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小学思政课研究

2022-06-01 01:32洪小瑜
师道·教研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华教学内容资源

洪小瑜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的原则

(一)历史与辩证相结合原则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道法课应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相结合的原则,同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成长需求、认知水平。开发课程资源时需要科学、客观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去除负能量、腐朽落后的思想。根据对部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梳理发现教材中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具有积极性,是正能量的传递。教材唯一负面资源是来自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该资源只是作为反面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因此,教师在进行资源融入时应该严格进行筛选,既尊重历史也需要辩证。

(二)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原则

經历了创造和发展变化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看待这些精神财富,在开发课程资源时既要继承它也要有所创新,而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拿来就用。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传统习俗“清明节”,教师在教学时既要让学生感受清明节是祭拜祖先、感念祖恩的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也要让学生懂得随着时代的变迁,烧纸钱、放鞭炮等清明祭祖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变化,因此需要变革创新,我们可以采用文明的祭拜方式如鲜花祭拜、云祭拜、居家祭拜来代替。继承和创新才能焕发生命力,与时代接轨,成为推动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认知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儿女的思想理念和行为方式产生深厚影响。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其祖辈生活在中华大地间,他们的行为方式无不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其育儿方式、家庭教育内容带有浓郁的中华民族文化印记,因此引入传统文化资源不能简单将认知与实践相割裂,而应该使教学回归到学生鲜活的生活中,使认知与实践相结合、互动共生。道法教材中有不少地方涉及到传统习俗,如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快乐过新年》、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等关于传统节日,这些课程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家庭活动,在亲身体验实践中感悟传统节日传递出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和内涵。因此资源融入教学要依循认知和实践相结合原则,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才能在学生内心生发,从而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指引学生当下及未来的生活。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的路径

(一)重绘教学目标,精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教学目标是作用力的方向,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而促使学生身心方面发生某些变化。要培养具有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的学生,就必须重新定位绘制教学目标,精准把握培养的方向,从而落实资源有效融入。重绘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具有培养人才的大局意识,善于捕捉资源与教材的融合点,实行深层次精准融入。道法课程中,大部分课程从表面上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相及,很难让人产生联想,如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别伤着自己》让学生了解家庭生活中的不安因素,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融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观念,将教学目标重绘为“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懂得保护自己也是孝敬父母的重要体现。”

(二)创设教学内容,对接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教学内容是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动态形成的素材及信息。道法教师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时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加工、创设,实现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有效对接。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美丽的文字民族瑰宝》,教师可以创新教学媒介,将央视纪录片《史说汉字》、《汉字里的中国人》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教学内容实现对接。

中华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道法课是顺应时代诉求的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发展需求、认知规律、教育教学规律而动态开发和利用。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还需要具备学习力、创造力,力求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更好服务于育人目标。

责任编辑 李少杰

猜你喜欢
中华教学内容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