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2-05-30 17:05林美凤
教育界·A 2022年21期
关键词:构建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摘要】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的构建有助于学生积极投入数学课堂的思考和探索中,从而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掌握其中的数学思想和规律。教师需要进一步优化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的构建策略,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构建;策略

作者简介:林美凤(1977—),女,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第三小学。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并走向深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方向。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发展自身的教育理念,让数学课堂的构建更加符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深度学习作为一种以启发学生思维为主的新型教学理念,如果教师能够将其有效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就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基于过往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构建新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运用科学的策略,推动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的构建。

一、设置分层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掌握学生知识的学习情况、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差异、学生的性格特点等,以此设置分层教学目标[1]。分层教学目标让教师的教学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让学生能够在原有的数学基础上,得到更好的提高。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设置分层教学目标,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层次。对于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A层次学生,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比如:在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中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运用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于数学学习能力处于中上水平的B层次学生,教师注重巩固学生对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运用,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答课后练习;对于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C层次学生,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求梯形的面积、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基础知识。

二、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

(一)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一起探索、总结和反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听取他人的意见,实现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在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异质化学习小组。其次,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利用方格纸、剪刀等工具,通过对梯形剪裁、拼接,将梯形转化成以往所学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找到梯形面积的计算规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实现梯形转化的方法有多种。比如方法一:将梯形剪裁后,形成两个分别以梯形上下底为底边的三角形,通过计算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和,计算出梯形的面积。再如方法二:将两个同样大小的梯形通过翻转、拼接,形成一个以梯形上下底结合为底边的平行四边形,计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二分之一,就能够得到梯形的面积。最后,在“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中,教师设计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不但能够活跃数学课堂的氛围,让学生的思维保持活跃的状态,而且能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让学生深刻领悟数学问题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从而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二)问题驱动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围绕教学目标做好问题设计,抓住学生兴趣与问题的契合点,在课堂教学中将问题抛出,驱动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索。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教学为例,教师围绕“引导学生利用对小数的已有认识和相关的生活经验,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规律”的教学目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设计相关问题。比如:某学生到超市购物,每本笔记本6.4元,每套故事书15.8元,他要买3本笔记本和2套故事书,共需要多少钱?生活化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对如何解决数学问题产生兴趣,进而对“小数乘法”的相关数学知识产生深入探索的动力。

另外,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中需要兼顾班级学生的不同层次,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将不同难度的问题组合成“问题串”,从而有效调动每个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让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作用。

(三)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教学,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环节有更多自主学习的自由,从而保障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深度学习课堂的构建。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课前,教师为学生提供平行四边形推导过程的微课教学资源,要求学生观看微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课中,教师基于学生的认知情况,引导其对有关知识进行深度的交流、反思、反馈、评价。学生自主探究面积转化的数学思想,把没有学过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探究,动手操作再现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由此,学生理清了“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的学习难点。课后,教师为学生提供有关的变式练习,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现深度学习。

三、精心組织教学内容

(一)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认知不断丰富,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是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特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教师需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知识构建联系,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理解新知识,实现深度学习。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和除法”教学为例,教师进行学情分析,思考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有哪些对学习本课内容会有所帮助,从而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教师分析,在小学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在小学二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因此,教师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整数乘法和除法的知识经验加以回顾,并从中找出整数乘法和除法、小数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异同,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小数乘法和除法相关计算的理解,实现深度学习。

(二)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数学元素,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组织过程中,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深入挖掘与生活有关的数学素材,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拉近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解决生活化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深度思考、深度学习[2]。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为例,由于学生对面、顶点、棱长、表面积、总面积等数学概念缺乏具体的认识,因此,教师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深度学习。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比如:冰箱、微波炉、快递箱以及魔方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其次,教师让学生结合教师准备的实物快递箱,进行摸一摸、拼一拼、搭一搭等实际操作活动,逐步揭示有关的数学概念。最后,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经验,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和棱长的特点,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实现了深度学习。

(三)深度融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已有的生活經验

教师构建深度学习课堂的过程中,深度融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学为例,学生在小学一年级学习了“认位置”,掌握了如何区分前、后、左、右;学生在小学二年级学习了“认识方向”,掌握了如何辨识东、南、西、北;学生在小学四年级学习了“确定位置”,掌握了利用数对表示行和列的方法。学生以上所学的知识都为小学六年级下册“确定位置”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师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活动,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深度融合,从而学会使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体会物体间相互的位置关系。比如:学生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学校和家的位置,并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放学回家的路线;学生通过绘制坐标图,表示教室和图书馆之间的位置关系等。由此,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表达能力、识图能力等素养。

四、合理规划教学进度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做好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做好教学进度的规划,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思考时间和适应时间。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避免一味追求教学进度和盲目加快教学速度。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认真梳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学生对圆柱和圆锥形成初步认识;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外部特征;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和高;学生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利用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学生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其次,教师分析学生的学情。此前,学生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圆柱的相关知识;掌握了部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另外,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空间观念比较薄弱,缺乏灵活应用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的能力。最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对教学进度进行规划。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外部特特征,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需要1个课时;教师利用数学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实践,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形,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需要2个课时;教师利用视频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圆柱体积和长方体体积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需要2个课时。综上,圆柱相关知识的教学需要5个课时。而圆柱相关知识的教学为圆锥相关知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因此,圆锥相关知识的教学时间相应缩短,可利用2个课时完成。教师合理规划教学进度,从而让课堂主次分明,效率突出,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

五、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总结反思

要实现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的构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反思,进而更好地将所学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构建新的数学知识体系。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教师利用课堂练习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解答“1壶牛奶分别倒进5个杯子中,喝掉其中1个杯子的牛奶,还剩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这道判断题时,部分学生回答错误。此时,教师与学生共同针对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原因一:部分学生对分数的概念掌握不牢,忽略了概念中“平均分”这一关键点。原因二:部分学生审题的过程不严谨,只初步了解题意,但是没有对题目进行逐字逐句的斟酌,没有深入思考。教师的错题分析过程为学生起良好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学会总结反思,逐渐扫清自己数学学习的盲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数学思维的深度发展,从而实现深度学习[3]。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不断优化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的构建策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联系过往的经验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构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深度学习真正地发生。

【参考文献】

[1]汤明清,李善良.核心素养视角下数学深度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10):48-51.

[2]刘明成.走向深度学习:“思考力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策略[J].中小学管理,2019(12):39-41.

[3]张先彬.深度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J].中小学管理,2020(10):57-58.

猜你喜欢
构建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