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信息与通信类专业组群逻辑分析

2022-05-30 04:15赵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0期
关键词:组群数据仓库数字

[摘           要]  在“双高”建设的政策导向下,职业学院多个专业应组群协调发展。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信息与通信类专业应如何组群,以应对数字经济大发展带来的人才旺盛需求?从数字经济产业链技术分层的角度,提出了两种组群逻辑,并对其各自的优势和使用场景进行了分析,可以为高职院校信息与通信类专业组群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    键   词]  数字经济;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组群逻辑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0-0136-03

2021年12月12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例如,IPv6活跃用户数要达到8亿户,千兆宽带用户数要达到6000万户,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要达到45%等。《规划》指出,为实现发展指标,“十四五”期间,需要部署“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等八大任务。可以预见,在数字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数字经济产业链对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大幅增长,特别是对应一线岗位的高职层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因此,高职院校信息与通信类专业面临着数字经济时代赋予的人才培养使命。

另外,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6號),明确提出国家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随后,2019年4月16日,教育部、财政部再次联合印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教职成〔2019〕8号),明确了对高水平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的遴选和管理的具体操作办法。其中第十二条指出,“高水平专业群必须组建逻辑清晰,群内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度、就业相关度较高,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建设机制。”“双高”建设的政策在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上给予了明确的导向:职业学校的专业应按一定逻辑组群发展,组群的目的是实现系列专业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以提高专业发展的效率。

因此,为应对“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对高职层次的一线岗位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政策导向下,信息与通信类高职院校在专业发展规划上要考虑的是将哪些专业纳入专业群,组群逻辑是什么,组群后如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获得专业群的高质量发展,真正和“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产生的人才需求相匹配。

笔者认为,数字经济整个产业链从技术角度可以分为五层,从上到下依次为:信息产生与应用层、信息感知与驱动层、信息传送网络层、数据仓库及计算基层、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基础层。如下图:

各层次的功能和层间关系如下:

1.信息产生与应用层:这一层是整个数字经济直接面向实际应用场景的层次,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娱乐业等。这一层次产生和使用各种各样的信息,如声音、视频、图像、控制信号,大多以模拟信号(即在时间轴上通常是连续变化,在幅度轴上也通常是连续变化、有无限个取值的信号)的形式呈现。

2.信息感知与驱动层:一方面从上到下的方向看,信息产生层产生的各种各样信息,需要通过信息感知层用各种方式采集,比如用摄像头采集图像或视频、用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用湿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湿度、用录音设备采集声音、用烟雾传感器采集环境烟雾状态、用雷达采集周边障碍物情况等,并转换成易于存储和处理的形式(比如转换成二进制),进一步传递到下面的层次去处理。另一方面从下到上的方向看,经处理后的信息经过这一层的驱动设备,变成各种人或设备能接受和理解的信号形式,比如将信息码流变成声音、图像、视频等,或者用信息码流去驱动事物状态发生改变,比如在智能家居应用场景中使灯被打开、使窗帘被打开、使电饭煲开始运行等;在智慧农业场景中使喷淋设备被打开、在无人驾驶场景中使车自动转向等。

3.信息传送网络层:该层次的主要功能是为信息提供到达特定目的地的安全可靠的传送管道,包括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典型情况是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公用信息传送网络,或企业自己搭建的私用网络。从信息传送媒介的性质来看,信息可以通过移动4G/5G、Wi-Fi、光纤传输、微波卫星、电缆等方式传送,大多数情况是这些方式的组合。为了保障信息的安全可靠、及时传送,信息传送网络层中除了传送媒介外,还有大量能对信息进行组装、处理、拆分、转发等操作的设备,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通信设备。

4.数据仓库及计算基层:这一层是随着数字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新独立出来的一层。随着服务器托管服务的不断升级发展和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5G网络的到来,处于人机界面层次的设备或直接面向生产生活一线的设备越来越“瘦”,更多的存储、运算能力放到网络中(即云端)。因此,来自信息感知和驱动层的信息经由信息网络传送层到达数据仓库及计算基层进行集中存储和计算,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计算的结果或数据仓库中的信息往往需要通过信息网络传送层返回到信息感知和驱动层去呈现给人类,或驱动设备状态的改变。

5.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基础层:这一层顾名思义,提供软件和硬件技术基础,从软件和硬件上支撑所有的上层。包括电子设备和器件,如集成电路;还包括底层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以及通用的软件开发相关技术。

清楚了每一层次的功能和作用后,数字经济产业链上各种类型的企业就可以对应到相应层次里。

因此,与产业匹配的高职专业也就可以对应到各个层次中。以最新版的高职专业目录(2021年版)中电子与信息大类的专业为例,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应到各层次如下表。

因此,信息与通信类(或电子信息类)专业群组群的思路有两种:

1.层内组群:即位于相同层次的专业组成一个群。例如信息产生与应用层中的以下5个专业组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字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动漫制作技术。

再如,信息感知与驱动层的以下专业组成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物联网应用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嵌入式技术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智能互联网络技术。再如,信息传送网络层中的以下五个专业组成现代通信技术专业群:现代通信技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通信系统运行管理、网络规划与优化技术。

层内组群的优势和适用场景为:

(1)群内专业因位于同一层次,专业基础课相同,资源共享度高,可共用实训室资源、师资资源,专业群协同发展效果比较好。如,上述案例中的现代通信技术专业群,共同的专业基础课为通信技术概论、数字通信原理、光纤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原理、通信专业英语等。

(2)利于实现大类招生。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可设计成第一到三学期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从第四学期开始,结合学生就业意向和学校提供的就业资源,企业可提前介入专业教学,企业学生双向选择后,再分专业方向学习专业核心课或进行专业核心技能训练。

(3)专业群各专业的学生,有共同专业基础素养,在群内专业之间切换的能力比较强,可通过后续学习,在专业群各专业对接的多类岗位就业,因此对学生来说,就業口径比较宽。

(4)对学校来说,通过专业群各个专业对接的行业企业、产教融合项目等资源,也会有较多的相似度和交叉,有利于学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组建各种形式的行业企业联盟,引进更多的行业资源。

(5)层内组群适用的场景:院校所在的区域内有多所学校开设信息与通信类专业,比如发达地区或较大城市,可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下进行布局,各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定位一个层次进行专业群建设,最终使各自的专业群覆盖不同层次,使区域内的高职信息与通信类专业整体部署能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各个层次的需要。这种组群模式也适用于区域某一层次的产业特别发达,需求特别大的情况。例如,在“东数西算”的背景下,西部地区大数据中心所在城市就很适合组建“数据仓库及计算基层”的专业群。

2.纵向跨层组群:即从连续的层次中每层次各选1~2个典型专业来组建专业群,让专业群中的专业布局,覆盖整个产业链或产业链中的大部分。强调“连续的层次”是因为相邻两层之间会有交叉地带,体现在专业建设上就是交叉的课程、师资、实训设备。例如信息感知与驱动层、信息传送网络层相邻两层都需要掌握通信的基本概念。

以这样的思路组群,例如某学院的信息与通信专业群,含5个专业,覆盖从上而下连续的4个层次: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产生与应用层)、数字媒体技术(信息产生与应用层)、物联网应用技术(信息感知与驱动层)、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传送网络层)、大数据技术(数据仓库与计算基层)。

再比如某学院的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含5个专业,覆盖从信息传送网络层而下连续的4个层次: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传送网络层)、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据仓库与计算基层)、云计算技术应用(数据仓库与计算基层)、应用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基础层)、软件技术(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基础层)。

纵向跨层组群的优势在于:

(1)每个层次选取1~2个典型专业或本区域需求旺盛的专业来代表本层次,对接对应层次的行业,这样一个专业群就可以覆盖产业链的大部分企业。这种模式适用于较小的城市或不太发达的地区,信息与通信类职业学校数量较少,1~2个职业学校需要全面对接区域整个产业链的高职人才需求。

(2)由于专业群内的专业覆盖连续的多个层次,对学生而言,学校在某一专业的课程设置时,可以将群内其他专业的核心课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让学生拓展专业领域,扩大就业口径,同时也便于学生建立全产业链的思维模式。对师资而言,每个层次组成一个教学团队,定位某一层次作为主攻专业,之后选一个相邻层次专业作为辅攻专业,以在师资角度建立全产业链的思维模式,并在师资配置上形成备份和互补。

(3)因为专业群内的每一个专业基本都是该层次的典型专业,其专业核心课往往涉及层内其他专业,因此这个专业相当于火种,随着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可以以该专业为基础,快速建立一个新的层内专业群,响应产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宏旭.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群组群逻辑及建设实践[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2(3).

[2]张新民,杨文涛.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组群逻辑[J].职教论坛,2021,37(7).

[3]丁金昌,陈宇.高职院校“以群建院”的思考与运行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3).

[4]周威,张宇强.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与路径研究[J].科技风,2022(1).

作者简介:赵瑛(1975—),女,汉族,云南龙陵人,硕士,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组群数据仓库数字
73个传统建筑组群组团出道!带你活进从前的慢时光
“组群”“妙比”“知人”:小学语文古诗群文阅读的三个途径
基于数据仓库的住房城乡建设信息系统整合研究
QC新七大工具之五:矩阵图法
答数字
磁盘组群组及iSCSI Target设置
分布式存储系统在液晶面板制造数据仓库中的设计
探析电力系统调度中数据仓库技术的应用
数字看G20
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分析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