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建设研究

2022-05-30 02:37许宏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0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背景人才

[摘           要]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学生不仅要学会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备步入社会必需的创新创业能力素养。创新创业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内容,在如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搭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非常重要。通过了解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现状以及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互联网背景下建设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提出有效的措施。

[关    键   词]  互联网背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0-0085-03

如今互联网已经融入了人们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創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更加注重利用各个领域的合作互动,实现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也被定义为高校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必须针对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现状以及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对应的优化措施,保障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的质量,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优秀的人才,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让高校学生更好地掌握社会的生存技能。

一、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

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是针对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搭建的,平台的建设工作汇集了来自高校、政府机构以及社会金融机构等各方的力量,在平台中融入了丰富的有关创新创业的知识、技能以及政策等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平台学习到更多有关创新创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创新创业水平,从而成为符合社会建设和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利用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对学生进行孵化服务,能够使高校学生在丰富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及时了解社会发展的变化情况,从而提高竞争能力和就业能力。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其建设主体是高校学生、高校社团、高校、政府单位、创新创业投资部门以及社会部门等,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孵化任务,在孵化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要立足互联网的背景,加强信息交流,确保人才培养的有效性[1]。

二、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一)创新创业意识薄弱

就目前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情况来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意愿和积极性并不高,极少部分学生才会选择自主创业。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不足,大部分高校学生是按部就班完成学业,选择工作时更加偏向于稳定的工作,没有选择通过自己的创新创业实现就业。

(二)创新创业技能不足

就目前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情况来看,高校学生不能对市场的发展和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做出理性、准确的判断。部分高校学生盲目追求社会创新创业的潮流,忽视了自身的条件,不具备创新创业的技能。创新创业的技能要求不仅包括创新创业项目本身的要求,还涉及金融、市场营销、工商以及税务各个领域的知识,大部分高校学生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导致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处处碰壁。

(三)创业项目不对应专业知识

就目前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情况来看,高校学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创新创业项目。年轻不仅为创新创业提供了资本,还给创新创业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和挑战。高校学生选择创业的原因无非就是想要实现职业自由、自我价值、获取财富等,他们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面临着如何选择创新创业项目的难题。相对于在社会中已经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人而言,高校学生虽然有更多新颖的想法,但他们没有足够的经验为创新创业项目的选择做支撑,导致他们选择的创新创业项目与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对口,从而出现高校学生创业难、放弃创业的局面。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原因

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的建设过程中,高校作为平台建设的主要场地,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是人才培养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的建设工作中欠缺一定的号召力和执行力,在建设过程中没有把相关的制度、规定落到实处,引导作用没有有效地发挥出来。高校在与其他部门合作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导致在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的建设中状况百出,降低了孵化平台建设的效率和质量[2]。

(二)高校学生原因

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的建设过程中,高校学生作为平台的主要服务对象,对平台的建设有一定的影响。高校学生在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的建设中具有显著的优势,他们能够最快地接触到先进的信息和技术,从而解决自己在创新创业中存在的问题。由于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和工作经验的缺乏,影响了自身优势的发挥,加之部分高校学生团队意识、交流意识不足,过度依赖主观臆断,导致无法对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采取及时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成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平台自身原因

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的建设过程中,管理模式是重要的一环,也是平台建设的关键点。就目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的情况来看,管理模式上存在一些漏洞,管理制度并不完善,这对整个孵化平台的运行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从而影响了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达不到人才孵化工作的标准和要求。

四、互联网背景下建设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的有效措施

(一)发挥政府优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在互联网背景下建设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优势,加大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平台建设工作的监督管理,完善相关的政策手段和管理体系,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政府作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主体之一,在建设工作中有一定的领导作用,政府的政策能够影响平台建设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在日常建设工作中,政府部门应对有关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建设的政策进行分析和落实,成立监督部门监督政策的落实工作,确保人才孵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互联网背景下要求建设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时要结合各方的力量,因此,政府部门在建设工作中要注意对教育、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等各个部门的资源进行整合,加强交流,发挥社会各界对建设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的积极作用。同时需要提高管理制度的科学性,落实扶持资金的发放工作,改变工作态度,加强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建设工作的研究,从而有效提升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的建设质量和运行效果,推动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3]。

(二)完善管理机制,提高平台运行效果

在互联网背景下建设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需要完善平台的管理机制,提高平台的运行效果,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建设工作提供制度支持。管理制度的规范,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运行的重要依据,也是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为确保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的顺利运行,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对平台的运行模式进行规范,推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1.建立经费运行制度

资金作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运行的重要因素,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作用的有效发挥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建立经费运行制度,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合理分配资金,确保平台每个环节能够正常运行,保障和提高平台运行的效率和质量。

2.加强就业指导管理

高校学生在创新创业的初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创新创业的效果。在建设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的过程中,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就业指导管理,能够帮助高校学生解决创新创业中遇到的难题,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养。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在加强就业指导管理的过程中要运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对学生的视野进行开阔,让学生了解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问题,提升高校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加强就业指导管理,利用互联网中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对高校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指导,从而推动和实现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3.搭建实践平台

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搭建实践平台,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从而体现平台运行的良好效果。根据不同类型的专业搭建不同类型的实践平台,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推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的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推动人才培养进程

在互联网背景下建设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要对作为平台主要服务对象的高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确保人才孵化平台的有效性,从而推动人才培养和孵化的进程[4]。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建设的重要主体之一,是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关键场地,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确保人才孵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日常教学中,高校需要设置有关创新创业的课程,让高校学生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提升学习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让学生形成创新创业的意识。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展多种类型的教育工作,让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社会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创新创业学习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养与能力。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传统型人才的培养有所不同,培养旅游专业的人才,需要用信息化手段培养创新、创意和创业的人。例如目前旅游电商、抖音导游、旅行管家等都是互联网与旅游业结合的产物。因此,高校可采取“课程—竞赛—孵化”的旅游三创人才的培养路径,构建“互联网+三创”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从而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创新、创意和创业能力。

(四)立足“互联网+”,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在互联网背景下建设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需要立足“互联网+”的模式,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为平台提供各种资源数据,提高平台运行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的建设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互联网有丰富的数据信息和先进的技术,利用“互联网+”,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能够丰富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的内容,提高平台的管理水平和人才孵化服务工作的效率、质量,促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的优化和完善。在搭建旅游专业的信息共享平臺时,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App,例如抖音、快手类的视频软件,同城携程等旅游软件,加强平台内部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为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创新、创意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从而弥补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存在的资源信息共享程度较低的空缺。

1.拓宽融资渠道

在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过程中,需要对融资渠道进行拓宽。信息服务行业中有各种各样的咨询服务机构,这些机构能够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的建设提供不一样的投资方案。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的运行过程中,信息共享平台中的创新创业投资信息给人才孵化平台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推动着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的持续健康发展。

2.构建实时共享平台

为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是信息共享平台搭建的初衷,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有关创新创业的知识和内容,从而转化为自己创新创业的有效资源,为自己创新创业意识的增强提供依据。在立足“互联网+”的信息共享平台中,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建设中的各个主体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得到了加强,人才孵化平台建设的信息实现了共享,提高了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的建设质量,提升了孵化和培养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意识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作用。

五、结语

总的来看,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面临一些机遇和挑战,以互联网为支撑建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是优化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的有效途径,能够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的人才,显著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的建设过程中,高校、高校学生以及平台自身等还存在一些不足,为了确保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的有效性,必须发挥政府的力量,完善平台的管理机制[5],加大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力度,以“互联网+”为基础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确保人才孵化平台的质量和有效性,从而为社会建设持续输送高质量人才,推动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晗奕,杨靖伟.基于“互联网+”背景探析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5):194-195,198.

[2]王琳.“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建设[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2):156, 158.

[3]曾婷.“互联网+”创客教育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探索[J].内江科技,2020,41(1):119-120.

[4]苏济.“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33(11):85-96.

[5]侯春玲.“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策略[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20):171-172.

①基金项目:2017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专业三创人才孵化基地建设研究”(ZAS170900)。

作者简介:许宏伟(1978—),女,汉族,湖北松滋人,硕士在读,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背景人才
人才云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