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2-05-30 04:29陈红专
求知导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数学思维的激发需要借助数学教育活动,学生合理运用思维能力可以灵活运用知识,高效、快速地解决实际问题。在日常教学中,小学教师应抓住小学生的成长特性与培养机会,善于从不同角度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将其培养成高质量人才。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能力;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陈红专(1979—),男,江蘇省兴化市西鲍中心校。

小学生是义务教育的主体,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对象。小学是学生数学思维初步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拓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帮助其未来更好发展。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其未来全面发展。首先,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思考问题,帮助其从不同角度找到解决办法;其次,多元化的问题解决路径可以让学生打破惯性思维,学生可以更快、更合理地思考并解决复杂的数学难题;最后,敏捷的数学思维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学生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向不符

从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看,很多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特点,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很难跟上教师的思路,难以理解教师讲解的数学知识。这类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发展。有些小学数学教材在几次修订中增多了图片等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仍然使用纯文本的教学内容讲解数学知识,这种教学内容不能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不利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方式传统枯燥,无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部目前提倡兴趣教育。数学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努力思考,才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老套、死板,比如在课前让学生练习大量题目。这种教学过程缺乏新意,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无论教师讲解得多么认真,也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不会主动思考问题。此外,小学数学包含的知识内容较多,如计算、图形、图表、生活知识等,有些数学知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过于抽象。因此,有一部分小学生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开始逃避甚至厌恶数学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会失去其意义和价值,小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与基础素质也就无法得到有效提升[1]。

(三)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能力不足,对教育发展规律把握不准确

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一些数学教师开始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主动改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缺乏把握数学知识特点以及处理和整合数学教材细节的能力。在传统教育观念中,灌输式教学是最常见的教学方式,但其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小学生有效消化和吸收抽象化和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不利于其数学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如果不能准确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的特点,就无法对小学生做出有效的引导,更加无法完成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任务。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一)融入生活化思想

科技的进步必然会引起社会的改变,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也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因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应遵循时代发展规律,将生活化思想融入其中。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而独立存在,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中多融入生活案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其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揠苗助长,而要全面了解学生,同时还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合理[2]。例如,在教学“厘米和米”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入手,主动探究厘米和米的知识,如观察课桌的长度、自己手指的长度、父母的身高等,让学生回答与自己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跳远比赛,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看哪一组学生跳得最远,让学生在比赛中理解厘米和米的定义,以此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灵活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情境,使其将实际生活和数学内容结合起来,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强化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进行新式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实际案例的运用,和学生息息相关的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二)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生对于日常生活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注意学生发展的阶段性和个体性,利用数学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在这个过程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结合其年龄特点与数学知识特性来调整教学模式,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例如,在教学“认识平行四边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如七巧板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分发七巧板,让学生随意拼接,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又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小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如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常见的四边形素材,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在活动期间,小学生可以自由地对平行四边形进行裁剪拼接,观察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然后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积极且及时地给出正面评价,充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够真正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找到正确的数学学习途径和方法。在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普及的今天,数学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只有将数学思维能力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才能认识到数学知识的真正意义。

(三)以“问题教学”为导向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根据这一特性,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打造以“问题教学”为导向的数学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数学学科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课堂中提出数学问题时,要为学生创设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例如,教师在讲解“乘除法运算”相关知识时,为了引导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两位数以上的乘除法运算技能,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创设问题教学情境:现在有一个纸盒,里面有50颗糖果。其中,桃味糖果有20颗,香蕉味糖果的数量是桃味糖果的一半,苹果味糖果的数量是香蕉味糖果的两倍,那么香蕉糖和苹果糖的具体数量是多少?通过创设这种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问题教学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学生在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学习和应用能力。在课堂探究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由的思考空间,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这样有助于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积累多种解题方法。

(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还要关注自身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数学能力的提升。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的发展,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加出色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明确教育责任,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自身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保证学生能学到相应的数学知识。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实践,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吸取经验和教训,通过实践活动和日常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纠正和评价学生的主要问题。教师要想充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要设计恰当的教学内容,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的思维发展更具方向性和个性,帮助其稳步提升[3]。

(五)结合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来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比如借助多媒体技术简化教材知识内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不同知识点。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學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教学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以此不断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图形的变换”这节内容时,可以合理采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相应的动态图,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不同图形的变换过程,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复习先前所学的图形的平移和转换的知识,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教师也要给出科学合理的指导,以便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更好地发展发散性思维。

(六)加强课堂互动,提升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课程,是促进学生思维成熟化、逻辑化的重要环节,因此数学教学要更加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教师要让学生思考和解决不同的问题,以此不断提升其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计算应用题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先讨论这一道应用题的计算过程以及题目条件,之后让学生分享小组讨论过程或是自己疑惑的地方。教师要积极解决学生的疑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并能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勤于思考,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自我效能感都能不断提升[4]。

(七)突出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有很强的依赖性,对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进而不断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讲授新课前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数学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在课前对将要讲授的知识内容进行初步了解,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系统化和逻辑化地把握知识。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讲解题目,在课堂中自主探究学习,最后还要同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以上方式,学生能够在解题和探究的环节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停思考,对数学问题理解得更加透彻。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能使其思维能力快速发展。

结语

小学数学教师应找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按照要求开展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避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取单调的教学方法,应将创新思想融入教学中,让学生积极愉快地学习。在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时,教师要保证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勤于动脑,让学生摈弃应试教育理念,学会自主学习知识。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也要注重自身能力发展,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朱志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EB/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3):476.

李彩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人文之友,2020(20):373.

郭俊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中旬刊,2016(8):19-20.

李峻峰.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EB/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24):28.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初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养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