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2022-05-30 10:48李阳袁琪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李阳 袁琪

【摘要】随着教育领域新课标改革政策的不断落实,各学科教师都积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致力于构建出自由、和谐、平等的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他们未来学习与成长打下良好基础,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也应及时明确全新教学目标,将培养学生抽象理解能力、空间辨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为主要教学方向,优化教学策略,落实课程改革工作,在初中时期强化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理想化教学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关键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是初中时期的主要教学科目之一,同样也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对象,教育新形势下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自身教学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自我反思工作,结合学生学习态度、个性特征以及兴趣爱好对教学模式进行针对性优化与创新,在此过程中必须坚定以生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在課内为学生提供更多知识探索、问题分析的机会,让他们开动自己的思维理解知识内涵,并且在实践中实现应用能力的提高,保证他们在数学课堂上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1 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价值

新课改时期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学习水平培养,不断丰富课内教学资源、组织多元化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思维探索、实践应用空间,从最根本上出发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欲望,在开动思维、积极探究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也明确数学的本质,最终自然得到认知能力、思维品质和空间辨析能力的全面发展,并且逐渐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自信心,为他们未来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1].

与此同时,教师在授课期间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视为主要目标后,能够真正转换教学思想,不再对知识进行形式化讲解,学生能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他们会发挥出自身的无限潜能,还能够充分地展示自我,并且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实际生活经历、生活常识来详细探究知识内涵,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更多应用的技巧,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也为他们未来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2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关键能力培养策略探索

2.1 优化课堂导学,锻炼学生理解能力

良好的开端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为保证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首先就一定要做好课程导入工作,让全体学生都能在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参与到各项课堂活动之中,并且与教师默契配合高效完成学习任务,保证他们在兴趣的基础上得到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在组织导入活动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一点,必须要避免每一节课的内容千篇一律,为防止学生对所学产生视觉疲劳或是心理抵触感,必须要根据课程内容对导入形式进行反复变换,逐渐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让他们能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更好地理解所学,最终在快乐学习、自由学习中得到核心素养的提升[2].

例如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探索轴对称的性质》一课 ,教师首先通过复习导入课程,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如何判断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形状?”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用动画将两个图形沿直线对折后的视频,将“轴对称”这一抽象画概念以动态视频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他们的注意力会快速被吸引,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也不再停留于表面,从而正式进入学习状态,他们会认真观察动画并积极主动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自然状态下配合教师完成丰富的课堂任务,逐渐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为未来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趣味化、生动化的课程导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探索的机会,他们能够在发挥出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

2.2 营造情境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保证整体教学的有效性,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师应该注重观察学生在课内外的学习状态、思维发展方向、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营造出轻松、舒适、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对所学产生代入感,进而更好地理解知识内涵,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夯实数学基础.因此在实际授课中教师注重对课堂氛围的烘托,首先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放松学生的身心,让他们能够逐渐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在兴趣的驱动下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数学素养的发展[3].

现阶段大部分初中生都对数学学科存在恐惧、抵触感,认为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无法快速理解其知识内涵,因此在课堂上经常会受主观情绪影响,难以产生主动,也未能真正将自己融入学习情境之中,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必须做好自我反思工作,及时优化教学模式,创设故事式、悬念式、生活式情境,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距离,让他们的学习不再形式化,所有人都能在情境中主动思考问题,还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记忆力,在自然状态下实现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在多元化情境中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会主动猜测所学知识内涵,还能结合生活实际完成实践训练,最终强化核心素养,为未来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 鲁教版七年级下册《证明的必要性》一课,教师首先主动与学生交流互动,引导他们思考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世界产生的猜测都是正确的吗、又该如何判断这些内容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在PPT上呈现两个图片,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的方式判断两幅图中包含圆的大小,让大家直接说出结论,再以此为铺垫来对两个图中圆的直径进行测量,从而计算出面积,验证学生猜测的正确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出结论,帮助学生明确“证明的重要性”,进而正式引入课程,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

2.3 创新习题内容,激活学生多元思想

初中阶段数学知识难度相较于小学明显提高,教师想要提升教学质量就必须保证学生在理解数学定理内涵、掌握数学公式用法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实践训练,从而将所学知识内化,实现高效教学目标.因此在课程改革阶段,教师一定要对课内外训练习题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创新,让学生能在兴趣的支撑下回忆所学知识,还能对已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温习与梳理,借助这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也最大程度上增强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学生未来学习与发展提供保障.

教师在对习题内容进行优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多元化资源,让数学不再刻板、单一,同学们也不会套用解题模板,能够在习题训练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灵活思维,举一反三思考问题,还能在自然状态下将所学知识建立起完整的体系,深度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使用价值,在实践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综合素质的发展,强化核心素养,成长为应用型人才.

2.4 设置多层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因此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数学课堂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从多元角度思考问题,让他们在灵活动脑、积极探索的过程中掌握数学学习技巧,也能从更深层次出发去理解所学知识内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积极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与创新,首先明确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基本情况,了解他们思想、能力、学习积极性之间的差异性,在课前准备环节做好教学预设,保证全体同学都能在放松的状态下参与到实践探索活动之中,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多层的问题,由浅入深地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索,首先结合生活实际、已学知识抛出基础问题,坚定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对问题的想法,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感,进而保证全体同学进入学习状态,而在正式教学中教师则根据知识难度的不断提升持续增加问题难度,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逻辑思考空间,让所有人都能明确数学知识的由来、数学概念的内涵、数学公式的正确应用方法,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在层次化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他们会积极处理问题、讨论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在交际中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最终增强数学核心素养,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例如鲁教版八年级上册《因式分解》一课 ,教师首先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用“平方差公式”导入课程,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计算(a+b)(a-b)?”同学们能够结合已学知识得出结论(a+b)(a-b)=a2-b2,在此基础上提问,“由此是否可以判断a2-b2=(a+b)(a-b)呢?”学生能够使用逆向思维积极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基于此教师进入正式教学,保证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主动探索知识内涵,从而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并指导它与整数乘法在整式变形过程中的相反关系,在不断问答中实现理想化教育目标.

2.5 思维导图引导,强化直观想象能力

思维导图是现代化教育改革过程中各学科教授积极使用的教学辅助工具,思维导图应用能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完整体系,深化学生的学习意识,保证教学质量.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使用思维导图展开教学能够将同类型知识点进行整合,让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点更加具体、完整,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他们会结合已学内容对所学进行深度分析,从而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展开激烈的讨论,成功解决问题,最终深化数形结合、等价转化思想,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

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在提高思维逻辑性、理清数学知识之间关系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想象与创新,认真思考数学知识内涵.此外在思维导图引导下学生能够按照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有效延伸思维,完成知识的有效转化,明确各类知识之间的关联项,应用逻辑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注入主观思维,提升数学学习质量.

2.6 引入项目学习,提升数学建模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需要锻炼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最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数学知识水平,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习惯性套用公式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难以真正形成建模能力,更加不利于他们未来思维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建模训练与项目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课堂的构建,保证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探究项目主题与框架之下开阔思维,通过建模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首先借助微课视频导入课程,在视频留白中设置项目任务,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合作学习,集思广益分析数学知识内涵,根据生活经验阐述主观想法,在小组成员思想的碰撞之下構建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学生自主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数学认知能力都得到明显提升,他们也能构造出更适合自己的数学模型,为未来学习做好铺垫.

3 结语

基于初中教育发展趋势,数学教师应该及时对现行的传统教学手段进行针对性优化,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进行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还应该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利用课上教学时间深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推理能力,同时还要在课内组织交际实践活动,进一步体现出数学教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他们未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闫彪年.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3:141-142.

[2]王文军.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3:183.

[3]江秀珍.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华夏教师,2020,01:43-44.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管理类本科生就业能力构成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