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探索

2022-05-30 06:00罗紫云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0期
关键词:辅导员时代政治

[摘           要]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微媒体时代,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参与者之一的高校辅导员,应该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发挥微媒体个性化、交互化、即时性等特点,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提升自身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和素养、创新高职生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建设、增强高职生网络舆论管理,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路径。

[关    键   词]  微媒体;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0-0145-03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做到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事而新。微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微平台、微视频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相应受到影响,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作为高校辅导员,要抓住机遇,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改革创新教育模式,探索微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

一、微媒体的相关概述

(一)微媒体的含义

什么是微媒体?首先来谈谈媒体,“媒体”一词起源于拉丁文“Medius”,意思是两者之间,它是指人们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渠道、载体或技术手段。“微媒体”作为专有名词在国内最早见诸《商务周刊》2011年“年度想象”系列文章之一《从“微媒体”到“自媒体”》,[1]是指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传播媒介的信息交互平台,通过文字、视频、表情包、语音等方式进行信息交互的新媒体。[2]如今,我们已经进入Web 3.0,越来越多的微媒体涌现出来,信息的发布、传播、获取都变得非常简单快捷,主要以微博、微信、微视频、抖音等为代表。

(二)微媒体的基本特点

1.传播性

传统媒体主要是以报纸、电视为主,与这些传统媒体相比,微媒体的传播范围更广、传播方式更多样化、传播渠道更多,因此微媒体的传播内容也更丰富多样。以新浪微博为例,其自上市之日起,以“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分享与发布内容的服务”为核心理念,一旦用户在微博平台发布了相关信息,其关注者就会立刻看到,并且瞬间传播给数以万计的其他用户,其他用户通过微博也可以接受来自全世界的信息。

2.自媒体性

世界上第一位提出新闻言论自由口号的英国政治学者约翰·弥尔顿一直强调言论自由的重要性,认为人民按照自己的良心讨论,才是一切自由之中最重要的自由,[3]而微媒体的兴起给大众带来了言论的绝对自由。微媒体的自媒体性是指大众从传统媒体时代为消息接受的被动方转变为微媒体时代信息接受的主动方,在微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人人都有发声的权利。

3.互动性

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与大众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方面的,大众只能被动地接收消息。而在微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收者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化,大众与媒体之间是双向的。微媒体时代出现了信息接受的社交群,信息的传播是交互性、立体化的,大众可以借用微媒体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发出自己的声音。

二、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内容

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员,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党的各项方针、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43令中明确规定,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一)提高政治觉悟

大学生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关系到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建设成效。作为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管理和思想教育时,要加强学生的政治教育,注重对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引导。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和各项治国理政的新思想,贯彻落实好党的各项政策和方针,增强学生“四个意识”、坚定学生“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

(二)培养道德修养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育德,人才的修养任何时候都是育才与育德相统一的过程。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大任务,而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高校辅导员要注重对学生道德的培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出具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三)培育家国意识

在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对当代思维越来越活跃、视野越来越开阔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他们强烈的家国意识和使命担当,不仅关乎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进步,还关乎青年大学生的整体素养。作为高校辅导员,要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微媒体平台,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培育學生的家国意识,提升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微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得出,截止到2021年12月,我国互联网使用人数达到10.32亿,手机网民规模为10.2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73%。其中,学生网民群体占比最多,达30.6%。微媒体的涌现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都是网络媒体创新的产物,具有传播性、自媒体性、互动性等特点,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社会意识形态、明辨是非的能力,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教育观念与微媒体发展不一致

在我国长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了教育者、受教育者、组织者等,但是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都是单一、理想化预设了目标,忽视了学生学历层次差异性、地区差异性、专业差异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社会变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单单只是传授学生国家政治制度相关知识,而是一门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开设的课程。高校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立足于学生学历层次、地区、专业的不同,运用微媒体平台获取信息资源,因材施教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化过大的现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二)教育方式与微媒体发展不匹配

思想政治教育给人的刻板印象就是说教,教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下面听。在高职院校中,由于职业教育发展,高职院校不断扩招,生源多种多样,不同的生源学习接受能力、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不同,高职院校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秉承灌输理念,一般习惯于照着教案念,认为将思想政治理论传达给学生就完成了任务。教育平台和教育载体使用少,教育方法老套,缺乏创新。微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输和获取呈现出立体化、多样化的特点,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不单单只是教师,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主题结构慢慢发生变化,微媒体提供海量信息,打破了传统媒体时代信息控制模式,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跟不上微媒體时代信息的发展。

(三)教育内容与微媒体发展不适应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迎来了微媒体时代,大众传播和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多种多样。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凸显,经济社会、利益格局面临着深刻的变革调整,世界格局多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紧张,思想文化日趋多元,各种思潮通过微媒体平台扩散,严重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维认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给大学生带来思想困惑,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目前来说,高校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教授的内容大都是课本上的知识内容,有些是初高中就接触过的知识点,教育的内容过于统一,缺少感染力,没有结合当今的时代背景进行教学,不适应当代微媒体时代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四、微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探索

(一)转变教育理念,构建网络化教育新模式

马克思主义思想阐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论述了社会意识取决于社会存在这一客观事实。[4]所以,微媒体这一客观存在必定会对学生的社会意识产生影响,作为高校辅导员要明确意识到这一点,并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思维,把学生当作教育主体。

首先,微媒体的出现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大大减少,改变了之前只能在课堂进行教育的现象,这就促使高校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有平等的师生观念,不仅仅把学生当成教育的被动接收方,还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利用微媒体平台开创“微讨论”,在讨论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利用微媒体互动性强等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育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辅导员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微媒体的作用,与学生一起参与讨论时事热点问题,将讨论延续到思政课堂中,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当今世界上发生的各种热点事件,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最后,辅导员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明确现阶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体需求,结合微媒体时代网络文化发展的规律,主动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与学生一起主动探索微媒体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文化精品课程,借助中国慕课网等资源,让学生接收更全面的思想教育资源。

(二)创新教育载体,充分发挥微媒体的作用

在进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课本、教案是教育的主要载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递方,足不出户就能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所以,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载体已经不适应微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微媒体时代衍生出大量的微平台,作为高校辅导员要发挥其积极作用,利用微平台创新教育方式,发挥微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首先,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微媒体互动性强的特点,主动积极搭建微平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微媒体的主要特点是传播力大、获取信息方便快捷,高校辅导员应该抓住这一点,畅通与学生交流的渠道,实现随时随地进行思政教育,改变传统思想教育“跑断腿、说破嘴”的现象。例如,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微信、QQ、钉钉等微媒体平台组建家长群,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形成家校联合育人的格局;组建学生班集体群、学生干部群、重点学生关注群,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掌握学生的状况,快速解决一些突发情况。其次,借助微媒体自媒体性、传播力广等特点,多渠道、全方位、宽领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辅导员要做好榜样,起好带头作用,时刻关注时事政治新闻、国家政策理论文件、社会公众热点事件,借助微媒体平台,创建自己的公众号、个人号,及时向学生传递信息,带领大家进行讨论学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具体的事件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让学生投入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践行思想政治教育。最后,高校辅导员要明确大学生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微媒体平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将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如在微信小程序上开展公益活动、通过支付宝平台进行捐赠旧衣服低碳环保活动等,让学生在具体的行为中去领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

(三)明确教育内容,突出微媒体时代价值认同

微媒体时代,信息的海量化给高校、教师、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严重影响高校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传统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注重理论、凸显政治需要,对于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考虑不足,所以,在微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应充分发挥微媒体的作用,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微媒体时代的主导作用。结合时代特点、顺应高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突出微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提高政治觉悟、培养道德修养、培育家国意识,在进行这些内容的傳授时,首先,根据微媒体时代学生表现出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微媒体时代的学生思维活跃、阅读面广,思想不可避免地出现波动。所以,高校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结合当下时事热点、具体案例分析和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实事求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明确学生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其次,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符合微媒体时代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趋势。学生容易被新事物所吸引,微媒体的发展已经占据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利用微媒体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位高校辅导员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贴合学生微媒体时代的生活方式和话语体系,突出家国意识的培养和道德修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局限于政治意识方面的培养、道德修养和家国意识,结合微媒体时代发展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还应该包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行为规范的引导教育、自我认知的教育等,高校辅导员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应主流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端正学生的上网行为,理性发言,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波.从“微媒体”到“自媒体”[J].商务周刊,2011(1):75-76.

[2]宋瑞丽,张一鸣,徐天晟.微媒体研究现状综述[J].科技传播,2016,8(16):95-96.

[3][英]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M].吴之椿,译.北京:商务图书馆,1958.

[4]韩笑.自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与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5):79-81.

作者简介:罗紫云(1995—),女,汉族,江西宜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辅导员时代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