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阅读方法探究

2022-05-30 16:39黄丽君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10期
关键词:部编版语文教材

黄丽君

内容摘要:部编版语文教材阅读方法知识主要分布在单元导语、课文阅读提示、名著导读、“整本书阅读”以及课后练习积累中。部编版语文教材里面的阅读方法知识十分丰富,由于其内容详细所以指导意义极强,其主要呈现螺旋状排列结构,通过梯度分布的形式来展现知识难度。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阅读方法的教学,根据课程标准,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要求进行梯度教学,最后教师要具有全局意识,整合教学内容,专题集中教学与随文教学相结合。

关键词:部编版 语文教材 阅读方法知识

2017年,新编写的语文教材(以下简称部编版)首次在部分地区试用,于2019年秋季在全国统一使用。部编版创新点突出,在这里面,重构语文知识体系是最为突出的创新点。语文教学需要依靠语文知识来展现,然而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指出,如果将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作为追求,其实是非常不恰当的。在语文教育领域引起强烈的反响,由此引发了语文课到底应该教什么的疑问。直到最近几年,才在语文知识的重要性上达成一致,表明语文教材里面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语文知识,语文知识的存在,能推动语文能力的形成。由苏新春教授主持的教育部教材局委托、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2020年科研立项课题“中小学语文知识体系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构建语文知识体系的谱系表。这也展现了语文知识重要的地位。部编版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指出,部编版语文教科书将促进语文知识体系的重建作为重点,尝试推动语文教学知识的重新确定。

虽然关于语文知识的争议讨论得到了重视,但是聚焦在语文方法性知识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而部编版编入了不少方法性知识,这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方法知识的教学一直被忽视,一味注重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致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出现了偏差。而很多教师对教材上的阅读方法知识认识不到位,并没有合理利用或不知道如何运用阅读方法知识。本文旨在通过厘清部编版中阅读方法知识的内容和编排特色,为语文阅读方法知识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一.语文知识和阅读方法知识

在理论上来说,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一门课程来说至关重要。虽然学界对语文知识的概念至今未达成一致认识,但很多专家学者也对语文知识进行了探索。荣卫东对语文知识进行了分类,第一类是陈述性知识;第二类是策略性知识;第三类是程序性知识;第四类是实践性知识。在这里面,所谓程序性知识主要表示的是如何去进行操作的知识,这类知识的核心是确保“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动态性质显著。王荣生也从课程入手,认为语文知识是实现课程目标所需的基础知识、关键能力和基本方法。苏新春指出,“听说读写等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都在语文知识的范畴之内,语文知识是一种静态和动态结合、使用对象和使用条件紧密相关的一种知识[1]”。由此可见,语文知识包含了方法性知识。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方法性知识分布在具体的学习板块和学习任务群中。阅读方法知识,是程序性知识,学生通过学习如何提取、分析、概括文字信息的方法知识,逐步获得独立阅读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课程目标与内容里明确提出,学生必须“具备一种可以进行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够通过对多种阅读方法的运用,对书报杂志、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学生也能通过对工具书的运用,基本明白简单文言文表达的主要意思[2]”,指出学生应在阅读中实现的要求目标。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中,最关键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部编版专门编入了阅读单元,对阅读学习作出了明确指导,而高中语文教材的18个任务群中大部分学习任务都提出了阅读的要求。因此,阅读方法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处于关键位置。

二.部编本语文教材阅读方法知识的内容及编排特点

(一)部编本语文教材阅读方法知识的内容

1、单元导语中的阅读方法知识

单元导读中的阅读方法知识的表征往往是完整的一段表述,对阅读方法的介绍比较具体。比如,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单元导语总共只有三句话,但在第二句话中,就明确提出第四单元需要掌握的阅读方法,即“通过阅读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明晰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情况[3]”。并通过具体要求的提出,让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方法指导的可操作性极强。此外,单元导语中的阅读方法知识有对不同文体的阅读的针对性指导,但整体上来说适用于各类文体的阅读。

2、预习提示中的阅读方法知识

部编版预习提示中的阅读方法知识重点体现了单元导语中所需要掌握的阅读方法,这能让学生通过具体化的阅读形式进行阅读。整体来看,预习提示中的阅读方法性知识,表述较为简单,是针对特定文本的阅读指导,甚至有些只有一句话,非常具有针对性。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一课文中,明确提出的课文预习提示要求是“通过对下面故事的阅读,想象一下故事接下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4]”。在这预习提示中,阅读方法知识只有一条,那便是“一边读一边想”,较为简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3、名著导读和“整本书阅读”中的阅读方法知识

统观部编本教材可以发现,阅读方法知识在名著导读和“整本书阅读”中的呈现更灵活更具体。名著导读的在读书方法指导和“整本书阅读”的阅读指导中都分点陈述了具体的阅读方法,条分缕析,清楚明了。其中,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名著导读是最为详细的例子,这一单元将《艾青诗选》作为主要案例,指导学生通过诗歌阅读理解读书方法指导的具体方式,读书方法指导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体现,“第一方面是明确诗歌具体的表现形式;第二个是对诗歌语言进行品读;第三个是对诗歌意象进行分析;第四个是对诗歌中所体现的情感进行赏析;第五个是对诗歌中抒发的理性美进行体会[5]”。方法的介绍较为细致,层层递进。再比如高一必修上册第五单元的整本书阅读,在这个单元中,《乡土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学术著作,是阅读的重点,通过对这一著作的阅读,明白如何去掌握学术著作的阅读方法,所以在制定阅读策略时,必须涵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制定阅读‘预期,其次阅读的时候应该先‘粗后‘细,逐步推进,再次要抓住核心概念,找出概念间的联系,然后要关注作者研究的思路,最后是反復阅读,积极思考[6]”。这些阅读方法指导针对性强且具有操作性。

4、课后练习积累中的阅读方法知识

课后练习积累中的阅读方法知识,可以作为单元导语和预习提示中的阅读方法知识的总结巩固,共同组成完整的阅读方法知识体系。因为单元导语中的阅读方法知识是在宏观层面提出来的要求,预习提示是在微观层面的具体展开,而课后练习积累则是具体的检测、应用和总结。就拿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来说。单元导语明确提出:“在阅读中要通过对批注方法的运用去进行阅读 [7]”。从此单元导语我们可知本单元的阅读方式是“做批注”。在接下来的本单元《牛和鹅》一课一课中示范了如何边读边做批注,这是对单元导语的具体落实。此外,课后练习题也明确要求:“要在课文阅读中,和课文批注联系在一起,并思考在进行文章批注的过程中可从哪些角度进行[8]”。这样能有效推动知识进行迁移,促进完整体系流程的形成。

(二)部编本语文教材阅读方法知识的编排特色

1.方法知识丰富,表述具体,指导性强。

部编本中的阅读方法知识很丰富,有略读、跳读、朗读、默读、圈点勾画等等,分布在不同年级。部编版在单元导语、预习提示、名著导读、“整本书阅读”以及课后练习积累中,呈现了非常丰富而具体的阅读方法知识。比如在“名著导读”中,有为阅读具体经典著作而介绍的不同阅读方法,这些阅读知识非常细致、具体、丰富,指导性强。比如,就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单元导语而言,其主要的阅读要求是“通过阅读进行预测,根据现有的故事情节去想象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从而通过预测学习和掌握预测的基本方法[9]”,紧接着该单元的第一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就通过旁批为学生展示了如何“一边读一边预测”,指导性非常强,具有可操作性。

2、方法知识点面结合,以螺旋式上升结构分布,具有系统性

部编本语文教材在单元导语和预习提示中编入的阅读方法知识是比较零散的,一个单元编排一个知识点,然后在预习提示中加以强调运用,注重知识点关联。预习提示中的阅读方法知识,是针对于某一特定的文本,在单元导语中的基础上,对特定的阅读方法知识的进一步呈现。但是,这些阅读方法知识是螺旋式出现的,具有系统性,相辅相成,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例如默读这个阅读方法知识,首先是在三年级第八单元的单元导语出现,“带着问题默读”,三年级的很多课文的阅读提示都涉及到了默读,甚至到四年级下册出现了“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比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们家的男子汉》。五年级上册关于快速阅读的指导更进一步,如第二单元《将相和》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分别要求“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连词成句地读”、“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时间”,可见阅读方法指导更加具有操作性。但是关于默读阅读方法知识的系统学习是在七年级上册。默读的阅读方法安排了三个单元来系统学习,提出了详细的学习要求,这些要求是和小学阶段的阅读方法要求相呼应,形成知识整合,比如第四单元“学习默读,勾画关键词句,做批注”这个阅读方法知识中的“勾画关键词句,做批注”在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就已经学习了。而“默读,做批注”这个阅读方法知识在后面的学习中还继续学习巩固。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短文两篇》所运用的就是“做批注”的阅读方法。

3、知识学习循序渐进

阅读方法知识在部编版中的呈现方式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具有梯度。以七年级为例,部编的阅读方法知识有朗读、跳读、默读、浏览、精读、略读等阅读方式。教材的编排上并不是一次性把所有的阅读方法或某一种阅读方法的所有要求一次性编排在一起,而是将这些阅读方法知识细化为多个知识点、训练要素,有层级地编排在各个学习板块中。这样看似分散,实则层层递进,相互联系,将阅读方法知识系统串起来,使得知识学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四.部编版语文教材阅读知识教学策略

1、思想上重视阅读方法知识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不敢讲语文知识。而部编版注重重建语文知识体系,目的就是为了改变语文老师将语文知识束之高阁的现状。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改变思想观念,不要害怕语文知识,大胆进行语文知识教学,尤其是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过去,我们的语文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太多,而程序性知识太少,部编版在编制的过程中努力尝试改变这种情况,尤其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编入丰富的,细致的、操作性强的阅读方法知识。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当中,应对阅读方法知识予以重视,着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深入研究语文课程标准,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进行梯度教学

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教学目标应该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如何落实到什么程度?比如“排比”这个修辞手法,小学就已经开始学习,到了初中高中阶段依然在学习,那么每个不同阶段的学习要求究竟有何不同?部编版在编写时将知识的难度以梯度形式落实到各个单元,使得教学能够呈现梯度。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知识的衔接性,老师必须深入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各个学段的学习要求,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尤其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是高中语文教材的最大亮点和最重要的理念,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阅读指导,教师備课时首先研读语文课程标准,看看其中对“整本书阅读”是怎么定义和要求的,根据阅读策略指导,根据课标要求设置教学目标,进行梯度教学。

3、整合教学内容,专题集中教学与随文教学相结合

部编本有着非常丰富的阅读方法,而且其知识呈现是散布方式,可以说每个学习板块中都有阅读方法的存在。作为教师,应该有全局观,进行知识关联,专题集中教学与随文教学相结合,力图使学生将阅读方法知识结构化,体系化。就拿“朗读”方式来说,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导读里面明确指出“要通过单元学习,学会“朗读”这一阅读方法,并在朗读过程中对文中描述的景象进行想象,通过朗读领略风景的美丽;通过对重音、停连等方式的运用,全面感知汉语声韵的美丽[10]”。第二单元对“朗读”方法又进行了新的表征,即“通过单元学习,在朗读过程中要明确知晓和把握文章所体现的感情基调,而在这一过程中,要明确语气的具体变化情况[11]”。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注意的变化”,就应当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所学的“重音和停连知识”,把这两个知识点整合起来进行朗读专题学习,学生才能够真正学会朗读,这就是整合教学。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随文教学,随机点拨。这里以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为例。其实,在课文的预习提示中就明确指出“要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对表达情感的语句进行体会[12]”。本文在预习提示中便对本篇文本所使用的方法进行了说明,然而,就实际的阅读活动而言,学生极易忽视阅读方法知识。因此如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教师应在文本阅读之初便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思考,结合随文呈现的阅读方法性知识,加强理解和练习,并做好监测。

参考文献

[1]“中小学语文知识体系研究”课题组.苏新春.对“中小学语文知识体系”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2021(3):1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53.

[4][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50、4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16.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高一(必修)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80-81.

[7][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73、78.

[10][1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1、19、20.

(作者单位:喀什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部编版语文教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方法之研究
重视儿童本位的回归
论小学语文“多元阅读”校本课程的实施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鲜明特点及时代意义
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道德教育
结合教材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语文教材中寻找口语训练的契机研究
小学语文教材共有课文的词语编排情况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