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农村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2-05-30 03:38杨夏芸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5期
关键词:导语中学生教学方式

杨夏芸

学生只有对语文知识产生学习兴趣,才能够真正提升学习效率。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动力成为当前农村语文教师面临的难题之一,为了解决该问题,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开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对课堂进行全面优化,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充分调动农村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初中语文新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课前导语引导学生关注语文知识,同时也可以利用“疑问导语”方式,使学生对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产生疑惑,使学生带着疑惑进行语文知识学习,从而对新课知识产生学习兴趣。此外,优美并且生动的导语,也能够有效实施“情景导语”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前被语文知识所吸引,并带着兴趣参与学习,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此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自身的學习效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利用更加富有启发性与感染力的“开场白”,会使学生产生求知欲。

例如,在《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文章中的内容合理设计课堂导语,并告知学生“世界上最美的避暑胜地就是瑞士,而且景色十分迷人”,同时教师要求学生闭上眼睛,通过教师教学“开场白”感受瑞士的美景:“瑞士周围环绕着蓝色湖泊,阿尔卑斯山脉白雪皑皑,瀑布高流直下。”在学生感悟景色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知道在老舍先生眼里,哪里的冬天景色最美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但是答案全部错误,此时教师告知了学生答案是“济南”,学生对此也产生了疑惑:“为什么是济南呢?”看到学生的表情变化,教师也了解此时正是学习新课的关键点,学生带着疑惑与兴趣可以更好地融入语文课堂知识学习中。

二、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课堂中,从学生的眼神以及表情中观察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当教师在课堂中即使声音再大,也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精神时,则说明学生在该阶段对知识的学习兴趣正处于低落状态,此时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产生兴趣,在教师的带领下,积极投入语文知识学习当中。

例如,在《桃花源记》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本课内容理解不够透彻,对文章中重点词句理解达不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境界。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在整个句子中,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认为这是作者所向往的一种生活状态,十分好理解,导致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习状态出现了落差,此时,教师向学生问道:“整个句子中只是说明了作者向往生活,没有其余的含义吗?”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表示了疑惑,即便对词句进行了翻译,也无法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此时学生带着疑惑向教师请教,学习兴致全面提高,而教师也指出了整个句子是作者所向往的生活情景,但是当时动乱的时代更加衬托出了外界的混乱与黑暗。此时,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文章内容提高了学习兴趣,并进行深入了解与学习。

三、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

农村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经常会出现失误以及差错,这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利用自身的耐心与信心,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带来不同的课堂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保持良好的活跃状态。

例如,在《沁园春·雪》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农村教学设备较差,但是也安装了多媒体设备,教师通过网络资料查询,利用多媒体制作视频或者图片,为学生展示北国风雪美景,而且在图片中将文章内容进行了编排,使学生通过图片对文章产生学习兴趣,对文章内容感悟。同时,教师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担任组长,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结束后,向教师讲述自己的感受。

综上所述,农村中学生在语文学习时有着足够的学习兴趣,由教师进行引导,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感,使学生可以在长时间语文学习中保持良好的活跃状态,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陈迪明.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J].广西教育,2013(6):68—69.

[2]郭志亮.利用课前朗诵激发农村中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1):20.

猜你喜欢
导语中学生教学方式
导语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导语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