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词汇的初中文化意识培养

2022-05-30 04:47朱梦洁
文理导航 2022年31期
关键词:文化意识词汇教学初中英语

朱梦洁

【摘  要】词汇是语言的基础,也是文化的基础。词汇中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独特的文化思想,是学生了解和感悟文化的重要依据。尤其在英语教学中,英语词汇体现着不同国家的历史、生活、习俗、观念,是帮助学生迈向世界的重要工具。而文化意识素养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关系着学生的长久发展,由此,面对词汇与文化意识之间的关系,本文就词汇教学对初中英语课堂文化意识素养的培养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文化意识

词汇是英语学科最基本的知识单元,没有词汇的学习和积累,学生就无法有效掌握英语知识。英语学科以应用为目标,是注重语言能力的重要课程。在英语教学中,强调词汇教学,鼓励应用尝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词汇不仅是帮助他们学习英语的基础,更是引导他们探索世界文化宝库的钥匙,对学生文化意识素养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当基于英语词汇教学,探索有效的手段,激活学生的文化意识。

一、文化意识素养的内涵

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模块,与语言、思维、学习能力相比,文化意识更具拓展性,它包含人文历史、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甚至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是集一个国家、地域所有的生活、思想、艺术元素为一体的认知能力。文化源于生活,文化学习的核心必然落实到生活中去。培养了良好的文化意识,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来说,他们的语言、思想和行为就能更好地被理解、被接受,这是新时代文化大融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二、初中英语词汇与文化意识素养的关系

词汇是英语语言的基础,多样的词汇灵活组合就能构成不同的涵义。基于词汇,各国、各地的思想及观念才能被表达出来,他们的文化才能被认识。文化意识融合于词汇之中,词汇同时也成为文化的载体。由此可见,英语词汇与文化意识素养之间有着密切而深刻的关系:

首先,词汇是理解文化的途径。理解文化是接受文化的前提,也是理性对待文化的基础。有效的文化意识,必然不是盲目追求或排斥,而是理性客观地对待各国文化。借助词汇,学生能够认知到立足于英语语言的各国文化,感受丰富的文化特色,由此逐步理解文化。

其次,词汇是体验文化的载体。词汇是语言的载体,而语言承载着情感和思想,是不同文化的最直接体现。借助丰富的词汇,学生能够深入地体验语言中的情感和思想意境,在探索和研究中深挖词汇的内涵,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体验语言中的文化元素,从而形成形象、立体的文化体验能力。

最后,词汇是文化意识的依托。文化的形成是日积月累的,往往经过很长时间的沉淀。词汇的创造和使用也跟随文化的变迁而改变。词汇不仅能够诠释文化变迁的历史,更能够体现不同文化的思想意境,为学生提供完整的文化意识,从而帮助学生全面、综合地养成文化意识素养。

三、基于詞汇教学,发展初中学生的文化意识素养

词汇是英语语言的基础,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词汇的充分理解。借助词汇教学,学生能够开拓更广的视野,阅读更丰富的文化素材,文化意识就能得以逐步激活。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当充分注重词汇的探索,利用词汇让学生全面地认识英语文化。

(一)深入词汇背景,加强文化感知

词汇的产生和衍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意义。很多词汇的形成都是结合时代或文化的背景发展而来。英语词汇教学必须结合词汇的背景来开展,才能让学生在理解词汇的意思和读音外,更深入地体会词汇富有深度的文化内涵,避免死记硬背。因此,教师教学英语词汇时,应当适时地引入词汇的背景,让学生通过了解背景来感受词汇的意趣,逐步加强对文化的感知能力。

不同国家的文化随着当地历史、生活等背景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特点,即使都运用英语,其在词汇或句式上也可能有所区别。所以教学时教师应带领学生理解词汇的背景,让他们感受背景对词汇的影响,而不是停留于词汇的表面意思。例如各国对于颜色的感受源于他们的经历。16世纪苏格兰农民的实物地租以“black mail”命名,他们就自然而然地给black附上了一层贬义。在中国,黑色一般表示庄重、严肃,也附带贬义的用法,如“黑车”“黑社会”等。之所以这样用,也是由人们不好的经历所导致的。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各国对于颜色的引申含义不尽相同,其缘由与历史背景或者生活经历息息相关,教师应带领学生多深入其中,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从背景开始了解词汇,这样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的历史,从而加强文化感知,更透彻地理解文化,逐步形成文化意识。

(二)运用词汇情境,助力文化理解

英语是一门以运用为目标的语言,因此英语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词汇的学习不仅要立足书本,还要结合日常生活应用,除了基础的理解和记忆外,要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词汇的运用方法和运用环境。而情境就是为学生提供词汇运用的有效方式,它呈现出真实的场景,让学生直面真实的语言交际问题。所以,教师应积极运用词汇情境,将词汇融入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在运用中发现词汇的深刻内涵,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助力他们对于文化形态的理解。

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和体验,以便更好地理解各地文化。以牛津译林版八下Unit 3 《Online tours》教学为例,该单元Reading讲述了纽约的风土人情,描述了纽约最著名的几处景点:the Wall Street, the Times Square, the Central Park, Broadway以及the famous Musical Memory等。这些地标有何特别之处?教师可以A day at the Central Park为主题,引导学生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当地的景色,并结合当地特色演绎为什么“Its a good place to relax.”在这种情境中,学生能“亲历”当地的风土人情,同时在表演前,学生还需重点探索人们在中央公园如何活动休息。通过这样的体验,学生不仅能深入感受不同文化氛围,还能在表演中运用语言词汇,更透彻地了解词汇的用法,继而及时助力对文化的理解能力,更好地形成文化意识。

(三)开展语篇研读,深化文化体验

理解词汇是内化英语文化的前提,而连词成篇则是体验文化的过程。在英语学习中,词汇是相互独立的知识点,即使词汇本身具有一定的背景故事和文化涵义,也不足以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全貌。因此要想深入体验英语文化,必须透过词汇的运用去理解语言之中的思想、意识,感受文化风俗习惯。这就意味着学生要能够将词汇连成语篇,能够解读现成语篇之中的词汇内涵和深意,才能够深化文化体验。所以立足于英语词汇,教师要引导学生研读各类语篇,借助语篇中的语气、场合、前因后果,判断和理解英语文化的内涵,体验不一样的文化思想。

以牛津译林版八下Unit 5《Good manners》教学为例,该单元Reading展示了“the manners of the UK”的相关内容,其中有很多有关manners的词汇很好地体现不同的文化,比如sorry, excuse me的用法。教师可以利用该篇的阅读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语篇研读,深入体验其中的文化形式。例如该语篇通过对话形式描述了英国的一些公共礼仪:“the act of meeting for the first time”“how to start a conversation”“the public behavior”等等。通过研读语篇,学生可以得出英国以shake hands为见面礼仪,并不会greet people with a kiss,在公共场合通常都表现得politely等等。由此,学生就能够对英国及英国人有深入的印象,他们友好、有礼貌,考虑他人感受等。这就使得学生对当地文化的体验更深入,帮助他们从生活习惯以及其他行为上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

(四)探索词汇经典,促成文化意识

英语语言的学习不仅要包括日常生活用语,还要涉及文学作品中的用语。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词汇往往具有截然不同的寓意,这是词汇独特的衍生涵义,也是学生深刻理解词汇、感受他国文化的重要依据。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国家历经时间的洗礼而沉淀出的文化精髓,展示它的途径也是丰富多样的,可以是著名的书籍作品,也可以是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谚语、寓言等。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去探索词汇运用的經典内容,让学生领略到英语文化中独特的表达方式,感悟文学作品中的词汇涵义,从而由生活到艺术,由艺术到生活地综合理解多样的英语文化,促成全面的文化意识。

在Unit 5 《Good manners》的Study skills模块教材引入了很多经典的英文谚语,如“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众人拾柴火焰高,“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祸不单行等。教师可以再引入其他的谚语,如“Burn the candle at both ends.”——蜡烛两头烧(过度耗费精力),“A wet blanket”——湿毯子(令人扫兴的人或物)等等。这些俗语、谚语都是文化的体现,是人们对于词汇和语言的引申理解,也赋予了词汇新的内涵。比如Rome不再单纯理解为罗马,而是指一方乡土。通过这样的经典探寻,学生就能够发现词汇的趣味性,在不同的语境下,词汇居然有截然不同的涵义,继而从经典语言中去体会当地的文化元素,逐步养成更多样的文化意识。

四、结束语

词汇是英语能力养成的基础,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依据。它不仅有语言的重量,同时还承载着文化的重量,所以词汇是英语课堂的核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文化意识的培养必须从一点一滴开始积累,需要从细微之处品味,由此,文化意识素养的养成和发展是需要日积月累,长久坚持的。从学生角度而言,紧抓词汇,活学活用词汇,就能够帮助他们打开文化宝库,领略文化的魅力。而从教师角度而言,词汇教学是所有教学的基础,必须注重词汇的理解和应用,才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步入文化殿堂。因此,融合多样的词汇教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从日常学习着手,探索词汇之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掌握词汇,实现文化意识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印堆.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探究[J].英语教师,2021(24):22-25.

[2]胡佩玲.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J].英语教师,2019(14):146-148.

[3]饶丽霞.初中阶段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英语词汇教学的探究与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28):277-278.

[4]张锦.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0(1):25-26.

猜你喜欢
文化意识词汇教学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理工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小英语词汇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试评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渗透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