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引领文化塑形三河聚海精神成人

2022-05-30 04:15何俊琳先霞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0期
关键词:三河实训室四川省

何俊琳 先霞

[摘           要]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的精髓和灵魂,文化产生凝聚力和竞争力,是学校办学的生命力所在,同时也是学校的核心競争力所在。部分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建设没有清晰的认识,忽视了文化塑形,精神成人。对四川三河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思路和建设现状进行阐述,从坚持思想引领,文化塑形,从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实训室文化、质量文化等多维度探索了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机制,改变了学校,改造了环境,形成了氛围,三河聚海,育人利物,使学校建设有魂又有形。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0-0124-03

“以文化人,化成天下”,校园文化的塑造关乎学校的人才培养,是学校办学的生命力所在;同时,校园文化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不是先天生成的,是不能预设的,是在学校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实践逐渐孕育、生发、培育、提炼而形成的。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在后示范时期不断推进内涵建设的精神支撑,也是高职院校展示其内涵发展成果的重要载体[1]。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办学十多年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致力打造校园文化,坚持思想引领,引导学生精神成人,逐渐形成具有“三河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三河学院校园文化的萌芽和形成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于2011年成立,办学初期,教师队伍不足,条件较差,学生数量少。教育是什么、学校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等问题引起了举办者、管理者和教育者深深的思考。

思考带来了行动,通过讨论,更多的同志认识到要发展必须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建设更需要正确的指导思想。

经过创办期、建设期的艰苦奋斗,学校在办学思想大讨论过程中,一些同志根据学校当时的校情和学情,提出了“学校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能否由全国教育指导思想、学校党代会提出的党建任务、举办者提出的学校办学思路和学校办学实践的体会四个部分组成”,这一提议得到学校的集体认同和采纳。学校根据这一思路,在办学实践过程中提炼了“四个坚持”的办学指导思想,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德树人;坚持“以党风带教风,以教风带学风,促成优良校风”;坚持“培养一个学生,脱贫一个家庭”;坚持“爱学生、双核共融(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双向统一(生源和服务面向统一),培养人才”。“四个坚持”的指导思想经过实践和凝练,逐渐成形,得到全校师生的认同。

我们在探索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办学指导思想是一个学校建设的灵魂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源于管理者和教育者对校情、学情的准确把握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共识,以及站在学校过去、现在、未来发展的基点上对学校建设发展的深入思考而做出的正确选择。

学校正是遵循这“四个坚持”的办学指导思想,破解了民办、边远、县域办学等三大不利因素,使学校各项建设逐步走上了规范发展的轨道。而办学指导思想的共识,又积极转化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热情,使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16年,学校在申报四川省教育厅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预审时,提供了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材料《“三河聚海,育人利物”——四川三河职业学院文化建设形成办学亮点》,在《中国教育报》2016年11月16日予以发表,学校用“大爱铸校园之魂,制度奠校园之基,良师铸三河之路”的办学实践,使学校顺利通过了四川省教育厅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20年,学校在四川省高职院校中率先在同类学校中申报了四川省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复核。学校在教学诊改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学院的质量文化:学校的质量意识是“人人向好,追求更好”;学校的质量精神是“人人都做质量监督员和建设者”;学校的质量行为是“全员投入,不断提高”;学校的质量价值观是“质量是生命,诊改是保证”;学校的质量形象是“三个满意的品牌学院”。

通过教学诊改专家复核,在交换意见时,有专家指出:“学校既像是一个新校,也像一个老校。作为新校,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但学校已经逐渐养成了一股老校的精气神。”我们认为这句话是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最高评价。

2020年,学校申报了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文明办专家组一行到学校对领导班子建设、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阵地、教师队伍、校园文化、校园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考察,学校又顺利获得了“四川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学校连续获得五项省级荣誉和称号,在省、市相关会议上交流办学经验,2022年被四川省确定为“创建国家级文明校园先进学校”。

二、三河学院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实践

校园文化属于社会文化的范畴,有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广义的校园文化涵盖制度、行为、物质、精神等内容,狭义的校园文化即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内在群体意识的体现[2]。四川三河职业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经历了由点到面、由零散到系统、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学校经过积淀和思考,逐渐打造了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实训室文化、质量文化等校园文化。

(一)制度文化

学校与时俱进,根据党中央和教育部的最新要求,不断修订完善学校章程,充分保证了党的领导,同时又保障了举办者、管理者、学生的利益[3];根据民办学校的特色,学校探讨了法人结构治理模式,形成了董事会领导下的,由党委会、董事会、校领导组成的校务委员会集体决策的“三河治理模式”,得到四川省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2015年起,学校在制度废、改、立的基础上,不断新增、修订、完善基本制度,迄今为止,已建立基本性制度500余个,做到了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学校被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司法厅授予“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荣誉称号。四川省依法治校专家组组长检查时指出:“通过对学校的检查,颠覆了对民办学校固有的印象。”学校的依法治校经验得以在省级大会上作为典型进行交流发言。

学校从2015年起滚动修订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2019年遴选了6个院级重点专业进行建设;建设了6门在线开放课程,规范了顶岗实习,开展了社会服务,建立了诊改机制;2021年麦可思数据调查报告显示: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达97%,对教学的满意度达96%,毕业生区域贡献度达74%。

(二)行为文化

全国优秀教师曲建武说:“爱是教育的灵魂。”学校大力倡导“勤敬结合,学做相融”的学风,“合道、和谐、活力”的校风和“专业、适用、大爱”的教风。用大爱铸校园之魂,爱党、爱国、爱师生,将“爱”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精髓和灵魂;学校以“艰苦奋斗,始终如一”的校园文化指导行为,倡导行为文化。将“三河聚海,育人利物”作为校训,让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通过学校用道德、学识、技能培养人才,毕业后服务社会。

(三)环境文化

学校地形酷似出土的古钱币“博山刀”,学校以“博”命名校园建筑。有博源图文信息中心、博山礼堂、博山广场、博湾美食中心、博山美食广场、博湾运动场、博山运动场、博源广场、博创广场等。学校在综合教学楼前区修建了博山湖与镌刻在石碑上的小诗“借来天上水一团,三河聚海可溯源,博山湖畔微风起,满池荷花满目艳”相得益彰;80余米的长江万里壁画大气磅礴,蜿蜒曲折的博江长廊风景独好,面江而建的亭台楼阁依崖峭立,绿荫拥翠、大树参天、依江而建的教学大楼掩映在绿水青山之间;学校将12米以上的校园道路命名为道,将12米以下的命名为路,以植物命名打造道路文化——香樟大道、榕树路、三叶路等,易识、易记、易用,又普及了植物常识;校园内“三河赋”与长江对出,法石置于校门,其余石刻散见于校园,错落有致,雅趣横生。

(四)实训室文化

高职院校要加强实训室的文化建設,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充分发挥实训教学的作用[4]。学校根据实训室德技兼修的要求,重点打造了实训室文化,其中包括实训室门牌及功能标识、实训设备和项目公示、实训室育人氛围、实训室成果展示、实训室规章制度、实训室安全规则、实训室岗位职责、实训室操作规程、实训室流程示意、实训登记等内容。尤具特色的是实训室育人氛围打造方面,根据实训项目的特点和育人的特色,针对性地提出了“一室一氛围”的要求:对学前“抚触实训室、亲子指导实训室”提出了“一抚一触呈现爱心,边引边导逐渐成人”;对人体结构实训室提出了“九大系统,构成生命,思想引领,成就人生”;对机能实训室提出了“重实践、细观察、研病理、施仁心”;对舞蹈室提出了“舞出精彩人生,成就育人本领”;对建筑实训画室提出了“线条体现思想,设计丰富人生”;对建筑模板实训区提出了“浇筑有模板,人生有规矩”;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室提出了“自动化智能化,都要人去按一下”等育人氛围构思和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促进了教书育人。

(五)质量文化

现代质量文化建设既是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面临的三大目标任务之一,又是影响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成效的瓶颈。高职院校要认清质量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把握质量文化建设在诊改中的地位,厘清质量文化建设理论依据及遵循原则,探明质量文化建设路径,以保障高职院校常态化自主诊改机制的运行,保障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5]。四川三河职业学院结合学校实际,在教学诊改工作中经过不断学习、探索、实践、总结、凝练,形成了“诊改是生命,质量是保障”的具有学院特色的质量文化,是学校在人才培养和办学目标达成中所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化成果的总和。

学校在教学诊改过程中逐渐提炼了:“人人向好,追求更好”的质量意识;“人人都做质量监督员和建设者”的质量精神;“全员投入,不断提高”的质量行为;“质量是生命,诊改是保证”的质量价值观。学校的质量形象是“三个满意的品牌学院”,其具体要求表现在:“品牌学院”是指:政府有奖、媒体有影、大赛有名、业内有声、企业有求、学有所成。“社会满意”是指:有标志性成果;有良好的社会评价和第三方评价;有政校企行对学校发展的支持。“学生满意”是指:学校关爱学生,实现三平教育,人人都可出彩。“家长满意”是指:学生精神成人;生活满意;就业满意。

三、三河学院校园文化育人的影响和展望

文化建设改变了学校的教育和教学,不断影响学校育人和发展,学校在对校园文化的探索实践中,尝到了校园文化的甜头。学校先后获得了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四川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实现了“政府有奖”;先后在《中国教育报》《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和网站刊载转载一大批学校新闻稿件,实现了“媒体有影”;学生先后获得了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省赛金奖,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省赛第一名,四川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实现了“大赛有名”;先后在西部职业教育论坛、四川省教学工作会、四川省依法治校推进会等省级以上会议进行交流发言,20余所兄弟院校先后来校交流和学习,实现了“业内有声”;在企业来校招聘中,一些专业以1 ∶ 10的生源和需求比,实现了“企业有求”;先后涌现出以荣获“全国大学生基层就业典型”和荣获“全国优秀志愿者”称号为代表的就业典型,以考上硕士研究生为代表的升学典型,以荣获“四川省技术能手”称号为代表的技术能手,以创办企业、带动就业、服务乡村振兴的,获得“省创新创业典型人物”为代表的创业典型等,实现了学生的“学有所成”。

校园文化直接影响大学生思维方式及行为取向,优秀的校园文化大多是借助自身精神引领来让大学生自觉调整自身思想以及行为举止[6]。结合校情、学情的校园文化,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行动,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到课率达到98%,图书馆晚自习上座率达到90%以上;2019年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信息模型“1+X”项目过关率达82.35%,超过了省平均过关率45.43%;2021年护理专业学生参加护士资格证考试,取得了合格率87.57%的好成绩。

学校党的建设、文化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三度被《中国教育报》进行专题报道,学校的校园文化展播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首页,《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和中国共产党员网、人民日报网、四川省教育厅官方网站等多次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公开报道;省内有学校将我校确定为对标竞进标杆学校。

习水浸润,校风优良;赤水洗礼,根正苗壮;长江浪涤,人才成长;立德树人,三河聚海洋。

学校将坚持思想引领,文化塑形,不断提高学校的文化竞争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军,张音宇.现代职业教育视野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7(14):31-35.

[2]安菲.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7):182-186.

[3]朱雪梅.中国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文化成因与对策建议:新制度主义视野[J].职教论坛,2017(1):57-60.

[4]林斌.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文化氛围建设探索[J].当代教研论丛,2016(7):67.

[5]曾珍,刘昌喜.诊改背景下高职院校现代质量文化建设路径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9,28(6):64-67.

[6]曾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育人的思政价值及实现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1(11):187-188.

作者简介:何俊琳(1983—),女,汉族,四川泸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先霞(1995—),女,汉族,四川泸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信息技术。

猜你喜欢
三河实训室四川省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三河闸淹没式堰流水位流量关系初探
入江水道三河闸工程2×100kN卷扬式启闭机更新设计
建筑类专业识图实训室建设及实训组织研究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