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课程思政问题研究

2022-06-01 18:02景鹏李擎彭开香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22年5期
关键词:自动化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景鹏 李擎 彭开香

摘   要:在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任课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注意发挥课程的育人效果,开展好课程思政工作。以自动化专业课为例,在目前市面流行的专业课教材中,概论部分和习题、例题中反映我国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发展成果和科学大家的内容相对不足,个别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需通过加强党建、完善教材、丰富素材、接触社会,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教育和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增强专业自信、了解社会发展,从而提升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引导更多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基于此,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和高校辅导员之间要形成育人合力,充分整理和挖掘专业课课程思政工作方面的素材,抓好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关键点,构建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要求的思政工作体系,为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保驾护航,对我国综合科技创新实力提升發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自动化;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2)05-0081-06

当前,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需要又红又专的信息类专业人才。高校在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中,既要重视专业知识传授,更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书育人是每一位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要贯穿在思政课堂上,更要体现在众多专业课堂上,在知识传授中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同时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针对性和有效性;还要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立体化育人转型[1]。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并指出课程思政建设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

由于历史原因和实际生产需要,大部分理工科高校都开设信息类专业,尤其是自动化专业。因此,以自动化专业课为例,研究和设计高校信息类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工作,对于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十分重要,其影响面宽、示范性强、意义深远。

一、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书与育人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不可分割。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在高校非常普遍,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2]。信息类专业课教师都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由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在开展。这种分工有利于工作的专业化,但如果忘记了协同配合,没有形成育人合力,有可能会偏离“教书育人”的初心,甚至影响“立德树人”总体目标的达成。

首先,以自动化专业课为例,在当前流行教材的概述或专业史部分中,国外科学理论、技术进步的发展历史和代表人物介绍相对较多。基本都会从瓦特(Watt)的蒸汽机调速装置、维纳(Wiener)的控制论、贝塔朗菲(Bertalanffy)的系统论或香农(Shannon)的采样定理讲起,而中国人在自动化发展史上的贡献和成就所占篇幅相对较少。国外直接引进的教材更是很少出现中国的科技成果元素。这样的内容安排,客观上不利于我国大学生了解国内的自动化专业发展史、认识国内自动化专业领域的杰出科学家,也不利于学生辩证地认识专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其次,有些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来源于西方社会生产和工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体现西方工业文明和社会发展的部分相对较多。例如,学生在学习劳斯稳定判据时,某个习题的应用背景可能是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教师在讲解伯德图时,某个例题的应用背景可能是日立公司的硬盘读写控制;学生在学习根轨迹分析时,某个习题的应用背景可能是德国汽车生产线上机械臂的控制。虽然这些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国外的生产实际情况有所帮助,但如果这些内容相对较多,将不利于我国理工科专业类大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理论发展和技术创新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贡献,也不利于学生了解目前我国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专业技术发展,更不利于学生专业认知和专业自信的建立。

最后,有些教师,特别是在国外留学时间较长的教师,会在课堂上介绍国外科技发展和技术应用的情况,或者突出一些跨国外企的科研实力和技术水平。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但如果不注意加以引导或控制,有可能让学生产生误解或得出错误的结论;无法起到激发学生学好本专业的学习热情、增强爱国意识、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作用。

二、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工作落后原因分析

目前,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盲区和问题,一方面与课程本身特点有关系,另一方面也和教师的主观意识与工作积累有关系。

(一)客观上专业知识更新快、国外技术相对领先

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很多知识点有很强的实用背景和应用场景,尤其涉及信息技术和工程应用的问题,技术和知识更新都很快,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帮学生做一些分析和引导,让学生理解最新技术成果和应用案例背后所反映的原理,以及与我国社会发展现状和国家政策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另外,从科技发展现状来看,很多技术我国还处于学习阶段。从科研积累来看,我国也相对比较落后,国外对专业发展影响较大的科学家相对较多。这些问题都是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弱项,同时也说明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二)主观上相关工作有些落后

我国在建国初期十分重视课堂教学和教材的意识形态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并且有很好的工作传统;另一方面是由于当时大的时代背景,我国很多高校的建设和专业设置都学习苏联,教材也大多从苏联引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社会更加开放,国际学术交流更加频繁,很多优秀的工程技术成果和教材陆续传入我国。尤其是欧美信息技术类教材,但我们与之相应的课程思政工作却没有及时跟上。对国外信息类教材的引进和学习,偶尔会出现囫囵吞枣的现象,没有很好地消化和吸收,也有一些地方没有按照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针,对教材内容和结构进行选择和设计,也没有整理出可供教材选择和使用的较为丰富、体现课程思政目标的素材。013B6447-AE31-46C1-9339-0C8B5DDD370B

(三)个别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

专业教师比较注重知识传授和课堂教学,而部分教师课程思政意识相对较弱,对意识形态的问题认识不足,在一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场合和机会面前,没有及时跟进相关工作,巩固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阵地。尤其是个别在国外学习工作时间比较长的教师,对国内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认识不足,不能及时把科技领域的生动实践带到专业课的课堂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知识和意识有待加强。另外,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交流互动较少,虽然分工明确,但合作较少。在专业知识传授中,融入隐性思政教育不足,在思政引导贴近专业领域方面还有欠缺,在形成育人工作合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建议

目前信息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工作逐渐得到重视,也正在形成具体的工作和抓手,但目前还没有系统和完整的成果可以使用。有很多工作值得认真研究,其中,教师是关键、教材是基础、资源挖掘是先决条件、制度建设是根本保障[3]。高校应立足实际情况,发挥专业课程本身的特色,提炼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要素,转化成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而生动的载体[4]。将思政元素寓于知识传授之中,在点滴之间影响学生,使其在专业知识学习中不知不觉地深化、拓展思政课程所学内容,最终达到化育无形、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5]。建议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一)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1.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高校教师队伍中党员比例较高、教师党支部数量较多、覆盖面较大。加强高校党组织建设,促进高校党支部履行好“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以及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教师党员切实在教书育人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党为国育才。还要提升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提高教师党支部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课程思政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鼓励广大党员教师认真学习并积极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牢固树立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切实提高高校教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周围教师一起学习和宣传党的教育政策和教育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上进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促进教育工作者交流互动,形成工作合力

专业课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主动加强与思政工作队伍的交流和沟通。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互动,可以增进课程协作,互通有无,互相支撑课程教学部分的内容设计和工作结合点。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的及时互动,可以通过互相交流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的吸收程度和现实困难,及时把握开展课程思政的时机和关键切入点。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的互动,可以促进了解学生的日常表现、现实需求以及思想状况,以做好思想引领。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的交流互动,有利于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跟进、全方位的立体思政教育工作格局,有利于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坚持“四个自信”,挖掘中国元素,丰富和完善信息类专业课教材

1.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五千年历史发展中寻找

历史上,我们有非常多的素材值得认真整理和深入挖掘。例如,传说5000年前黄帝使用的指南车就是一个典型的负反馈控制,通过测量车子转向时两轮的“差动”判断车子转过了多少角度,再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木人向相反方向转动相应的角度,保持木人指向固定的方向。这是反馈思想的典型应用。在有史料记载的重大工程和工艺技艺中,可以挖掘体现信息化思想和技术的设计和工艺。

2.可以在近代民族工业起飞、“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中挖掘

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科学家,在“两弹一星”工程中有很多值得称道甚至感人肺腑的精彩故事,很多问题的研究和设计也与当时的自动控制理论和技术发展紧密结合,甚至走在世界前沿。例如,运载火箭飞行控制是典型的自动控制问题;钢铁厂、电厂等自动化系统设计是典型的工业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信息类专业课中很多章节的例题和习题,都可以此为背景进行设计。

3.可以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整理和深入挖掘

以自动化专业课教学为例,神舟飞船的发射可以作为根轨迹、超前(滞后)校正等问题的讨论背景;天宫一号的运行控制可以提炼出劳斯判据、伯德图等知识点的练习题;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定理可以用于高铁运行稳定性的分析。正在影响我们生活的虚拟现实技术中,蕴含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驱动等各方面知识。一些民族品牌的PLC控制器也可以作为信息類实验课程的系统和平台。另外,华为、小米、京东、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信息技术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案例,也可以引入课程教学中。

4.可以从我国历史上和现代一些杰出科技工作者的生平介绍和科研故事中挖掘

钱学森克服困难回国的事迹,是教育引导学生的生动故事和典型案例,可以积极充实到概述或者每个章节的内容中去。很多科学家勇于担当、敬业爱国的先进事迹都可以进课堂、进教材。各高校在几十年的办学过程中,一些著名教授的科研成就故事,都可以成为结合专业特点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素材。基于课程特色和学校特色进行校内教材、辅助读物、延展资料开发也具有重要价值[6]。

(三)促进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信息类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和发展

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师生与社会的联系和交流。一方面,积极发挥理工科专业已有的与工业企业界的合作基础,并发挥特色高校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校友优势,积极引导并创造条件鼓励师生走进工业生产一线,切实了解和感受我国各行各业的科技进步和应用成果;通过专题班团日活动、参观走访、顶岗实习、生产实习、挂职锻炼等工作,引导师生“走出去”,到企业和生产一线进行学习。另一方面,调动社会教育资源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充分挖掘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工作设置,在课程建设中加大第一课堂的育人内容,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丰富和优化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和形式;通过企业导师、项目导师等形式引进行业领域专家参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等教学环节;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等活动邀请企业专家、劳动模范走进校园与师生交流;通过与企业联合在校园内举办学术科技竞赛,加强行业与学生的互动。013B6447-AE31-46C1-9339-0C8B5DDD370B

通过上述措施:一方面,激发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热情,激励教师进一步结合课程教学挖掘和整理课程工作素材,充实到课堂教学和教材讲义中,并将这些感受和热情带到课堂上,引导学生,鼓舞学生;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加深对专业课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进一步增强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意识,引导学生立足专业,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理解和认识。

(四)促进信息技术助力课程思政,提升师生获得感和专业自豪感

高校信息类专业师生具有较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学习体验兴趣,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思政更容易被师生接受和参与,课程思政的效果较好。而且,信息技术助力课程教学,发挥相应的作用,其正向反馈会进一步提升师生的专业自豪感和获得感,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和技术研发动力,这也促成了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例如,大数据技术可以助力学生学习和思想特点的分析,提高课程思政的针对性;机器视觉可以监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及时提醒教师调整授课安排。

另外,还可以积极利用虚拟现实、半实物仿真等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理工科专业的实用场景和实际效果;基于可视化技术开发虚拟仿真综合实验教学平台,积极拓展实习实践途径,让学生在实操实践中体会信息类专业课,在实际生产和控制中的作用。要依托专业课,特别是专业实践课,在学生亲身体验和对体验结果不断反思并获得个人经验的基础上,逐渐了解、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最终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效。让师生在运用知识中,增进对老百姓的情感、对社会发展的理解,特别是了解社会整体科技水平,既提高自己的国情意识,促进社会责任感,也提高自己学以致用的能力,还培养自己社会认知和交往能力。[8]

四、结语

在信息化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四个自信”,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面对整体科技发展现状,我们既要正视我国科技领域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知耻而后勇,也要积极梳理我国的科技发展史,增强迎头赶上的自信心,辩证而又积极地看待我国信息类专业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和高校辅导员之间要形成育人合力,充分整理和挖掘专业课课程思政工作方面的素材,抓好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关键点,构建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要求的思政工作体系,为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保驾护航,对我国综合科技创新实力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2]王庆环.重教书轻育人问题如何解决[N].光明日报,2017-02-07(06).

[3]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4]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15):11-14.

[5]陈莉,盛遥,谢惜珍.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的理念与方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16):78-82.

[6]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7]李大舟,高健.课程思政融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20):93-96.

[8]余江涛,王文起,徐晏清.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邏辑及其要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4-66.

作者简介:

景鹏,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想政治教育、智能控制、系统工程,邮箱:jing@ustb.edu.cn;

李擎,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优化与监控,邮箱:liqing@ies.ustb.edu.cn;

彭开香,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过程控制、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邮箱:kaixiang@ustb.edu.cn。

Study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Information Talent Training in Universities

Peng JING1, Qing LI2, Kaixiang PENG2

(1.Department of Students Affiar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2.School of Auto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Teachers should teach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hile pay attention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ffect within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uch as automation major, there are a few examples reflec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achievements of China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In the current popular teaching material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especially in the parts of introduction, examples and exercises. Some teachers lack awareness and ability in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Therefore, Party construc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eaching materials should be improved and enriched, while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uld contact with the society deeply and widely. Students would be educated and influenced in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learning. More students can be encouraged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social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while students can be helped to lear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enhance professional confidence and understand social development deeply. Therefore, educational joint force should be formed from teacher profession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 professions, and college counselors. Working materials ab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should be fully explored and organized, while key points should be grasp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should be constructed,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overall requirements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ll these work would be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which can enhance Chinas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ength.

Keywords: Information specialty; Talent training; Autom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编辑:王晓明   校对:李晓萍013B6447-AE31-46C1-9339-0C8B5DDD370B

猜你喜欢
自动化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AGV小车在白酒行业自动化立体仓库中的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配电室无人职守集控站在京博石化的运用
配电线路运行资料管理自动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