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2022-05-30 03:57陈敏
考试与评价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双减家乡法治

陈敏

作业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可以回顾、巩固和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还具有育人导向的作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良好的道德品格。但是过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中,教师设计的作业存在针对性不强、书面作业过多、无法有效发挥育人作用等问题,影响了作业效能的发挥。“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当认真审读其中的内容,明确其中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方案,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设计,减少书面作业的数量,在各个教学主题中更多地设计实践作业。实践作业要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基础,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凸显实践作业的价值。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作业的意义

“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应当注重作业设计,遵循“双减”政策的要求,减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设计分层的、多样的、趣味性的作业,将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基于“双减”背景,小学的道德与法治的实践作业具有重要意义,这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需要,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等。

(一)落实“双减”政策的需要

去年年中,国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旨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当减少作业布置的数量,提高学科作业质量,严格履行作为教师的职责,及时反馈和认真批改学生作业,重视作业答疑辅导等。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德育教育学科,重点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良好的品行,通过设计实践作业也可以达成这个目标,还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不给小学生增加书面作业的负担,因此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需要。

(二)培养迁移运用能力

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学以致用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包括很多生活常识、行为规范等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完成书面作业,只能让学生在纸面上掌握理论。教师依照这些内容设计实践作业,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布置实践任务,需要学生将其所学运用到生活当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比如完成《多样的交通和通信》教学后,教师设计“生活中的交通標志”“生活中的通信方式”等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去生活中探究,可以实现对知识的迁移运用。

(三)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能力是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对学习与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设计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完成或与小伙伴共同完成,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生活中的通信方式》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和运用搜索引擎,了解生活中的通信方式有书信、电话、短信、微信、邮件和传真等,这样有效提高了学生运用搜索引擎收集资料、整理信息等的实践能力。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作业设计的流程

(一)审读课程目标内容,确定实践作业主题

基于“双减”政策的指导意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设计实践作业,教师要熟悉主要流程,首先是审读课程目标和主要内容,根据基本学情,确定本课实践作业的主题,以此为标准进行后续的设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通常包含多个目标,教师要选择最核心的部分,确定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状况的项目,这样既可以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也可以巩固所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根据《这些事我来做》的课题,通过理论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做家务是重要和必要的,形成自觉承担家务劳动的意识,努力提高家务劳动能力,掌握一些基本家务技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劳动观念。根据本课主题与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实践作业,如回家叠衣服、扫地、拖地等,也可以布置一些综合性的实践作业。比如,教师先通过展现图片,让学生明确父母每日上班,还要为我们做美味的一日三餐是非常辛苦的,布置陪父母买菜的实践作业,从中感受父母的辛苦,也可以学习挑选商品的知识。在这项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会通过看、摸、闻等方法,挑选新鲜的蔬菜等,通过比价等选出新鲜、物美价廉的蔬菜,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与孝敬父母的意识。

(二)全面进行家校沟通,各方做好准备工作

实践作业与书面作业有所不同,很多实施需要学生家长的参与,因此在设计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实践作业时,教师还要通过微信与电话等方式,全面进行家校沟通,指导家长做好准备与提供支持;还可以根据需要与学校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等取得联系。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各方的努力,可以做好实践作业的准备工作,辅助小学生更好地完成实践作业。

例如,基于《变废为宝有妙招》的课题,通过理论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工业社会中,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出现“垃圾围城”等现象,认识到垃圾的危害性,需要进行垃圾处理等。教师要通过设计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引导学生践行环保行为,提高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教师设计“快递盒的处理”“垃圾分类 人人有责”等实践作业,这些作业需要家长以及社区人员的参与。教师可以根据实践作业的主题,通过家校沟通,指导家长提前做准备,与孩子一起处理快递盒,将其变废为宝等,调查社区中垃圾分类的落实情况,思考如何宣传才能让环保和垃圾分类观念深入人心。

(三)线上展示实践成果,进行科学合理评价

实践作业与书面作业不同,它会涉及到照片、短视频、调查报告等内容,所以当小学生完成实践作业后,教师要让学生在线上展示实践作业的成果,比如将所有学生的作业展示在班级群中,由全体师生和家长进行评判。最后,教师根据小学生实践作业的总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在今后完成实践作业中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结果,增强学生参与的信心。

例如,依据《这些东西哪里来》的课题,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工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深入联系,感受工业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形成珍惜勞动成果的意识,感受“中国制造”的力量,懂得我们要加强创新等。教师可以设计“一件家具的由来”的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借助互联网查阅资料,将家具的生产过程图文并茂地绘制出来,并传到班级群中。在班级群中,大部分学生都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家具生产中,从木材到木板,再到设计、加工、上漆等的流程。根据学生展示的成果,教师要多多表扬完成实践作业的小学生,鼓励其他完成不佳的学生。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作业实施的分析

(一)完成挑选商品作业,学做聪明的消费者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中,不仅有许多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与行为习惯的内容,还有很多生活常识内容。基于这些内容设计实践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比如学生通过学习《买东西的学问》,学会了买东西要认真看包装,包括品牌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使用说明等;还学会通过一些方式可以避免购物小麻烦,在购物中要讲文明,比如买水果时不能乱捏、在使用商品后要放回原位、不能随意拆开书籍、文具等的包装等。教师可以基于这些内容,让学生完成“去小卖部挑选好零食”的作业,运用所学知识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有保质期的合格商品,学做聪明的消费者。

小学生在完成这项实践作业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的问题,比如不少小卖部的零食可能是“三无”厂家生产的商品,还有可能是过了保质期或临近保质期,或者在其中添加了过多的防腐剂等。在实施这项任务前,教师先作出说明,要求小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选择,根据他们的实践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在实施后,我们发现有很多小学生会被漂亮的外包装吸引而错选,还有一些小学生没有注意商品包装的保质期选择了临期食品。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进行针对性的总结,指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注意这些方面,学做聪明的消费者。

(二)感受家乡风俗文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基于相关课程内容,教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为更好地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在完成《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的教学后,布置一些实践作业,比如“探访家乡风俗习惯”“传承多彩民间艺术”“为家乡发展助力”等。在这些实践作业中,需要学生深入到家乡的城乡之中:通过询问老人等,调查家乡的节日风俗;通过走访民间艺人等,向他们学习一点民间艺术;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与实地调研等,了解家乡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一点自己的建议等。通过这些方式,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比如在“传承多彩民间艺术”的实践作业中,学生通过分组的方式完成这项作业,通过设计实地调查走访方案,深入到民间艺人家中、本市博物馆和展览馆等,认识家乡民间艺术的种类、历史、寓意等,学习一些民间艺术的制作,感受这些艺术的独特魅力,体会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师可以根据各组的调查报告,做好总结与品评,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家乡之美。

(三)欣赏祖国的壮丽山河,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祖国母亲为我们提供了温暖的避风港,生活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结合《我们神圣的国土》的主题,教师可以布置观看纪录片《航拍中国》的实践作业,要求学生认真观看这部纪录片,欣赏祖国的壮丽山河,了解我们祖国各地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与独特文化,让父母拍下观看时的照片,拍下自己的随感短视频,并上传到班级群中。学生通过完成这类实践作业,足不出户就可以感受祖国大地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通过观察学生上传的照片和视频,发现他们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都聚精会神,被祖国各地美丽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所深深吸引,绘制了很多爱国主题的手抄报。有的以“向往天安门”为主题,有的以“我爱祖国的壮美山河”为主题,有的以“新时代我们都是追梦人”为主题,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对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与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当优化作业设计的流程,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联系,根据课程主题与基本学情,设计形式多样的实践作业。在具体实施实践作业中,经过学生个人以及小组的共同努力,在家长的辅助下,可以有效地完成实践作业,巩固了理论知识,实现了知识迁移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猜你喜欢
双减家乡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夏天的家乡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