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四十年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的进程、问题与展望

2022-05-30 10:48杨丽乐刘珺珺肖斌
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终身教育

杨丽乐 刘珺珺 肖斌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教育这一话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教师教育一体化理念应运而生。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对1980-2019年期刊文献有关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文献的内容和结构进行分析,用以了解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和总体趋势。结果表明,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起步较晚,教师教育开展的范围侧重于基础教育的教师,较少顾及到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教师教育的实施对象局限于体制内的教师,忽略了体制之外的教育实践。建议汇集教育界各部分力量,以全纳性、整体性的视野,强化教师教育一体化领域的研究水平,拓展教师教育一体化实施路径,促进教师教育一体化在多领域教育实践中的进程。

关键词: 教师教育一体化;终身教育;研究综述;文献统计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2)01-0032-07

一、问题的提出

从17世纪法国初创师范院校开始,18世纪美国的弗蒙特州首设教师资格证制度,师范教育经历了三个多世纪的沉淀,到20世纪中后期,在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法国率先提出了将教师的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概念,这标志着教师教育正式走进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弥补了过去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两张皮的不足。

回观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飞速发展,截止2019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3.01万所,专任教师1732.03万人,比上年增长3.54%[1],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国历来十分重视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1980年我国召开第四次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讨论办好师范教育和改进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有关问题以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同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师范教育的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其中明确师范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以此为标志,我国教师教育进入改革的新时期。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学习者从学校中获取的知识无法快速适应社会更迭,终身学习理念逐渐得到公众的认可。因此,教师培养同样不能单纯依靠职前的师范教育,必须与职后培训相联结。在此背景下,学术界兴起的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视角主要指向中小学教师的职前与职后教育。那么,这一研究视角经历了四十多年的进程是否出现新变化?现代社会背景对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的视域提出了怎样的要求?由此,本研究将通过对1980年-2019年近四十年来相关期刊文献的研究,进一步分析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发展现状与整体趋势。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中的学术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将检索时间设定为1980年至2019年,以“教师教育一体化”为主题,并且包含关键词“教师教育”进行检索,选取了与研究相关的有效文献共1965篇。此外,在高级检索中将来源期刊类别选择“核心期刊”和“CSSCI”,进行数据筛选,最终检索到符合要求的期刊文献830篇,构成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通过在数据库中有指向性的检索教师教育一体化相关文献,对文献资料内容进行具象分析,比较近四十年来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中的研究热点,总结出已有相关研究的阶段划分以及未来研究趋势。

三、近40年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研究进程

(一)文献数量

以“教师教育一体化”为主题进行检索,选取1980年至2019年间期刊,对文献数量进行统计,如图1所示。

据图1显示,自1980年至2010年,教师教育相关研究期刊文献发表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全部期刊和核心期刊与CSSCI期刊发表趋势走向基本一致。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大力支持师范教育发展,提高师资力量。自此,我国教师教育领域相关研究开始不断涌现,此为研究的酝酿初创阶段。

2001年至2006年间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期刊文献的发表数量呈快速上升趋势,研究进程明显加快,在此时进入探索发展阶段。

教育部于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因此,教师教育领域期刊文献在2006年至2010年间发表数量到达一个顶峰,研究进入深化发展阶段。

2011年后的发文量呈现小幅下降趋势,但总体发展较为稳定,属于研究的稳步前进阶段。十九大报告指出,兴国必先强师,此后对教师教育的研究应有所增加。

(二)期刊类型

從期刊文献的发表类型上看,表1显示,以教师教育一体化为主题的文献主要发表在成人教育、教师教育与继续教育类刊物,其中,《中国成人教育》《教育研究》《继续教育研究》《教师教育论坛》位居前列。

据统计,第一篇关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期刊文献发表于《外国教育研究》。早期的教师教育一体化文献多数为外文期刊文献,这说明外国的教师教育研究起步较早。除了成人教育、教育研究类刊物以外,教师教育类的专业期刊不断涌现,这与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教育逐渐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息息相关。但是,从表1中可以看出,排名前十的期刊中缺乏教育理论期刊,这表明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的理论性程度需加强。

(三)研究内容

回顾过去近四十年的研究历程,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向好态势推动了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进程的加快,研究关注点也在不断变化与更新:早期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起源与内涵方面,随着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化,研究关注点逐渐转移到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模式选择以及运作机制方面。

1.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起源研究

(1)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的演变过程

从中国的师范教育发展历史上看,师范教育的雏形始于维新变法前夕。中国近代实业家盛宣怀发出“惟师道立则善人多,故西国学堂必探源于师范”的感慨,深感我国兴办新式教育的师资短缺。1897年,他在上海开办了“南洋公学”,分设上院、中院、师范院和外院。其中,上院、中院分别为专科和中学性质,师范院即中国最早的师范教育,外院则是师范院的附属小学。此后,盛宣怀办学的理念逐步形成了体系,在此教育体系中,将“师范院”作为第一要务。 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开始走向系统化、组织化。1923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正式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师范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师范教育在高等师范院校中不断摸索前行。“时雨春风勤化育,殷殷桃李遍中华。”近百年来,师范大学为我国培养出的优秀人民教师数不胜数。

1999年6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大力提高师资培养质量。调整院校的层次和布局,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建国五十年来,从高等师范学校到综合性大学中的师范学院的演变,我国师范教育已不仅仅是对入职前的师范生进行必要的本科教育,同时也注重教师入职后的继续教育。在新世纪伊始的2001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其中指出要“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政府的官方文件中将使用已久的“师范教育”替换成了“教师教育”,这标志着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改革,逐步融入到政策话语体系中[2]。我国传统的定向型师范教育体系即将走上非定向型教师教育的发展道路,教师教育开始步入新的征途。

(2)教师教育一体化概念的出现

举凡优秀的教师,一定具有“学”者的情怀。这种“学”者的情怀是教师对其自身、对其工作以及对其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追求卓越的心灵状态[3],教师教育一体化是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教师为了自身能力水平的提升而接受的一系列教育培训学习活动的统称。因此,教师不只会“教”,还要会“学”。从单纯关注职前的师范教育到持续性教师教育的转型,终身教育理念对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提出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我国的研究者们一致认为“教师教育一体化”最早起源于法国。1972年,法国出台了《关于初等教育教师终身教育基本方针的宣言》,其中指出学校的教师培养是一个整体概念,应力图将教师的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进行有机结合,二者不可分割。这一宣言的发表,使法国教师在职培训的领域不断扩大,在培训的承担机构、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都与职前培养有了更多的联结。1989年,法国颁布了新的教育改革方案——《教育方向指导法》和《教育方针》,明确提出要使教师教育一体化。2012年,法国启动新一轮教师教育改革,强调教师教育的至高地位。同时,法国政府也不断为教师教育一体化提供官方平台和优先的发展条件,为教师教育一体化世界进程奠基[4]。

随着普及义务教育政策的有效推进,各国教师的师资水平与实际需求量的杠杆呈现不平衡状态,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教师教育一体化理念开始进入我国教育研究者们的视野。

2.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内涵解读

(1)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通过梳理近四十年来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相关文献,发现我国研究界的学者们普遍认为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理论基础来自于著名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的终身教育思想。

理解终身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对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含义的解读具有指示作用,如我国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师训处处长唐京伟在《师范教育一体化改革问题初探》一文中提出:“终身思想的含义是不断造就人,不断扩展其知识和才能以及不断培养其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的过程。”[5]这种阐述是将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教学和学习形式放在一个整体性的系统里,体现教师教育环境和阶段的互补性。

除对终身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解读外,也有许多专家和学者从终身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上看教师教育一体化。如袁运开教授在探讨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教育格局中就指出:“一是连续性,即保证教师的整个专业生涯都能受到连贯一致的教育。二是一体化,即具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功能的各种教育机构相互联系起来,实施一体化的师范教育。三是可教育性,即保证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学力。”[6]中国的师范教育走上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轨道,要归功于终身教育思想对师范教育内在理念的革新。在终身教育思想的视角下,把原本师范教育唯一的“职前教育”功能,扩展为职前和在职两种教育功能,为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还有学者认为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应包含英国学者詹姆斯·波特提出的“三段式师范教育思想”。三段式即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提出这一设想是“对继续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延伸,三个阶段相互并列又相互连贯,明确地体现出师范教育的阶段性和一体化特征。”[7]

随着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浪潮的兴起,我国研究者们逐渐认识教师的专业水平是高质量教育的保障。基于此,我国以谢安邦教授为代表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到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对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效力,他们认为:“对教师专业化关注,基本出发点是要持续提高教师教育的专门性,一体化是教师专业培养模式中的主体,它强调开放的、整合完善的体系,在開放竞争中体现教师专业特色和优势。”[8]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专家学者们从多个角度探讨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理论基础,跟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入,使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有理可依、有据可循。

(2)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内涵研究

由于我国的教师教育一体化起步较晚,自20世纪80年代起,学者们相关内容的研究成果才开始在期刊中发表,查阅许多期刊文献的内容可以发现,早期的教师教育一体化期刊文献都首先对教师教育一体化进行了内涵解读。

首先,教师教育一体化涵盖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即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一体化,是研究学者们普遍认同的一种内涵解读。在此基础上,也有很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更加深刻的阐释。如张贵新教授曾在《关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认识与思考》一文中,将教师教育一体化分为内部目的和外部目的两个组成部分。教师教育内部一体化侧重于教师的情感认知方面,目的是为了激发教师的学习动机,养成教师健康的伦理与心理人格系统;而外部一体化侧重于教师教育对学校发展的作用机制,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改进与提高,以推动学校的整体进步[9]。

除了对教师教育目的的划分之外,也有不少学者在教师教育的内容上进行阐述。如曲铁华教授认为:“教师教育一体化是将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的教师教育内容进行整合,形成整体化培训体系。”[10]各教育阶段的知识不可固化与分离,要有联结性,因此,教师教育一体化可以认为是幼教、小教、中教教师教育的一体化。

还有一部分学者从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角度来分析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内涵。如我国学者徐蕾在《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一次可贵尝试:德国ELAB改革试验浅析》一文中提到:“教师教育一体化是对教师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加以综合和一体化。使理论与实践起到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作用。”师范大学单方面对教师进行教学的理论教育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教师教育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中教育学科相关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师范类高校可以与当地的中小学开展合作,在中小学校建立起师范大学学生的实习基地,有效的促进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11]。

总结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教师教育一体化”这一概念体现着教师教育的连续性、一体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特征。专家和学者们从多方面探索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内涵,带动更多的研究者关注到教师教育一体化,促进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内涵向纵深发展。

3.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模式选择

教师教育一体化要求将教师的职前、在职和职后的三个阶段过程灵活地统筹起来,选择有针对性的模式和方案,以期实现教师教育培训的目标和功能。通过整理1980年以来的相关期刊文献可以看出,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模式选择自始至终都是学者们研究的集中点。研究者们根据我国教师教育的自身发展特点和高等教育的改革现状,提出了三种选择:合并、联合和发展模式。如学者李建辉在《教师教育实行“一体化”模式的探讨— —兼谈高师院校在不同模式中的发展策略》一文中提出:“在牢固树立教师教育终身化和整体化观念的前提下,实行普通高师与教育学院实质性合并、通高师与教育学院松散联合、重点建设和发展省级教育学院三种模式。”[12]

此外,还有不少学者从国外的职前、职后两个培训阶段的角度上分析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如黄永刚教授认为:“对于职前的教师教育,世界各国大体分为封闭、开放、混合三大类。即最初以单独的师范院校为主,后来开放综合性大学进行教师教育,再到分别在综合大学和专门师范教育机构培养,成为介于封闭型和开放型之间的混合型。而对职后教师教育,国外采用的基本方式有广泛传播信息、敏感化活动和共同研究三类。通过各种传播手段进行有效信息的传递,从而解决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使教师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能顺利进行相关的科研活動。”[13]学者徐莉提出:“整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不是功能相加或互补,使二者功能重组取得1+1>2的效果,形成一个互相关联、功能增值的有机整体,才是高效协调的教师教育机制的核心与根本。”[14]

从学者们的观点中可以看出,不论哪一种发展模式,其核心都是将教师教育纳入教师专业成长的整个阶段中,关注教师教育的终身化与综合化。

4.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运作机制

通过梳理近四十年中在期刊发表的文献,发现针对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运作机制相关研究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在我国教育现代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关注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各界学者们认为其实践路径和运作机制是多层次的,具体可以归结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

(1)宏观——国家、政府领导

教师教育的发展是综合性的、持续性的过程[15]。查阅相关的期刊文献不难发现,在促进教师终身发展的目标规划与设计的框架下,许多学者们认为从国家、政府层面建立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相关法律法规是有效的保障。在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已于1995年在法律上得到确认。《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以及2000年出台的《〈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对有关教师资格的具体内容、取得教师资格须具备的条件、教师资格的丧失和撤销等作了明文规定[16]。 为我国教师入职的资格审理提供有效的外部条件,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起点开始严格监督和把关。此外,地方政府、地方行政管理部门结合高校对教师入职培养、在职教育和职后发展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保证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更具权威性。

还有不少研究者们提出,从国家、政府的宏观层面统筹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同样是重要的举措,刘义兵教授认为:“通过政府的全局统筹和整体规划形成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教育规范,并使这些规范与教师教育机构相结合,逐步形成各级各类教师教育体制;与教师教育管理机构相结合逐步形成各级各类教师教育管理体制。”[17]国家统一领导和探求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动力机制、实施过程运行机制以及效果评估激励机制,引领三方面机制之间相互贯通与连接。

(2)中观——师资培训机构

在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学者们十分关注教师教育机构,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提高师资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首先,高等院校在师资培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荀渊教授提出:“师范大学致力于建设教师职前培养、入职辅导与在职培训相互贯通,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上下结合、能够全面承担教师培养与培训任务的一体化机构。”[18]其次,各个师资教育机构要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同阶段为依托确立教师教育一体化培养目标,包括培养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从教意向和对教师职业的热衷,指导新入职教师将系统的学科知识具体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培养教学名师和研究型教师,提升在职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能力[19]。在总体目标引导下,教师教育机构合理规定各个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各个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任务,以达到培养目标之间的相互衔接,并不断趋向于一体化。此外,教师教育者的素质同样是研究教师教育一体化的专业学者们集中的关注点之一。优化教师教育研究、教学与管理队伍,加强教师教育专业的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教师教育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20],是教师教育一体化实现过程的重要一环。

(3)微观——课程内容与结构

培养高素质的教师人才,发展教师教育,关键点在于课程。通过整理和分析近十四年来期刊相关文献发现,学者们对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的关注度明显上升。

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主要分为通识综合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以及教育教学知识课程三大类,对适应我国教师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者郭平以全球化的视域分析多元文化教育,提出我国现代教师教育课程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出多元文化的特色。同时关注课程内容的理论取向与实践取向二者之间的平衡,使课程师范性与学术性相互融合,强调课程内容的整体性[21]。还有一些学者把视野放在教师教育的课程结构上,如罗生全教授在《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结构系统构建》中运用系统论和系统方法分析我国当前教师教育课程的结构,认为:“合理安排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诸要素的秩序,优化要素组合,建立和保持良好的组织结构,使职前职后教师教育课程相互衔接,实现连续性的梯度划分。”[22]

四、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进程的总体情况

(一)已有研究取得的进展

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研究已经走过了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虽然与世界发达欧美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通过社会各界研究者们的努力,研究成果后来居上。

首先,关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文献总量在进入本世纪以来就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权威性较高的核心期刊和CSSCI的文献数量在2011年以前一直保持均衡增加。在近十年里,发文量虽略有下降,但幅度很小,这说明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正趋于平稳发展态势,文献质量不断提高。其次,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的文献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基于终身化视角下教师教育的一体化研究越来越多。此外,随着研究的深入,与教师教育一体化相关的研究课题也在不断涌现,研究者们积极为教师教育一体化体系的改革建言献策。最后,教师教育一体化相关研究理论的完善与发展路径的提出,不仅促进了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还有效地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步调。

(二)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对相关期刊文献的梳理中可以看出,近四十年来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从研究对象所囊括的范围来综合考察,不难发现已有研究中仍存在不足。

首先,通过阅读与分析近四十年来的期刊文献,查阅到《数学教师终身学习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探索》、《英语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课程体系及实践模式》、《体育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研究》等文献,可以看出,學者们对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相关研究视域能够具体到学科领域。其中,关于体育教师的文献研究数量最多,但研究对象为综合学科领域教师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这一点值得深思。

其次,在CNKI中分别以“高校教师教育”与“中小学教师教育”为主题,时间限定在1980年-2019年之间进行文献检索,明显看出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的研究文献远远多于高校教师教育文献。提及教师教育一体化,多数学者们把研究焦点放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的教师身上,很少有研究者立足于高等院校中教师教育一体化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最后,随着我国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层出不穷,教育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程度越来越高,对我国教育结构的改进和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当前学者们对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研究视域偏向于学校体制内的教师,对非编制、辅导机构等体制外的教师教育研究却相对不足。因此,社会各界研究者们应联合研究队伍,运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解决问题,推动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对象的多元化拓展。

五、研究展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教师教育应是贯彻一生的终身化实践。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和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教师这一角色也更加多元化,它不仅包括课堂中的教师,还涵盖了培训师、规划师等等,人工智能技术更是将虚拟化机器人带入课堂,成为类人类的教师,这也更加印证了孔圣人所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未来,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研究应打破学校和课堂的局限,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实现过程不仅需要专家学者的指导,同时也应关注教育反哺,教师也可以在学生身上学习,打破师生之间固有的自上而下的教化模式,全方位理解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终身性、整体性内涵,是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的坚实基础。

基于终身教育思想理论的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是一项全局性的工程,研究者们要以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为引领,构建教师个性化发展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使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具体化,朝着更加光明的方向进步。

参考文献:[1] 教育部.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0-05-21)[2020-1208-16].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005/t20200521_457227.html

[2]雷鹏.“变革”与“回归”:90年代以来中国教师教育体系的发展、转向及问题[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05):4-9+20

[3]胡东芳.从“教”者走向“学”者——论教师内涵性专业发展路向及其实现[J].教育发展研究,2010,30(12):71-76.

[4]陈雪儿,刘义兵.国际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的经验与启示[J].教师教育论坛,2019,32(03):31-36+45.

[5]唐京伟.师范教育一体化改革问题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01):11-15.

[6]袁运开.建立一体化师范教育格局[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9(02).

[7]王立辰,邱士刚.高师院校一体化教育机制的构建和运作[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03):16-20.

[8]谢安邦.中国师范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问题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1(04):55-59+71.

[9]张贵新,饶从满.关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认识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04):58-62.

[10] 曲铁华,冯茁.专业化:教师教育的理念与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05(01):10-15.

[11]徐蕾,张志静.教师教育中理论與实践一体化的一次可贵尝试:德国ELAB改革试验浅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7(03):57-58.

[12]李建辉.教师教育实行“一体化”模式的探讨——兼谈高师院校在不同模式中的发展策略[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06):16-20.

[13]黄永刚.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对策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0(02):40-43.

[14]徐莉.对我国教师在职培训现存问题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4(04):21-25.

[15]陈时见,王雪.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教育研究,2015,36(08):109-112.

[16]孟宪乐.教师教育发展走向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2,31(08):25-27.

[17]刘义兵,付光槐.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J].教育研究,2014,35(01):111-116.

[18]荀渊.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的回顾与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04(04):8-12.

[19]张科.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反思与变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6(23):143-145.

[20]艾兴.一体化教师教育的专业建设内涵及核心内容[J].教育研究,2015,36(08):118-121.

[21]郭平,谢丹.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高教研究,2013(01):86-89.

[22]罗生全,曾文茜.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结构系统构建[J].当代教育科学,2017(07):18-23.

The Progress, Problems and Prospects of the Teacher Education

Integration Research in China in Last Forty Years

——Analysi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lifelong education

Yang Li-le1,Liu Jun-jun2,Xiao Bin3

(1&2.School of Education,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24;

3.Hebei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24)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e requirements of teachers in society have become higher and higher. The topic of teacher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entered people's vision, and the concept of teacher education integration come into being.This paper adopts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to analyze the structure and content of journal literature related to teacher education integration from 1980 to 2019,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and general tren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integration in China.The results show that teacher education integration research started late in China, and the scope of teacher education focuses on elementary education teachers, and less on teachers engaged in higher education.The target of teacher education is limited to the teachers within the system, ignoring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outside the system.It is recommended to bring together all parts of the education community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level of teacher education integration in an inclusive and holistic perspective, expan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eacher 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teacher education integration in multi-field education practice.

Keywords: Teacher education integration; Lifelong education;Research review; Literature statistics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十四五”期间河北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及雄安实验样本研究(项目编号:SD2021078).

作者简介:1. 杨丽乐,女,山东济南人,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师教育、终身教育;2.刘珺珺,女,河北衡水人,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终身教育、教育管理;3.肖斌,男,河北玉田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我校荣获“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终身教育特别贡献奖”
儿童旅游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微学习研究综述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QQ群(110278383)“共享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