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评价屋:让我们用评价解读孩子们

2022-05-30 09:32王海勇
考试与评价 2022年10期
关键词:全息学科素养

王海勇

大数据时代的精准评价要求我们建立一种“体检—解读—建议”的评价流程,能让所有教师、家长、学生本人基于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解读,并提出改进意见。

基于这一背景,方城小学针对现有现状中的评价信息采集无序、集后少用等现状,用星级制二维码记录每个学生的阶段性表现,借助信息技术力量完成过程信息采集,构建面向全体学生、重过程表现、促进有效学习的学生综合评价机制,推进了“儿童立场为本,信息技术为翼,过程信息集结与投递合并的学力增值足迹”。这样的评价,我们简称“全息评价屋”(组织架构如下图),就是在整合诸如德育评价、学业评价、素养评价等的所有评价内容,给所有的评价建一个“家”,让所有教师既能跳过评价过程中的繁琐工作,又实现真正意义的全息评价,切实以评价引导学生成长。

一、评价的内容:“全息评价”的“目标编辑”

全息理论启示我们从全息视域解读学生的评价内容——综合素养。不论是学业评价还是发展潜能评价,评价内容要尽量多元,既有反映学习过程特征与传教的成就性评价,又有反映学生成长过程、特质与内心的成长性评价,还有倾向于评价学生发展倾向与竞争方面的发展性评价。要把单一性的学业评价转为侧重于综合性的整体评价。为此,我们从基础性课程、德育成长课程、素质拓展课程三方面入手,建立全息评价的目标编辑。

1. 基础性课程:学科素养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

在浙江省教育厅《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指导意见》文件的指引下,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和各学科的《义务教育学科标准》(2022年版)及学科特点,学校梳理出各学科评价内容,寻找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项目入手改革,以评价为导向,尝试探索个性学习方式。学科素养上探索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非学科化因素,并以日常评价输入系统,由系统即时判断学生学习情况,并指导学生下阶段学习注意点和导向性。

2. 成长课程:道德素养评价与社会服务评价

成长课程全息评价内容拟分为:品行素养。包括“道德素质、行为修养、学习品质”三个项目。以上三个项目评分基于平时的观察,参照标准,结合学生的综合表现给分,期末一次给分即可。阳光德育(一日常规)。即每月的常规训练:文明就餐、课间休息、阳光跑操、静心悦读、路队整齐,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的达成度,并通过每月一发的操行卡进行评价。

社会服务评价,评价内容侧重学生的义工、社区服务、同学之间互帮互助行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及对家国情怀的渗透。可将原有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其中,使得原有的实践活动评价有据可依。

3. 拓展性课程:跨学科素养评价与团队合作素养评价

在学校构建的一系列拓展课程中,社团课程、“创客空间”课程、研学旅行、项目化学习均可纳入其中,进行学科整合,由此构成多元多彩的活动课程体系,体现拓展性课程的统整性、综合性、实践性,促进学生的跨学科素养的形成。

二、评价的标准:“全息评价”的“程序编辑”

凡是能测评的内容或项目,为了保证测评的科学性,必须建立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学科评价体系中的核心内容,解决“评什么”的问题。

1. 制定学科评价标准

根据《温岭市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学科分项等级评价操作手册》,结合校本化学情,制定《方城小学智能全息评价操作手册》,按照学科类别确定每一项评价标准。新版的学科评价标准以各学科2022年版的课程标准为依据,针对每一评价点设置5星到2星的评价等级,并罗列具体评价指标(一到三条不等),使得教师的评价依据根据严密且科学。

2. 制定德育评价标准

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守则,按照文明就餐、路队有序、整理规范、言行文明、卫生整洁五个维度,制定《方城小学德育一日常规评价标准》,在此框架下突出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现新时代少年养成的价值导向。

3. 制定奖励评价标准

结合平时各级各类比赛情况,或者获得荣誉及突出表现情况,学生按照班级、校级、市级奖励评价,同一项目不可累计,相应奖项分别定义为1星、2星、3星。且各类奖项的总分值设定最高上限,不超过10星,避免出现“因多个奖项获奖后,不重视其他板块评价也能取得荣誉”的极端情况出现,保持我们的评价初衷。

三、评价的方式:“全息评价”的“运行逻辑”

1. 数据管理平台的建设

制定“全息评价”的计分百分比数据表。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基于学校学力课程体系,按照“学科学分=学科周课时数÷周总课时数×100%”的计算公式,核定学生的每学年的学分,对于每门学科超出记录的次数学分核定方法:总学分数÷次数=学科学分。最终形成“全息评价”工具计分百分比数据表。

设计“全息評价”专用软件。学校设计智能全息评价系统软件,建立全体学生档案,创设渗透全部课程的评价内容,采集评价过程全部信息,实行评价目标的全程监控,提供可视化的评价结果,创新学校教育评价方式,实现教育评价的即时性、过程性、智能性、科学性、便捷性。在家长安装APP软件后可直接查询孩子在校的情况,教室安装APP软件后直接在手机上操作。

配置智能电子设备。为每个教室门口配置电子班牌,内涵摄像头扫码设备,方便学生扫码记录评价信息。教室内的墙壁上安装学生二维码粘贴处,让学生参与二维码的收集、整理、展示全过程。

2. 制定“智能全息”评价操作流程图

学校依托智能管理平台,运用二维码扫描技术实施学分记录,实行全息等级评价。分设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两类评价内容,根据各个课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并以学科评价操作、德育评价操作、特别奖励评价操作等内容设置评价操作流程图。

四、评价的策略:“全息评价”的“运行方式”

1. 纸笔测试和非纸笔测试相结合

纸笔测试,主要考查学生知识水平,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和水平,以及对认知记忆的能力,通过纸媒来体现的学习目标进行考查;非纸笔测试,对听说、实验探究、口语交际、团队合作等学习目标进行考查,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以多维学习目标的评价,弥补纸笔评价碎片化、纯知识性的缺点。

2.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除了终结性的检测以外,课题组将评价的视野投向了学生的整个学习经验领域,通过评价过程信息集结、终结评价核准,全面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发展情况,使评价实施过程全息化。这里的评价,既包含了学科评价,也包含德育评价和奖励评价。

3. 教师评定和学生自评、家长参评相结合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了评价能够更加全面科学,采取个人自评、学生互评、教师主评、家长参评等不同形式的方法进行评价。

4. 一次性评价与二次评价相结合

操作时,只要学生对本次评定成绩不满意,就可以向教师提出申请“二次补测”或“多次补测”,补测可以是在当时,也可以适当过一个阶段,不斷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其优势和不足,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从而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使评价真正起到促进的作用。

五、评价的反馈:“全息评价”的“动态呈现”

侧重于对于学生学业、素质等方面的诊断、激励、导向、改进,从而促进师生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后续学习效益。课题组分别从学生、教师、家长三个层面建立相应的评价反馈机制。

出台学生报告整体分析册。通过评价报告的布局设计,使得德、智、体、美、劳等成长要素在报告上得以体现,在此基础上,推出学生素养发展雷达图,帮助学生自主解读评价反馈报告。

召开教师集体质量分析会。通过固定时间的质量分析会,反馈学生发展近况,及时调整学校教育教学努力方向,达到精准教育的目的。

设计全息评价屋家长版APP。让学生的每一次成长都能及时反馈给家长,同时也将家长作为评价主体吸纳到队伍中,及时上传学生作品,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

通过智能全息评价,教师们在实施评价时就能依托管理平台,跳过评价过程中的繁琐工作,把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过程,实行真正意义的“用评价解读孩子们”。也唯有如此,我们的评价才能进一步推进,并在每一所学校中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全息学科素养
【学科新书导览】
全息? 全息投影? 傻傻分不清楚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
“超学科”来啦
全息技术在公共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