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古诗词教学的再思考

2022-05-30 21:25徐畅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纳兰性故园一程

徐畅

《长相思·山一程》出自纳兰性德笔下,全诗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战争的无奈,语境朴实无华而语义深长。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如果让诗词的文化底蕴绽放魅力的同时,又能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学习方法,就需要回归“教”与“学”的问题。

一、教与学的重新定位

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就知识的传播顺序而言,教学的首要条件是“教什么”,这是知识输出的第一步,而教学的目标是“学什么”,这是知识输出的最终目标。因此,在“教”与“学”的问题上,很多教师往往会出现重教轻学的问题。以《长相思》为例,教与学的定位需重新进行审视。

【教学情景一:吟诵教学】

师:我们闭上眼睛,将这首词的上下阙结合起来,试想一下纳兰性德所描述的行军出征的天气以及作者当时的心情心境。

生:(学生与教师一起配合完成。)

师:请问大家在闭上眼睛的时候,脑海里浮现了什么景象,同学们可以分享一下所看到的情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吗?

生1:看到了风雪之中仗营里面士兵的生活,以及作者留恋家园、频频回首的思想感情。

生2:我看到了塞外寒风骤雪和军营内的微弱灯火,读到了作者“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厌恶战争,想念家乡以及怀念家乡宁静的生活。

师:这两位同学总结得特别好,特别是“故园无此声”这句,将作者思念家乡和对行军打仗的无奈之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立足于文本整体,将诗词中的荒凉之境和思乡离愁融入其中,需要教师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结合诗词的描述,将作者彼时情景再现脑海之中,通过对诗词的再次品鉴,逐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吟诵只是教学的手段,其最终的目的是将传统的教师“教课文”转化为学生“学语文”。

二、方法与情感目标的引导

思想感情的体会是古诗词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的情感目标也是古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

其一,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长相思·山一程》这首词中,作者描述了“山、水、风、雪、千帐灯”等景物,展示出了塞外生活条件的恶劣,虽有千帐灯,但是帐灯下却是千万士兵无眠思乡的归心。虽然我们生于和平年代,但是在此情此景之下,学生不难理解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愁肠百转的心态。

其二,贴近作者,贴近文本。《长相思·山一程》是纳兰性德于公元1682年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后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教学情景二:情感体会】

师:通过了解纳兰性德的生平背景,我们来读一下其《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首诗与《长相思·山一程》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生1:《长相思·山一程》一词凸显的是征人思乡的情感,而《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一词凸显的是感性浪漫的情感。

生2:在《长相思·山一程》一词中,作者虽没有气吞万里如虎之势,但是在柔情之中也透露了男儿慷慨报国、镇守边塞之志。而在《木蘭花令·拟古决绝词》中借助女子控诉男子薄情的“闺怨”之情。

师:两首词都出自纳兰性德之手,但是词风却截然不同。因此,在读作者的诗词作品时,需要结合其生平经历,才能更好地读懂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就《长相思·山一程》一词而言,初读文章,作者展示的是边疆塞外狂风暴雪的荒凉之境,以及千帐灯下万千战士归心似箭、辗转难眠的内心活动。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以及生平经历可以看到作者从年少的感性浪漫到后来渴望宁静生活的心态变化。

三、会学与乐学的技能培养

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语文教师都是注重教学而非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在新课改背景下,不仅要求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更需要培养学生“乐学”的学习兴趣。而培养学生会学、乐学的能力,则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感悟以及“咬文嚼字”的能力。

发现与感悟。对于《长相思·山一程》一词而言,最令人深思的一句是“山一程、水一程”以及“风一更,雪一更”,不仅采用了重叠复沓的手法,也将空间距离与时间流逝描述得淋漓尽致,让人有种置身其中的感觉。而“风一更,雪一更”更是将塞外寒风凛冽之境描述得十分贴切,白天行军路途艰难,晚上驻扎营地无所消遣,只能盯着风一遍又一遍地吹过,看着雪花一层又一层地覆盖大地,由景及人,最后烘托出了在恶劣的行军环境中士兵想念故乡的离愁别绪。

“咬文嚼字”。《长相思·山一程》整篇词居中描述的是行军驻营的环境和士兵的思乡情绪,但是在词最后突然冒出了“故园无此声”,这里是否会显得有些突兀?而结合纳兰性德的生平经历而言,他虽为皇帝身边的一等侍卫,但是对于平淡安静的生活确实无比向往。因此,在词最后“故园无此声”也正好应了纳兰性德极厌烦“扈从”公差的性格。

【教学镜头三:延伸拓展】

师:同学们认为《长相思·山一程》哪句词写得特别好,请说说你认为这句词为什么好或者值得探讨的地方。

生1:“山一程,水一程”和“风一更,雪一更”用得比较好,采用了重叠复沓的手法。

生2:“聒碎乡心梦不成”这句写得好,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愁肠百转的心态。

生3:“故园无此声”写得比较好,交代了梦不成的原因:故乡是没有这样的连绵不绝的风雪聒噪声的,当然可以酣然入梦;而这边塞苦寒之地,怎比钟灵毓秀之京都,况且又是暴风雪肆虐的露营之夜,加之乡心的重重裹挟,就更难入梦了。结尾这一句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征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意。

师:同学们的解读都不错,希望同学们能在下节课中收集两首纳兰性德的诗词,我们继续来探讨和解读其诗词写得优美、生动的地方。

课堂上,教师以收集纳兰性德的词作为下节课的知识拓展,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继续感受诗词的魅力,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延伸拓展学习。既保证了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又为学生课后的思维延伸保留了一定的空间,让诗词教学延展至课外。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六石街道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纳兰性故园一程
山月
行书纳兰性德《长相思》(35cm×35cm)
遥怜故园菊花开
你陪我一程 我念你一生
李轶贤
纳兰性德: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你陪我一程,我伴你一生
我的一家
我的一家
点绛唇·咏风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