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轨迹问题

2022-05-30 10:48庄保海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模型

庄保海

【摘要】 动点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轨迹问题,是近年来中考数学中的一个常考题型,这类问题的难度一般都比较大,通常得分率比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因为这类问题综合性通常都比较强,它会综合矩形、菱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特殊四边形、圆形、三角形等知识,再结合三角函数,以及点的运动,所以难度可想而知;其二是学生对从动点的运动轨迹不会判断,也就是不知道轨迹是什么样子的,更不用想求它的问题了.

【关键词】 隐性轨迹;隐形圆;模型

解题中,我们常常遇到隐性轨迹的问题,隐性轨迹指的是不太明显的轨迹,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探寻,有时,发掘隐性轨迹是解题的必经之路.下面举例说明中考中常考的隐性轨迹问题.

1 轨迹为线段或射线

例1 图1

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5,BC=53,点P在线段BC上运动(含B,C两点),连接AP,以点A为中心,将线段AP逆时针旋转60°到AQ,连接DQ,则线段DQ的最小值为(  )

(A)52.    (B)52.

(C)533.(D) 3.

分析 如图2,以AB为边向右作等边△ABF,作射线FQ交AD于点E,过点D作DH⊥QE于H.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AFQ=90°,推出∠AEF=60°,推出点Q的运动轨迹是射线FE,求出DH,可得结论.

解 如图2,以AB为边向右作等边△ABF,作射线FQ交AD于点E,过点D作DH⊥QE于H.

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

所以∠ABP=∠BAE=90°,

因为△ABF,△APQ都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BAF=∠PAQ=60°,

BA=FA,PA=QA,

所以∠BAP=∠FAQ,

在△BAP和△FAQ中,

BA=FA,∠BAP=∠FAQ,PA=QA,

所以△BAP≌△FAQ(SAS),

所以∠ABP=∠AFQ=90°,

因为∠FAE=90°-60°=30°,

所以∠AEF=90°-30°=60°,

因为AB=AF=5,

AE2=AF2+EF2=AF2+12AE2,

解得AE=1033,

所以点Q的运动轨迹是线段FM(M是射线FE与直线CD的支点),

当点P与C重合时,点Q与点M重合.

因为AD=BC=53,

所以DE=AD-AE=533,

因为DH⊥EF,

∠DEH=∠AEF=60°,

所以∠HDE=30°,

所以DH2=DE2-EH2=DE2+12DE2,

解得DH=52,

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点Q与H重合时,DQ的值最小,最小值为52,故选(A).

注 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内容,难度中等,是中考热考的内容.

例2 如图3,在矩形ABCD中,AB=4,∠DCA=30°,点F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连接DF,以DF为斜边作∠DFE=30°的直角三角形DEF,使点E和点A位于DF两侧,点F从点A到点C的运动过程中,点E的运动路径长是.

分析 如图4,分别找到当F与A点重合时和F与C重合时,点E的位置,记为M和N,可知E的运动路径是MN的长;由已知条件可以推导出△DMN是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可求MN.

解 如圖4,点E的运动路径是的MN长,

因为AB=4,∠DCA=30°,

所以BC=433,

当F与A点重合时,点E的对应点为M,在Rt△ADM中,

AD=433,∠DAM=30°,∠ADM=60°,

所以DM=233,∠CDM=30°.

当F与C点重合时,点E的对应点为N,

在Rt△DCN中,∠NDC=60°,

DN=2,

所以∠NDM=90°,

在Rt△DNM中,MN=DM2+DN2=433,

故点E的运动路径长为433.

注 本题考查点的轨迹;能够根据E点的运动情况,分析出E点的运动轨迹是线段,是解题的关键.

2 轨迹是圆或圆弧

例3

如图5,在Rt△ABC中,∠ACB=90°,AC=8,BC=6,点P是平面内一个动点,且AP=3,Q为BP的中点,在点P运动过程中,设线段CQ的长度为m,则m的取值范围是.

分析 取AB的中点M,连接QM,CM,分析可知,点C,M是定点,点Q是动点,且点Q在以点M为圆心,QM长为半径的圆上运动,当点C,M,Q三点共线,且点Q在线段CM上时,m取得最小值,当点C,M,Q三点共线,且点Q在线段CM的延长线上时,m取得最大值,可得结论.

解 如图6,取AB的中点M,连接CM,QM.

因为AP=3,

所以P在以A为圆心,为半径圆上运动,

在Rt△ABC中,

AB=AC2+BC2

=82+62

=10,

因为M是Rt△ABC斜边AB的中点,

所以CM=12AB=5.

因为Q是BP的中点,M是AB的中点,

所以MQ=12AP=32.

所以5-32≤CQ≤32+5,

即72≤m≤132.图7

注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三角形三边长关系,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例4 如图7,Rt△ABC中,∠ACB=90°,AC=23,BC=3.P为△ABC内一点,且满足PA2+PC2=AC2.当PB的长度最小时,△ACP的面积是(  )

(A) 3.    (B) 33.

(C)334.(D)332.

分析 由题意知∠APC=90°,又AC长度一定,则点P的运动轨迹是以AC中点O为圆心,12AC长为半径的圆弧,所以当B,P,O三点共线时,BP最短;在Rt△BCO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BO的长,并得到点P是BO的中点,由线段长度即可得到△PCO是等边三角形,利用特殊Rt△APC三边关系即可求解.

解 因为PA2+PC2=AC2,

所以∠APC=90°,

取AC中點O,并以O为圆心,12AC长为半径画圆(图8),

由题意知:当B,P,O三点共线时,BP最短,

所以AO=PO=CO,

因为CO=12AC=12×23=3,

BC=3,

所以BO=BC2+CO2=23,

所以BP=BO-PO=3,

所以点P是BO的中点,

所以在Rt△BCO中,

CP=12BO=3=PO,

所以△PCO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ACP=60°,

在Rt△APC中,

AP=CP×tan60°=3,

所以S△APC=12AP×CP=3×32=332.

注 本题主要考察动点的线段最值问题、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和隐形圆问题,属于动态几何综合题型,中档难度.解题的关键是找到动点P的运动轨迹,即隐形圆.

例5 如图9,将△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60°得到△DBE,点C的对应点E恰好落在AB的延长线上,连接AD.

(1)求证:BC∥AD;

(2)若AB=4,BC=1,求A,C两点旋转所经过的路径长之和.

分析 (1)只要证明∠CBE=∠DAB=60°即可;

(2)由题意,BA=BD=4,

BC=BE=1,

∠ABD=∠CBE=60°,

利用弧长公式计算即可.

解 (1)由题意 △ABC≌△DBE,

且∠ABD=∠CBE=60°,

所以AB=DB,

所以△ABD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DAB=60°,

所以∠CBE=∠DAB,

所以BC∥AD.

(2)由题意 BA=BD=4,

BC=BE=1,

∠ABD=∠CBE=60°,

所以A,C两点旋转所经过的路径长之和等于

60·π·4180+60·π·1180=5π3.

注 本题考查轨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弧长公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当然隐性轨迹还有可能是其他模型,需要同学们在学习中注意总结利用.总之,隐性轨迹问题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可能出现在几何问题或代数问题里,需要发掘和利用才能顺利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模型
一种去中心化的域名服务本地化模型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提炼模型 突破难点
p150Glued在帕金森病模型中的表达及分布
函数模型及应用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AVB网络流量整形帧模型端到端延迟计算
考虑初始损伤的脆性疲劳损伤模型及验证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