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声乐课“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探索研究

2022-05-30 04:15苏文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0期
关键词:合一声乐教学方法

[摘           要]  高职声乐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助于高职教育实现整体教学实力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践行新时期高职教育新标准的重要途径,也是彻底转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向和完善人才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需要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一切教学资源,切实做好声乐课堂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工作。通过对声乐课教学方法的设计、分析和实践,全面提升高职学生声乐学科的综合素养。

[关    键   词]  高职;声乐课;“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0-0097-03

高职教育阶段的声乐教学并非是一种形式化的学科,而是新时期做好现代化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学科。高职教育本应该为社会持续供给具备高技能素养和个人综合素养的人才,且现阶段的教学改革和社会人才需求风向转变过程也为高职教育人才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因此,高职院校应深度理解贯彻“做上教、做上学”的教育指导思想。深知做就是教、做就是学,只有拿做来学才是实学,也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教,高职声乐教育的开展必须围绕“做”这一核心。

一、高职声乐课“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设计

高职声乐教学改革必须严抓“做”的落实,从“做”出发贯彻“学”与“教”的现实内涵,进而完成“教、学、做”的统一。在具体工作落实上,应注重三者的联系性,深入探寻三者之间的内生逻辑和协同关联。

(一)“教”与“学”合一

高職院校的声乐课堂是通过培养学生歌曲演唱能力的形式完成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意味着声乐的教学形式只是一种表象,真实的“教”与“学”是内在的审美逻辑和美学素养。只有明确了这一根本前提,后续的教学才会更加具备针对性,也更能够深度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

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文献查阅理解,高职学生的音乐素养缺失是极为普遍的。一些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致不高,深知本身对音乐的需求与课堂教学大相径庭。但“教”与“学”的合一并不是要让所有学生的歌曲演唱能力都达到同一标准,而是要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声乐美学认知,具备最基础的声乐鉴赏能力,同时也学会一些基本的演唱技巧。

因此,“教”与“学”的合一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唱准,对歌曲的演唱节奏、发音鉴赏以及吐字发音有一定的演唱能力与较高的鉴赏能力。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将现代流行音乐和热歌的音乐评审引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水平。

(二)“学”与“做”合一

对“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而言,学生的“做”始终排在首要位置。因此,教师在课程设计阶段应该为学生的“做”保留更多的时间,尤其是涉及乐器演奏学习的过程,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乐器演奏实践,并且为乐器演奏的基本学习留有课后锻炼余地。因此,“学”与“做”的合一应该重视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是课堂学习和课堂实践的强化锻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基本唱腔、唱功的纠正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好课堂学习的唱功难点,无论是吐字发音还是节奏掌握,都应该帮助学生培养基本的自我纠正意识。在乐器的学习过程中,应帮助学生了解常见乐器演奏的方式,了解乐器的基本发声原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该给予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课堂教学的“学”与“做”的合一。

另一方面是课后练习和课后实践的总结与反馈。声乐不仅是一门课堂学习内容,更是一种极为寻常的生活方式。声乐的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具备品味音乐作品的基本能力。因此,学生的课后练习和自我经验总结就显得尤为必要。不仅如此,学生的课后练习和经验反馈应该是一种常态化的课堂内外双反馈学习过程,更加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课堂教学创新调整。

(三)“教”与“做”合一

考虑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特殊性,一些学生在毕业后极可能从事幼师或者学前教育等工作。因此,在高职声乐课堂的教学中也应该将“教”与“做”进行深度结合,并且将“教”与“学”的边界进行适当外延。

首先,在高职声乐课上应该增设“试教”内容,组织学生之间进行模拟音乐教学过程,通过学生群体之间的“传帮带”提升整体音乐教学水平,尤其是学生在音乐教学方面的实践能力。这是高职教育做好毕业人才工作指导的重要抓手,也是学生最期待的教学内容之一。

其次,“教”与“做”是学生正式走出校园和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重要实习途径,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声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对自身所学的内容进行课堂实践,并且在教师的指点和学生的建议中不断实现自我声乐教学水平的提高与突破。

最后,要实现“教、学、做”的统一与创新。学生应具备将自身在课堂学习到的声乐技巧转变为自身教学能力的素质。这一点并非完全依靠天赋,更需要科学的、规范的和人性化的人才培养机制,这也是高职教育新时代教学职能升级和教育目标强化的重要内容。这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和教学方法创新,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二、高职声乐课“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实施

声乐课堂的“教、学、做合一”能够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尤其是在声乐背景下,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艺术联想性,达到知识教育和艺术素养教育的双提升,全面贯彻落实启发式教育的理念。高职学生的本质依旧是学生,好奇心和兴趣始终是他们学习的最好导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全新的、“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实施

对高职教育而言,与其说教育的内涵在于帮助学生训练核心技能、为寻找理想工作打好基础,不如说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质为根本依据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未来人生和职场考验。因此,“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还是要将学生自身的素质提升作为首要教学任务,并在三者中突出“做”的价值和实践意义。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应在课堂教学设计上重视情境模拟,在学生思维培养、能力提升和综合素质提高上倾注更多的精力。这意味着高职声乐教师的课堂定位更倾向于知识传递和教学模板的结合体,学生既要跟着教师学习声乐知识、锻炼声乐能力和提升审美综合素养,又要跟着教师学习教学技巧、教学思维和职业素养。

(二)教学方法设计实施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与规划中,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性格差异和能力差异极为重要。这意味着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应强调分层教学的教育价值。不同于基础教育中的分层教学,高职阶段的分层教学实际上更贴近于一种路线规划差异,但最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标准是一致的。

基于这一思想,高职声乐教学的“教、学、做合一”则要明确教学分工和教学分层逻辑。在课堂教学和讨论阶段,教师的任务更多集中在“教”上,而学生的“学”也应该深度依靠教师的指引。除此之外,要将“教”和“学”有机统一起来,就必須依靠“做”。所以,教师的职责更应该是提问、启发和思路纠正,学生的“学”则是思考、反馈和自我纠正,两个群体之间的职责与联系则是通过“做”来完成的。比如,教师对学生的唱法、发音进行启发提问,学生结合教师的提示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并且在实践中改正这些问题。由于学生的领悟能力存在差异,教师的引导话术就要更加灵活,或者说启发思路要具备多样性。对领悟能力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讲感觉的方式进行纠正和教育;对领悟能力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可以直接分享个人学习经验或者教学经验进行辅助纠正,最终帮助所有的学生都达到声乐教学的标准。

(三)理论指导实践

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做合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期阶段,本人及教师组的其他成员都将重心完全放在了“做”上,甚至将“做”作为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从最终结果来说,取得的教学效果相当有限,甚至一些学生会陷入自我思想和自我创新的误区中。过于标准化的教学方式也使得学生最终丧失了思维活力,长远来讲是没有好处的。

因此,“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在强调“做”的同时,也应该重视理论指导实践。理论的教学不应该作为一种机械化的重视讲解,而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作为一种思维启发内容进行重点渗透。换句话说,理论指导始终应该是“做”的指导纲领,也是“学”与“教”的重要依靠。教师可以分享自身的声乐学习经验、教学经验,但也要更加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思维创新能力和个人理解。而要实现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就需要有理论作为平衡点,支撑两个群体之间的思维交流与和谐相处,并在和谐的交流中擦出创新的火花。

三、高职声乐课“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分析

高职声乐课堂的“教、学、做合一”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也是深度契合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强化学生自身的课堂实践能力以及重视整体课堂教学的持续创新。由此可见,“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创新和改善过程中,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教学方法会随着班级学生的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定制。

(一)学生满意与教学水平提升

在笔者所教的班级中应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后,学生对声乐课的教学效果表示高度认同。无论是课堂互动频率还是课后反馈交流,师生之间的友好交流次数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就教学成果分析和自我评价来看,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开始将声乐课作为终身爱好来进行学习。部分学生本身没有从事相关职业的考虑,但是对声乐的喜好依旧让他们对笔者的课程保持相当高的热情。学生对课后练习表示高度认同,从来不认为这是“作业”而是生活。在笔者看来,这种学习态度才是学习应该有的样子,也是开展高职教育走向高素质、高质量教育的开端。

(二)需求满足与教学矛盾解决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依旧面临着学生多、课堂时间短和学生素质差异较大的问题,这是客观事物运行的基本规律,也是高质量教育应该重视和妥善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一问题的普遍存在,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呈现较大的差异化,且这种需求差异也会演变为一种教学矛盾。要想解决好这一矛盾,还是要从“教、学、做合一”的基本教学内涵角度出发,在基本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的框架内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分层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方法,也是最值得深入研究的教学与学习模式。一方面分层教学的方式能够帮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将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成果差异性进行平衡;另一方面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得诸多问题能够有更多的角度和更丰富的思维方式得到妥善解决。

(三)成果巩固与教学地位转变

“教、学、做合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转变学生的被动学习情况,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学习价值和学习乐趣。课堂的讨论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的,且往往这种适应的时间并不会很长。这是因为高职学生对社会认知、人生规划和理想追求都有较为清晰的把握,他们需要的是一种看得到、摸得着且时刻参与其中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感。这种获得感的满足必然不是靠知识的死记硬背和考试成绩能够填补的,而是需要日常的努力练习和持之以恒的付出才能获得。

正因为如此,“教、学、做合一”深受学生喜欢。只有教学地位的转变和切实的汗水付出,才能让学生对自身和教学内容有深度认同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教育阶段开展“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是极为正确且具备先进性的。强调“做”的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从心理层面认同高职教育,更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常的劳动付出中获得满足感,进而实现自我认同和教育认同。

参考文献:

[1]刘晓光.高职声乐课“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探索研究[J].音乐时空,2015(5).

[2]滕伟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模式刍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1(58).

[3]易晓辉.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宽带,2020(9).

[4]郝宇崎.浅谈高职院校声乐课多样化教学[J].国际教育论坛,2020,2(4).

[5]杨洋.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多声部视唱教学中的运用:以高职声乐专业为例[J].戏剧之家,2021(36).

[6]靳相林.从律管候气到楚声繁荣:中国远古至秦汉时期声乐伦理思想的历史流变[J].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9(6).

[7]尚玉婷.探究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音乐专业声乐教学改革[J].北方音乐,2020,40(6).

[8]闫晋玲.高职高专声乐教学中因材施教理念的应用探赜[J].成才之路,2022(7).

[9]卫燕.浅谈高职院校声乐课程教学改革策略[J].黄河之声,2020(14).

[10]刘佳.高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声乐技巧在儿歌演唱中的运用[J].参花(下),2021(2).

作者简介:苏文(1973—),男,汉族,甘肃景泰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合一声乐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人剑合一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由“三线合一”到“两线合一”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
关于“三规合一”的几点思考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