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的乡村康复景观设计研究

2022-05-30 06:01马敏
艺术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乡村景观健康中国

摘要: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大部分乡村地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情况仍然不容乐观。乡村康复景观是乡村景观环境和景观疗愈方法的有机结合,具有改造成本低、适应性强等特点。文章研究镇江市嶂山村乡村康复景观,探寻其康复环境营造途径,以期为同类型乡村康复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康复景观;健康中国;健康老龄化;乡村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1-0-03

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大部分乡村地区老年人都处于低水平健康状态,解决乡村地区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成为缓解老龄化矛盾、实现健康公平的关键。乡村康复景观是乡村景观环境和景观疗愈方法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乡村康复景观通过建设社会支持性环境,促使乡村地区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和健康管理;另一方面,乡村康复景观能发挥景观环境中景观疗养因子的健康效益,帮助恢复、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此外,乡村康复景观还能为其他生命阶段的人群提供户外活动、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帮助人们提高人体机能,预防一些常见慢性疾病,促进人们健康生活,实现健康公平。因此,建设乡村康复景观具有重要意义。

1 康复景观相关理论及方法

1.1 康复景观

康复景观(Healing Landscape)即疗愈景观。康复(Heal)一词与健康(Health)相关联,传统的康复景观一般是指在医疗卫生设施中引入自然要素设计的康复景观。随着研究的推进,康复景观的概念范围逐步扩展到养老设施、场地景观等公共景观中,涉及设计学、园艺学等多个学科。康复景观可以理解为一种能够提高人体机能、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景观。

1.2 康复景观相关理论支撑

康复景观与其他景观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康复景观设计需要体现景观疗愈方法。景观疗愈方法有不同的理论学说支撑,故其实现健康疗愈的途径也有所不同。

基于注意力恢复理论(ATR),有学者认为自然环境具有恢复性,通过观看自然景观,可以将定向注意模式转换为非定向注意模式,帮助恢复注意力水平[1]。基于压力恢复理论(SRT),有学者认为当人处于中等深度与复杂度、存在视觉焦点、包含植物和水的环境中,注意力会随之转移,有助于缓解压力[2]。基于支持性环境理论,有学者提出“支持性花园”的治疗理论,认为可以从满足掌控感、提供社会支持、促进运动以及接近自然这四个方面出发,帮助人们恢复健康。基于环境行为学,有学者将神经科学与“环境—行为”研究统一起来,提出了“环境—行为—神经科学”研究模型[3]。基于亲生物假说,有学者认为亲生物设计的特性包括环境要素、光与空间、人与自然关系等,这些特性能够激发人体潜藏的生物本能,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增强其幸福感[4]。基于园艺疗法理论,有学者认为利用植物及园艺可以帮助具有某种心理障碍的人恢复到发病前的心理状态,后有学者基于此理论提出了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训练方案[5]。

1.3 老年人康复景观设计实践中的常用疗愈方法

分析康复景观相关实践案例,发现目前相关设计中最常用的是园艺疗法、自然因子疗法和五感疗法。在康复景观设计中,这三种疗愈方法既能够单独使用,也可以融合使用,且多種疗法叠加带来的疗愈效果远远大于单一使用某一疗法的效果。

1.3.1 园艺疗法

园艺疗法以园艺疗法理论为支撑,通过园艺活动和栽种植物的过程来提升个人对心理、生理、社会和教育等方面的适应水平。园艺疗法作为老年保健、心理康复、机能复健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能对老年人身体、精神等方面产生着健康积极的影响[6]。园艺疗法操作简单,且不受场地和空间的限制,大到种植田,小到花盆,都可以作为实践载体,因此在老年人康复景观设计中常常运用此方法。

1.3.2 自然因子疗法

自然因子疗法受环境行为学、压力恢复理论、注意力恢复理论、亲生物假说等理论支撑,强调自然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实践者认为,自然界中一些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积极影响。自然因子疗法有多重疗法路径,包括气候疗法、电疗法等。

1.3.3 五感疗法

五感疗法由自然因子疗法演变而来,因此同样受相关学说理论支撑。五感疗法强调环境对感官的刺激,从而间接恢复人的健康水平。五感疗法既可以通过自然环境实现,也可以人工感官刺激环境实现。芳香疗法、色彩疗法都属于五感疗法的范畴。

2 乡村康复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以场地原有形态为基础

乡村康复景观依托传统乡村聚落景观而存在,由此需要对场地原有景观要素进行发掘与重组,继承其原有功能与形态。此外,在康复景观建设过程中,需要引入人工要素,新引入的人工要素应做到与场地原有自然要素协调统一、有机融合。

2.2 以健康为核心

乡村康复景观是融入景观疗愈方法的景观环境,应当以恢复、维护参与者的健康为核心。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对参与者的健康需求进行评估,为后续场地的功能划分提供指导。

3 镇江市嶂山村乡村康复景观环境构建

3.1 场地现状

项目基地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嶂山村文体活动中心附近。

场地现有条件及特色主要包括:第一,嶂山村是江苏省美丽乡村之一,主要产业是桃树种植业和兰花养殖业,村民经济条件好,对景观品质有一定要求;第二,场地绿色资源丰富,村中绿化面积较大,场地内部有一处由嶂山水库引出水流建设的池塘,但是场地绿化建设缺乏规划,景观与人的互动性有待增强;第三,村中现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470名,老年人数量较多,但是能够供老年人活动的场所很少;第四,现有户外活动场地不适合老年人锻炼,且设施缺乏维护,十分破旧;第五,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村民们的健康意识愈发强烈,追求绿色健康的生活已经成为村民的殷切期盼。

3.2 场地设计思路

项目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在康复景观设计中融入景观疗愈方法。通过营造感知型环境和体验型环境对原有场地进行升级,为嶂山村村民提供活动场所,以此实现身心健康。项目重新梳理场地水、植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环两带,两片四区”的空间结构。“一环”是指场地主要道路围绕场地原有建筑形成一个圆环,串联各个节点;“两带”是指场地在“一环”的基础上,丰富道路形式,构建健身步道和休闲步道两种形式,形成“两带”的格局;“两片”是营造的感知型环境和体验型环境;“四区”是依据上述空间结构及氛围布局,规划出四个功能分区,分别是园艺操作区、多功能活动区、活力健身区和休闲康养区,如图1所示。

场地在保障老年人活动安全的前提下,与周围居民生活区联系通畅。村民可以从任意入口进入场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邻里关系和谐。

3.3 嶂山村康复景观设计要点

3.3.1 体验型环境营造要点

体验型康复景观注重人与环境的互动,能在一定程度上舒缓身体与心灵上的不适,增强人体机能。

(1)园艺操作区。园艺操作区是园艺疗法的重要实践场所。项目将场地打造成疗愈花园的形式。老年人开展园艺活动能够丰富花园的植物种类,而植物自身的健康效益又能够对老年人的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疗愈花园为老年人提供了继续生产劳作的场地,满足了乡村地区老年人的土地情结。老年人能够在照料植物、分享种植经验等行为中锻炼肢体力量,获得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感。在植物的选择上,应选种成活率高、无毒无害、适应本地气候、收获周期短的植物,将美观性与可食用性相结合,如小番茄等。场地内应设置苗圃、花箱和盆栽等不同种类的种植器皿,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不同种植需求。还可配置工具小屋,提供种植、灌溉等工具,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此外,可定时组织开展插花、组合盆栽、制作干花等园艺活动,让村民体验到更丰富的园艺疗法。

(2)活力健身区。嶂山村老年人活动内容与形式单一。建设活力健身区,能为老年人提供一个集中活动的场所,老年人可以在此进行体育锻炼。项目针对当下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活动和锻炼需求,配置提供了多种体验类型设施。身体素质较好的老年人可以自主锻炼,身体素质较差的老年人可以使用低难度设施进行局部锻炼。

(3)多功能活动区。多功能活动区作为老年人集中活动、交流沟通的重要场所,是项目建设的重点,场地由儿童游戏区和小广场组成,老年人可以一边进行锻炼,一边看护儿童。此外,老年人对社会信息的敏锐度较低,多功能活动区域的休息处设置了公告栏和学习角,老年人可以在此接收外界信息,帮助刺激大脑思维,减少患阿尔兹海默症的风险。

3.3.2 感知型环境营造要点

感知型环境是自然因子疗法和五感疗法在景观环境中的综合实践。项目依据营造感知型环境元素的性质,将感知型环境分为自然感知环境和人工感知环境。

(1)自然感知环境。自然感知环境充分利用场地原有自然景观要素进行营造,放大自然因子对人体感官的刺激。

在视觉环境营造上,可以通过植物配置来实现,比如在植物布置上选择不同高度、花期、色彩的植物等。

触觉环境强调景观参与者和景观的互动,参与者通过与景观的互动和交流减少压力、缓解负面情绪。项目要对老年人伸手可及的事物进行精心设计。例如,在场地设置供老年人触摸的植物和水體,选择更有温度的木制桌椅等。

嗅觉环境的营造主要通过种植芳香型植物来实现,如茉莉、香樟等。植物散发出来的香味有助于放松身体、舒缓情绪。此外,场地将原有的池塘改造成了小湿地,能够改善空气环境。

味觉环境的营造可通过种植可食地景来实现,如蔬菜、果木等,这些植物既可以作为康复景观中的植物配景,丰富康复景观环境中的植物种类,提升绿化水平,又能激发老年人的采摘乐趣,增加运动行为。

自然中流水声、风声、鸟鸣声等都可以刺激老年人的听觉,帮助老年人忘记烦恼、舒缓心情。

(2)人工环境感知。项目通过引入人工环境装置来增强人工感知环境的刺激。例如,通过人工造声的方法帮助老年人接受听觉刺激,在某些场地放置隐藏音响,播放舒缓的音乐,缓解老年人的心理压力;在座椅周围的花池中设置雾化装置,可以调节周围环境温度,提高湿度,使休息人群感到舒适;在水体中内置喷泉,既能刺激视觉,又能刺激听觉;在草地放置色彩鲜亮的景观小品,能够增强视觉刺激;在部分景观节点周围设置鹅卵石沙土混合步道,在此处行走有助于刺激足底穴位等。

4 结语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乡村地区老年群体的健康需求不断增加。乡村康复景观环境的构建,为缓解人们的健康压力提供了有效路径。因此,要进一步将康复景观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人们对康复景观的认知度与参与度,使其为健康老龄化作出贡献。此外,老龄化背景下虽然乡村康复景观的主要使用群体是老年人,但也不可忽视其他群体,如即将步入老年的中年人等。因此,乡村康复景观不应当是建后即弃,还需要考虑其在未来的发展,能够可持续地保障维护人们生命的全过程、全周期健康。

参考文献:

[1] 卡普兰.自然的恢复性效益:走向综合框架[J].环境心理学杂志,1995,15(3):169-182.

[2] 欧文·奥特曼,约阿希姆·F.沃尔威尔.行为与自然环境[M].波士顿:施普林格出版集团,1983:85-125.

[3] 简·保罗·埃伯哈德.大脑面貌:神经系统科学与结构共存[M].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2009:172.

[4] 海尔瓦根.建筑亲生性:连接人与自然[J].环境设计与施工,2001:30-34.

[5] 朵冉,徐苏丹,陈楚,等.基于园艺疗法理论的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训练方案的构建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38(1):9-14.

[6] 田苗.园艺疗法对老年人健康的积极作用[J].绿色科技,2014,3(3):309-310.

作者简介:马敏(1998—),女,江苏淮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公共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乡村景观健康中国
当下乡村景观营建现状及方向
试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
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探讨
张家口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规划建设面临的问题
“健康中国”中的白马股和黑马股
“健康中国”中的白马股和黑马股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浅谈乡村旅游景观规划
卫计委再推“健康中国”战略型 健康产业或迎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