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人体解剖学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

2022-05-30 06:00栗欣贺呈祥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0期
关键词:解剖学人体教学模式

栗欣 贺呈祥

[摘           要]  人体解剖学以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为主要内容,综合运用力学、生物学等学科知识来认识人体内部器官,发展其生理机能。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混合式教学)将学生分组分别设定学习任务、课程视频教学及课后实践三个学段来学习和认知各科知识点,通过查阅文献与身边案例总结得出结论:人体解剖学结构信息化、系统化是提高课堂效率以及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    键   词]  生理学;人体解剖;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0-0151-03

一、绪论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类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模式在不断变化。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人体解剖学涉及解剖生理学、运动生理学等多门学科,授课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更加严格,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更多的教学资源库,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来丰富教学内容,混合式教学不仅能促使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还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加直观、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因此,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

二、人体解剖学课程的介绍

(一)人体解剖学概念

人体解剖学研究领域包括临床医学、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其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涉及很多基础学科、专业学科、中医学基础理论。由于其在教学内容安排、结构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其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在实施课程教学时,要针对其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以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人体解剖学特点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具有抽象性强、逻辑性强、实用性强等特点,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这给本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基于此,采取理论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把理论知识与实验课程结合起来,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的精髓。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識,还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因此,要通过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整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人体生理机能以及运动学基础知识,以形成完整而系统的认知结构,同时也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价值与依据。本文基于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特点及国内外研究成果,从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角度出发构建一个全新、全面且符合实际需要的教学体系框架。

三、混合式教学的介绍

(一)混合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堂组织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相融合,不同层次之间相互补充,形成一种具有较高灵活性且高度整合型特点的教学模式。对于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来说,其特征是:以人体解剖为基础,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习惯为目标,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变。而将心理学、人体解剖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混合式教学的具体形式

所谓混合式教学,就是在实践中,通过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探究式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图片、动画、视听资料等),通过案例教学和专题讲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方式存在多样化特点,包括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翻转课堂、模拟实验研究和案例分析等,可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锻炼学生独立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对科技前沿成果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把理论与实践、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由单纯的知识讲授向知识与能力的有机融合转变,形成了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形式。教师要主动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利用监督教学、启发学生、实时调整教学计划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混合式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在实施混合式教学时,要做到线上线下的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互相融合,防止线上线下的脱节,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施混合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从自身出发,充分考虑已有的水平、兴趣和目标,并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适合的学习环境,并注重条理化和细致的学习。另外,教师要在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按照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准备好教材,展开教学设计,并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合理地组织好线上线下教学,使之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相适应。教师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式,按照课程的特点和需要,合理安排线上线下的比例,并广泛、深入地实施混合教学。

(三)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

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混合式教学具有以下特征:以学生为主体,网络资源在课堂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它的优点在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主性。在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从而使其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人体解剖学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研究现状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力学、生物学等多个科学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其认知功能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从国内外关于人体解剖技术研究现状来看:以机械结构理论为基础,以人机工程原理和计算机仿真软件为主要手段进行系统化教学,将现代生物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开发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当前医学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

(二)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人体解剖学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教学设计:

授课进程可大致分为课前、课中、课后。课前学习包括学习任务列表、学生分组、细粒度教学和基于3D软件的学习;课中学习包括学习PPT课件、课堂测验、流程图、公式等;课后学习包括课后复习总结和课堂所学相关内容知识的自测。

1.上课前

根据混合式教学的组织模式,教师在每节线上课结束前首先公布学习任务清单,如本节课的任务:学会心肺复苏的方法。线上教学有独立的教学平台,每位学生使用自己的学号课前登录平台,查看教学系统上显示的相关任务、材料(包括学习任务清单、微视频课程演示和3D培训演示软件)。同时,教师在课程的安排中,根据课程完成情况向学生提出渐进式教学设计的学习目标,将所有学生分组。完成一项任务后,小组全部学生必须合作完成另一项作业,以线上课程的方式提交,根据任务如学会心肺复苏的方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学与理解完成视频演示。布置各小组作业,如第一组的任务内容是从讲课视频片段和其他相关课程资料中收集、整理、所学内容相关知识点。第二组的任务内容是收集、汇总、整理与人的器官结构和功能有关的教育视频剪辑信息和视频素材内容信息。第三组的任务内容是收集和总结所学相关内容,各系统相关知识点的视频片段及相关视频数据信息。第四组的任务内容是独立完成课堂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测试。

2.上课中

PPT课件用于有效展示课堂的组织和实施,可分为以下四个知识模块:展示教育任务的知识、教师课外思维拓展活动、学生课堂技能测试知识、教师的知识点总结。

课前准备:学习任务清单、微课、3D软件。

展示作业演示表:一组学生可以集中展示一个班级中各种教授作业的状态,根据每周的课堂进度,显示该组学到了什么,以及没有完成的周数。该小组对本班学生小组提交的作业列表进行最后的现场指导、演示、解释和回应。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收集或了解到的“新生儿主动脉脱位”死亡事件、“肺栓塞”溺水事故、“世界血栓日”等新闻以及一些交通事故、交通安全教育相关的视频和其他交通新闻照片,学生和教师快速展示现场新闻镜头照片和学生相关的交通安全新闻视频。学生报告与交通事故直接相关的问题。通过对安全交通医学知识问题的及时解答,展开生动的教学案例分析,有效直观地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活跃课堂气氛。

课中的课堂测验:使用阔知教学平台创建课堂测验,可以完成各种选择题、对试题进行组合排序等,并在每个随机测试类型问题后为学生提供最终答案,還可以在完成随机测试问题后在线生成随机二维码问题或随机超链接。学生可以利用各组学生平板、手机和电脑等移动互联网学习应用等工具点击随机链接或使用平板、手机随机扫码答题。二维码问卷用于在线随机测试响应。在回答时间结束时,教师要求学生自动填写组名。学生在回答过程和验证完成后提交测试问题。教师必须确保实时在线教师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在纸上的随机试卷作业进度,同时教师可以直接访问强大的数据错误分析功能。问卷提供的高效大数据分析系统,了解每个学生。在最后阶段,教师也会对这些学生的错题进行一一分析,或者在最后阶段,再进行讲解示范练习和试卷分析评述。

知识总结:课程最后以系统公式的形式结束,让每个学生对整体课程知识有更完整、更具体的了解,让每个学生都有更完整、更深刻的知识。

3.上课后

教师根据自己的安排,制定下一门课程所需的学习进度任务清单、微课表等相关学习资料,并及时与相关学生分享反馈,为同步备课做准备。

(三)讨论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混合式教学可以很好地将多样化的教育资源整合到信息环境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内外的积极参与者。混合式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育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混合式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教学方法评价的积极性。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真正成为演员,营造更好的课堂氛围,对学习更有兴趣、更投入。同时,教师可以全方位关注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针对学生情况制订学习计划,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成为真正的学习大师。

(四)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局限于课堂,更多的是自主、合作以及探究性活动。教师要根据每节课内容设计不同的教案。如线下人体解剖学课程中,在教室内对每个器官进行解剖观察时都需要用到人体解剖仪;体温计则是通过测量体温来判断是否正常(温度)等问题,学生需要根据体温来判断是否正常。而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内容比较复杂,涉及很多医学知识,比如热学、运动生理学等。因此,在进行授课时可以采用线上授课的方式,借助数字资源可视化的优势,让晦涩难懂的理论课程通过视频等方式可视化,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各学科之间关系的分析和梳理,还要加强实践环节与理论课程的结合以提高学习效果。

五、结语

本文归纳了人体解剖学教学的现状,通过直观性视觉、形象思维训练和理论知识学习,阐述了现阶段存在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不足之处。通过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的设计,提出了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人体解剖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并对其进行优化,最终实现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全面培养。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可以更有效地推动学生利用所学的学科知识,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质量,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不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一种展开高质量的主动学习,既注重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注重学习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秦迎,孙志军,许可,等.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人体解剖学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5).

[2]李媛,张明,张晔,等.基于翻转课堂的人体解剖学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38):86-87.

[3]赵晓晓.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混合式教学改革中的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18(24):174-175.

[4]陈学秋,赵微,唐柱生,等.基于雨课堂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探索[J].解剖学杂志,2019(1):98-100.

作者简介:栗欣(1988—),女,汉族,宁夏银川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护理学。

*通讯作者:贺呈祥。

猜你喜欢
解剖学人体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排便顺畅,人体无毒一身轻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