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全忠
2022年5月24日,教育部召开第三场“教育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职业教育十年改革发展的成效。在发布会上,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实践课教师邢小颖参与了远程连线,分享她与职业教育有关的故事。
高职毕业后,邢小颖进入清华大学担任实践课老师,八年内为上万名学生上过课,获得过多项专利和奖项。在大众一般的认识中,能在名校任课的老师的学历都不简单,而职校毕业生去为一所顶尖学府的学生讲课,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那么,邢小颖是如何成功逆袭的?
“90后”邢小颖出生于陕西省渭南市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在成长过程中,对她影响最深的是父亲。父亲虽然一辈子都生活在农村,但是格局并不小。他从种地到种大棚,失败后又去集市卖布匹,凭借自己的努力,为家里盖房、买车,还拥有了自己的店铺。
高考时,邢小颖发挥失常,与理想中的大学失之交臂,因此一蹶不振。父亲就把她带到店里,向她讲述了这个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以及自己在创业过程中所经历的风风雨雨。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失败了又怎么样呢?还可以再来呀!没考好又怎么样呢?还可以再考呀!考上好大学固然很好,即使没考上,也能找到别的出路。”
了解父亲的“奋斗史”之后,邢小颖心里就种下了一颗拼搏向上的种子。她决心振作起来,听从老师的建议——上职校。听老师说,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专业的毕业生很“抢手”,用人企业如果来晚了,都招不到人。于是,她就填报了该校的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
刚进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时,邢小颖特别好奇。校园内坐落着很多厂房,学校就像一座工厂。走进实训中心,映入她眼帘的是一排排实训设备——这里不像教室,更像车间。
铸造、钳工等实操课对体力要求比较高,作为班里为数不多的女生,刚开始时,邢小颖有点吃不消,可骨子里不服输的信念告诉她:男生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每次上实训课前,她都会第一个到达教室,并提前做好准备;上课时,她总是向老师请教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然后一遍遍地练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她就拿出书本进行研究,然后接着练。
在校三年,邢小颖待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实训基地。通过反复实操,她熟练掌握了一项项技能。2011年,她以专业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从该校毕业。
“清华大学为什么要招高职毕业生啊?”当收到录取通知时,邢小颖的父母和很多朋友都问过这个问题。邢小颖最初也认为,清华大学来一所高职学校招聘,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原来,早在几年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与清华大学因校际项目合作建立了联系。其后,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每年都会来该校招聘实验师。
至于选择高职生而非本科生的原因,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副主任洪亮给出了解释:实验师是一份接地气的职业,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实验师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关于设备的操作事宜等,而高职生比本科生更熟悉这些设备和仪器,能更快上手。自从2008年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招来第一批实验师后,洪亮愈发觉得,高职生拥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适合这个岗位。
邢小颖成绩优异,专业技能扎实。因此,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来招聘实验师时,她顺利通过了面试。负责招聘的老师还善意地提醒她:“我们提供的薪酬不会太高,你要好好考虑。”邢小颖回答得很干脆:“我看重的是成长空间。”
进入清华大学没几天,邢小颖就站上了讲台。面对国内这些“尖子生”,她当时特别紧张。既要保证演示过程流畅,又要保证学生听明白、不走神,对她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只有几十分钟的一堂课,她却讲得磕磕巴巴。
邢小颖明白,自己讲课磕巴是由于不熟悉教案和普通话。“想胜任这份工作,必须拼命努力。”邢小颖告诉自己。进入铸造车间的第一周,每天的休息时间成为她最宝贵的学习时间。她把自己关在车间里,备课、熟悉机器……每天下班后,她又反复背诵教案,一直到深夜。就这样,她很快对教材烂熟于心,上课时再没磕巴过。
上第一堂课时,师傅就曾反复告诉邢小颖普通话对授课的重要性。普通话不好怎么办?“苦练!”同宿舍几个来自陕工职院的新人一合计,决定每天晚上在宿舍里轮流试讲,每人每次要讲够40分钟。
邢小颖认为必须不断努力,才能有站在清华大学的讲台上的“底气”。因此,她抓住一切机会努力学习。她说:“我是高职院校毕业的,那又怎么样呢?我可以继续学!我起点不高,可我会一直进步!”
2015年,邢小颖报考了中国地质大学的专升本;2017年,她顺利从该校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那两年,邢小颖在上班时是一位老师;周末时,她又变成了一名学生。虽然她在修改毕业设计时几近崩溃,但是,她最后收获颇丰,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工作之余,她在专业领域做研究、发论文、申请专利,于2021年获评工程师职称,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邢小颖通过不断提升自己,不仅在我国最高学府之一的讲台上站稳了脚跟,还连续七年荣获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实践教学特等奖和一等奖。每次实训课后,学生都会提交一份思想报告,而邢小颖经常出现在学生们写的报告里。有的学生说:“邢老师的动作特别利索,我们可能要干半个小时的活,她十分钟之内就能搞定。”也有学生说:“小颖老师讲课富有激情,风趣幽默、妙语连珠,简直是‘宝藏老师。”
课后,有的学生会问她:“邢老师,你是不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邢小颖毫不避讳,从容地回答:“我是高职院校毕业的。”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的很多实践课教师都毕业于职业院校,他们讲授的实践课是大学理论课的有效补充。邢小颖明白,她和同事们的价值在于帮助高等学府的学子们提高实践经验,为其培养卓越的工程师、拔尖的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她说:“虽然这些学生以后可能不会在一线工作,但是,如果他们能更多地了解一线的情况,比如机床如何使用、发动机如何成型,就会在设计时更加得心应手。”
2021年11月,一位同事将邢小颖的讲课视频发到网上,获得百万点赞量。那是一节很普通的课,邢小颖扎着低马尾,身前是一个堆满黑色粉末的操作台。她拿起一个沉重的方形模具,大声讲述操作要点。讲到重点时,她不时举起被粉末涂黑的双手并来回晃動,拿着工具在操作台一侧比画着:“手指向下8到10毫米,咱们扎气孔。”她在现场操作时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那一刻,邢小颖不在乎自己的形象是否优雅,只在意坐在自己面前的学生到底能不能听懂自己的话,有没有理解铸造技巧的精髓。上实践课时,由于训练中心人多嘈杂,邢小颖怕学生听不清,几乎每次都是大喊着讲课,有时嗓子都喊哑了。于是,常有学生提醒她:“老师,你小点声吧。你嗓子哑了,我们听着都心疼。”她听了,全身反而像充了电一样,讲课的劲头更足了。她将自己和学生互相之间的关心,称作“双向奔赴”。她美滋滋地说:“这种‘双向奔赴给人的感觉特别美好。”
邢小颖之所以受到许多网友的关注,或许是因为她骨子里迸发出的一股“英雄不问出处”的豪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富有感染力的激情。她的故事激励了很多人,母校的学弟和学妹也深受鼓舞,把她当作学习的榜样。邢小颖认为,无论起点多低,只要努力,就能带来希望,进步的意义更胜于成功。她最想对年轻人说的是:“努力不是为了成功,而是我相信努力就能变得更好。”
名师点评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邢小颖成功逆袭的经历值得读者学习、分享和借鉴。我们从她身上看到了职校生的发展空间,更多的“邢小颖”会得到关注,他们会看到更高、更远、更广阔的世界,活出多元的、出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