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理念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初探

2022-05-30 04:15贾凡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0期
关键词:思政理念方案

[摘           要]  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指導新时代的人才培养工作,是高职院校面临的新问题。从思政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体现、思政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价值两个方面阐述如何将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德技并修”。

[关    键   词]  思政教育理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0-0082-03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价值引领、能力提升、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下,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职业技术人才成为现代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人才培养方案作为组织开展教学工作、稳步推进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只有将思政教育理念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并贯穿教育教学活动始终,才能真正做到“立德树人”。这成为现阶段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急需突破的“关键点”。

一、思政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体现

(一)思政教育要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而要想达到上述目标,则必须在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教师理念的培养和提升等各个方面进行整体的安排和设计。

1.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课程建设是基础

随着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高职学生实际特点的不断发展变化,原来“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已不能完全满足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需求。因此,制订适应“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思政课程+专业课程+互联网优质资源”的课程体系是目前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

新时代的思政课程应该摆脱原有“枯燥”“刻板”的传统形象,构建理论知识传授、时代热点解析、实际教学体验“三位一体”的课程教育体系,充分挖掘新时代思政教育的特点与优势,将思政教育与时政要点、社会焦点等学生关注的话题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优化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

同时,以思政教育为基点,重新对专业课程进行构建和设计,形成思政、专业、人文“三位一体”的职教理念,确立“思政教育为核心,职业教育为抓手”的课程体系。在思政课程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工匠精神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人文素养教育,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

结合“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特征,充分考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在人才培养中的不同需求,利用网络资源,开发优质网络思政课程,作为传统面授课程的有益补充。同时,针对网络课堂在授课、考核等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短板,设置有效的实践和考核环节,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2.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思政教育是核心

思政教育理念对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绝不能将思政教育简单粗暴地理解成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应该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地进行分析。

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来说,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就是要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以专业课程为支撑、以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为辐射的课程体系。

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应该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这部分的思政教育工作主要由思政课程承担。这些思政类课程的设计和建设应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的思政教育需求进行,进而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这样才能将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教育落到实处,突出思政教育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部分的思政教育工作由专业课程承担,也就是目前各个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的课程思政工作。相对于思政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而言,专业课程的思政工作是与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方面息息相关的。通过不同层次和方向的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改革,将思政教育由浅及深地逐渐渗透进专业课程。以三年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为例,一年级的课程,在进行思政课程教育的同时,结合专业基础课对学生进行职业理念和职业意识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初步形成职业教育理念;二年级的课程,则在设置专业核心课程的同时,辅助人文素养类课程对学生进行理想情怀和岗位责任方面的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三年级的课程,在顶岗实习工作推进的同时,辅助创新创业类课程,促进学生尽快融入自身岗位,顺利完成从校园到职场的转变。同时,在教学评价上,改变“学习成绩为主”的单一评价模式,把学生的理想信念、政治素养等融入评价体系中,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融为一体。

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思政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思政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而是应该通过全方位的课程建设,达到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最终目的。

3.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素质是重点

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是思政课教师,是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对思政教师而言,加强理论学习,筑牢“思政教育主体地位”的观念,加深核心价值理解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应始终将思政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建立常态化政治学习制度,不断提升个人思想水平。但是,在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中,大部分工作由专业课教师承担,思政教师往往只在思政课程安排、思政讲座的设计等方面提出建设意见,这就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方案相游离的局面。所以,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执行过程中,必须有思政教师真正参与进来,通过合理的课程体系建设和设置,将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始终。

当然,思政教育绝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的任务,专业课教师一定要避免这个误区。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想要与人才培养方案完美融合,关键在于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互相配合、互相辅助。但是,从目前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存在“两张皮”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一点就是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把握度不高,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点的设计不够科学,课程思政工作流于表面。应该通过思政教师进专业等方式,对专业课教师进行指导,切实提高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水平。

4.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政策支持是关键

从党中央到各级教育领导部门都把思政教育看作未来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对政策管理、业务指导等诸多方面给予大力的扶持。具体到日常工作中,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起来探索,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往往需要集中优势,在各个方面积极配合,协同发展,需要全体教师在完成本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之外承担更多的建设任务。因此,为了鼓励教师对思政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职院校必须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对课程思政工作进行支持。

当然,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教育绝不能仅仅依靠课堂,而是要通过“课堂+人文环境”双轨并行的方式,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现阶段高职院校往往采取校园广播、官方微信、官方平台等宣传矩阵,实现意识形态工作向网络平台覆盖。同时,结合高职院校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的优势,未来要逐步实现基于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共同育人背景下的优质课程的自主开发模式。这些工作也少不了高职院校在政策上进行设计,以保障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

(二)思政教育引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职业院校的育人总纲,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当然,人才培养方案不是固化的,要随着时代、职业、行业的发展,不断发展变化。结合目前高职教育改革趋势,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思政教育理念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往往通过“课”和“人”两个方面来实现。

“课”指的是高职院校的思政建设工作。不论是思政课程还是专业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建设,都是思政教育理念引领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渠道”,是学生学习和了解思政理念的第一途径,必须获得同样的重视和关注。思政理念进专业、进课程、进课堂、进头脑,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将思政理念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人”则是针对师生两个群体而言的。对教师而言,是全部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准,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是其他教育资源无法比拟的。因此,在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师的水平和能力是必须密切关注和不断提升的。高职院校要定期了解全体教职工尤其是一线教师的思想动态,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水平。对学生而言,他们是人才培养的“终端”,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集中体现。不可否认,我国的职业教育是非常成功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时至今日,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依然摆脱不了“技术过硬,素质低下”的评价。因此,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理念和综合素养势在必行。“高素质、精技能”是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基本要求。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劳动意识、工匠精神、团队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将思政教育分阶段、分层次、目标化、模块化地渗透进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重塑职业院校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世界。

二、思政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价值

(一)思政教育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主线

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是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基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和保证思政教育的核心地位,凸显其“主线”作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应将思政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中,以培养高素质、精技能、适应岗位实际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强化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觉悟、家国情怀;通过专业课程,树立学生的理想信念、工匠精神;通过选修课程,拓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将思政教育理念全面融入各种类型的课程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然,思政教育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主线作用”是全面而具体的,是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個环节中的,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审核选用、教案编写设计、考核标准制定、社团活动指导等。这些工作虽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但是质量和水平却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息息相关,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切实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和水平;选择优质的、体现时代精神和职业特点的高职院校规范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政、专业两个方面的积极引导和规范;鼓励教师进行跨专业教研,尤其是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的教研活动,逐步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大思政”教学格局;改变以往“重专业、轻思想”的考核标准;对学生“第二课堂”的活动进行科学的设计安排,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二)德技并修是高职教育教学的根本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教育必须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现阶段,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应该只停留在把学生培养成满足毕业条件的“大学毕业生”,而是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人格健全、思想成熟、技能过硬的高等级专业技术人才,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独立思考解决問题的能力,同时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具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志向和勇气。

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确,要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就必须以“精、专、广、深”的专业技能为基础,只有掌握了科技发展前沿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技巧,才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个人价值,从而推动行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落到实处。

因此,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兼具高尚情操和高超技能的“双高”人才,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只有切实做到德技并修,才能真正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综上所述,思政教育理念融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目前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和核心。这项工作需要全体高职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共同努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明确思政教育理念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印敏惠,熊小林.思政理念融入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方案之初探[J].青年与社会,2019(30).

[2]徐其东.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实践:以周口师范学院为例[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1(9).

[3]张晋,董亚军,于浩.“大思政”格局下高效一体化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与研究[J].大学,2021(21).

①本文系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21年度课题“高职文秘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2021-2-2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贾凡(1980—),女,汉族,天津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文秘专业教学。

猜你喜欢
思政理念方案
烂脸了急救方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