资助育人实践存在的问题

1.资助工作自主性存在限制

2021年,财政部、教育部等五个部门共同制定并发布了《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对资助的平均标准、资助上下限、资助档次等指标进行了详细要求,对学校实施资助制度起到了正面的引导作用[5]。然而忽视了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学校和家困生之间的差异,从而制约了学校的资助工作综合统筹与资金的灵活分配,造成了“应助尽助”的落实难题。

2.资助的内涵理解存在偏差

准确把握资助的含义,是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的根本。对高校学生资助含义的理解有一些偏颇:一是对资助的理解不够全面,认为只有发放资金才是资助,没有意识到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也是一种资助方式。二是缺乏对资助的全面了解,认为只有助学金才是资助资金,没有认识到国家设置的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也是资助资金。三是缺乏对资助与育人之间联系的认识,一些高校重视资金发放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但是忽视了对学生身心发展、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教育。

3.资助育人精细化欠缺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和基本工作,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造成的学生身心、能力、素质等问题,需要对家困生给予更多的特殊关注,确保家困生能够成才,但是一些高校缺乏对家困生进行系统的资助和培养。在资助工作中,资助管理部门对家困生的认定、资助经费的拨付和发放等都有严格的程序和时间规定,而对于资助过程中的育人要求却缺乏硬性规定或考核措施,使得校级资助管理机构片面认为资助工作止于资助资金的分配发放,导致辅导员将资助工作重心集中在家困生的精准认定与资金分配上,最终出现资助与育人两者重心错位[6]。

三、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主要做法

经过几年的努力与发展,目前,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已经初见成效。这与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具体举措有密切的联系。高职院校在资助育人方面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物质保障为基础,解决实际困难

近几年,一些高职院校积极为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物质上的支持和保障。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为促进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开展,现已逐渐建立了由学校领导牵头、学工部门统筹协调及各院系紧密协作的资助育人工作机制。坚持“应贷尽贷”的基本方针,为大学生提供国家或地方的助学贷款,要根据家困生的具体情况实行以下几项政策:(1)降低学费。(2)医疗保险。(3)临时困难补助等。为了进一步做好资助育人工作,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还积极开展以下特色资助育人活动:(1)对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进行走访。(2)将冬季衣服发给家困生。(3)为家困生提供回家过年帮助。(4)调查资助育人的成效等。通过实施以上一系列具体的措施,所有的家困生都能够得到切实的帮助。

(二)以能力提升为导向,促进全面发展

近几年,一些高职院校以提高能力为目标,科学有序地进行着资助育人工作,希望能够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发展[6]。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校方将会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此方式对这一部分学生的特定兴趣和将来发展进行深度的研究。为家庭贫困学生提供专业辅导,为其制订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制订适合自己的事业发展方向。此外,学校还把资助工作与诚信教育、心理辅导等一系列教育工作相融合,使贫困家庭学生在获得资助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总之,当前一些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完成资助育人工作,都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不仅使他们得到了资助,还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促进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提升资助对象识别手段的科学性

当前我国高職院校的资助对象识别方法还需改进。提高资助对象认定方法的科学化,有助于建立健全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为了提高对资助对象识别方法的科学性,提出了以“贫困生证明”为依据的方法。首先,对“校园一卡通”每日的消费支出进行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存在经济困难[7]。资助主管部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资助”的方式,与有关单位共同建立贫困生信息共享和收集平台。其次,建立对贫困生年级、专业、班级的评价体系,使其作为主要的贫困生识别主体,并对其进行评价。最后,学校的资助育人工作人员在寒暑假的时候通过对贫困生的家庭进行走访,以掌握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在走访期间,还要与附近的邻居进行谈话,以掌握家庭的真实经济情况,从而确定其是否符合条件。将以上方法结合起来,一定能提高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准确定位,为真正存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精准资助。

(二)强化感恩教育,回归立德树人之根本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大学生解决经济困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实现育人目标,如高职院校可以每年进行诚信教育,让大家诚实守信[8]。除此之外,高校要加强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加强对他们进行感恩意识的培养。“感恩”这个词在一些青年人心中渐渐淡化,感恩意识也越来越淡。在实施助学活动的同时,要强化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和宣传,培养学生的感激之情。高职院校在开展资助育人工作中可以对感恩教育进行宣传,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通过讲座、感恩主题演讲比赛、班会、微信公众号推文等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此外,还可以与校园文化相融合,举办“感恩活动月”,通过举办各种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建立感恩意识。通过这次行动,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将来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在多种形式、多途径的资助育人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与个性,是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9]。

五、结语

综上所述,资助育人是指在实施资助政策和实施资助措施的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高职院校今后的发展,关系到贫困家庭学生今后的发展。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资助育人工作的关注,并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以推动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长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张兰.精准扶贫背景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策略[J].财富时代,2022(1):219-221.

[2]潘金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路径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10):149-151.

[3]王小伟.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1(19):166-167.

[4]肖志.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幻画报,2021(10):173-174.

[5]周璇.浅析隐性资助在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21(35):109-111.

[6]陈则东,胡新岗,王明珠,等.新时代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问题分析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21(23):37-40.

[7]黄帅.高职院校发展性资助育人工作现状研究[J].大学,2021(14):56-58.

[8]冯欣.对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及对策探讨[J].财富时代,2021(2):160-161.

[9]檀森.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4):9-12.

①基金项目:2021年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类项目课题“‘后脱贫时代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路径探索研究”(项目编号:2021YKYB-038)。

作者简介:庞文瑶(1992—),女,汉族,陕西咸阳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困生贫困生资助
借鉴积极心理学理念,培养家困生的积极品质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德困源于心困
——小学德困生现象及心理辅导策略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