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2-05-30 10:48商庆宝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初中数学

商庆宝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的重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成为广大教师群体的重要教学任务.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使学生在看待问题时,能够以全方面、多角度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解决,切实地培养自身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本文围绕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展开探讨,以期为数学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育要求对于数学教师的教学也有着新的标准,初中数学教育指导明确提出,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时,应在教学环节中渗透创新元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深化理解数学知识.创新思维能力强调学生在学习数学或分析问题时,能够跳出模板化的标准答案,通过创新性的思维与方式从多角度对知识进行理解,以便于学生更好地运用创新性思维学习数学,并保障数学学习质量.

1 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数学教师教学观念不足

观念是行动的首要前提,对于行动方向以及最终的成果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性.但从客观角度来看,部分数学教师普遍存在教学观念不足的情况,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数学教师在规划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时,并没有为学生保留足够的思考时间,课堂教学依旧侧重于数学知识的讲解,学生仅仅是较为被动地记忆数学知识,在设计课堂练习题时,也通常都是以新课时的教学内容为主;

另一方面,部分数学教师虽然能够正确认识到“以生为本”的重要性,并基于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设计教学内容,但在实际规划课堂教学活动时依旧惯于以自身思维方式为主,并没有完全按照学生的视角进行.所采用的互动模式也主要侧重于数学教师组织学生完成互动任务,而并不是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互动活动.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课堂主体依旧为数学教师,学生的思维发展易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

1.2 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合理性

根据新课标要求来看,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要以大概念的视角对碎片化知识进行重构与整合,从而帮助学生将知识理解与知识应用进行统一,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但从客观角度来看,部分数学教师在规划整体教学流程并选择课堂教学需要应用的教学模式时,虽然能够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以及实际的教学内容对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综合化选择与应用,以此加强教学整体流程的衔接性,确保各个教学环节的设置足够平衡.但教学模式的应用手段不足,开展形式较为单一,固定性特点较为显著.而在数学教师实际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学生往往会基于自身实际理解程度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再由数学教师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展开讲解,因此数学教师往往难以完全按照备课环节所涉及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且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数学教师需要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全部内容的教学,因此便易于导致部分数学知识的讲解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与拓展[1].

1.3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从客观角度来看,数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较高、知识结构较为复杂的科目,导致多数学生缺乏学习数学兴趣的情况普遍存在.而学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便是部分学生缺乏正确学习数学的方法,在学习数学课程时,也主要侧重于通过对数学定义、定理以及公式等内容进行机械式记忆的方式进行学习,并在进行习题练习时应用自身所学知识,以此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但随着数学课程教学的不断推进,数学知识的难度也会不断提高,学生若依旧采取机械式记忆的方式学习数学,便难以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长期以往,学生不仅易于在枯燥的学习中产生倦怠心理,同时还难以理解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最终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参与积极性也难以得到有效激发;

第二个方面,部分数学教师在完成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对充分理解新知识,便会结合知识点为学生布置相应的练习,使学生在分析题目时,能够应用知识对其进行处理,获取问题答案,完成学习、理解到应用的学习过程.但在此过程中,数学教师并没有充分重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部分数学思维较弱的学生难以快速理解数学教师的教学内容,在分析数学问题时也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难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2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1 充分发挥教材功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根据内容结构的角度来看,数学教科书的数学知识丰富,结构体系完整,但各个单元课时内容之间的衔接性较低,数学教师要想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便必须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数学知识的内涵与性质,使学生具备牢固的数学基础,以此作为学生发散思维的首要前提.

例如 数学教师在规划有关《一元二次方程》一课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首先需要对本单元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研读,并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对其进行整体综合,提高单元课时之间的衔接程度,突破传统知识讲解的局限性,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定理、公式以及重难知识点按照层次进行划分,基于整体教学视角对数学教学框架进行再构建.在设计设问环节的问题时,数学教师需要以单元教学重点以及课时教学重点作为设问要点,合理设置相关知识点,设计具有开放性以及创新性的问题,确保问题的设计在符合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能够保障知识点的应用衔接以及设问规律足够清晰、合理,以此使学生在分析数学问题时,能够充分理解一元二次方程问题中的知识要点,通过创新思维设计不同的解题方式解决问题[2].

2.2 构建开放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内容的趣味程度有着直接性的关系,因此数学教师若想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便必须要基于趣味化內容构建开放课堂,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综合性应用教学模式,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并自主进行学习.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标准的背景下,数学教师需要保障开放性课堂的构建实效性,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数学教师在构建开放课堂时,不仅需要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全面掌握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切实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同时还需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流程的总体设计,结合具有趣味性与开放性的元素,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构建便于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性思维以及自主思考意识的空间.学生在开放课堂当中,不仅能够充分地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乐趣与魅力,并结合自身学习情况树立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能够在完成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从而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渠道.

例如 数学教师在设计有关《弧长和扇形面积》一课的數学课堂教学活动时,首先需要合理选择预习内容,在保障学生学习水平与知识难易程度相对平衡的基础上生成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以质疑的眼光对知识进行探究.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数学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布置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如设计围绕不规则图形的阴影面积问题,要求学生在不采取常规计算方法的情况下结合自身创新思维分析问题,并通过求空白处面积、拼接、图形重组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解答,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

2.3 注重思维引导,培养学生发现意识

加强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首要前提,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观察目的以及观察要求,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能够基于一定的学习动机探究知识,在观察与发现中得出总结问题,同时对其进行分析与思考,以此有效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 数学教师在开展有关《随机事件与概率》一课的课堂教学活动时,首先需要在课前导入环节中以扑克牌作为道具开展数学实验,拿出任意一组同一花色的牌,并以5为目标数值进行随机抽取,探究其抽取概率.学生在数学教师进行数学实验时,能够对其进行充分分析,发现知识规律,并通过实际探索的方式对结论进行印证[4].

2.4 开展合作教学,促进学生思维融合

合作教学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适用范围较广、实用性较强的一种学习模式,能够使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观念交换,拓展学生思维视野,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融合的有效方式.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逻辑规律以及思维方式都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对于同一问题的理解角度也不尽相同.当一名学生与另一名学生针对同一问题进行探讨时,由于参与问题讨论的人数较少,二者之间的认知差异也相对较小,对合作学习的影响程度也较弱,学生通过阐述与辩论的方式完成自主处理与统一协调.而当学生需要进行多人小组合作学习时,需要一名学生面对组内其他学生阐述自身对于问题的看法与观点,参与问题探讨的人数较多,学生之间的思维差异也更为明显,思维观念冲突的现象进一步加强.

因此当学生在共同进行合作学习活动时,由于需要与其他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不仅能够结合自身思维方式与阐述观点分析问题要点,同时还能够以其他学生的思维方式看待、分析问题,从而在思维相互交融的过程中完成思维提升,进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 数学教师在开展有关《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一课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不仅需要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水平,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实际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数学教师首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课时的教学内容,并在此之后组织学生携带测量工具测量数学教师指定的测量对象.学生需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际测量,并分析测量对象的哪些部分可以作为几何线段,同时以自身实际生活作为切入点,在脑海中设立三角形模型,并结合新旧教学内容选择可应用的知识进行计算,以此潜移默化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若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便必须要提高自身认知观念水平,合理设置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材研读能力,充分发挥数学教科书的教学功能,构建开放性的教学课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需要数学教师注重思维引导,基于知识点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开展合作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碰撞,拓展思维视野,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黄红萍.谈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读天下:综合.(2021).

[2]向雷.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探析.教师博览:下旬刊(2021).(4),2.

[3]林宣良.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求学(2020).(48),4.

[4]张勇.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2020)3(10),61.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初中数学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