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人文元素、重塑生命形象,构建《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教育体系

2022-06-01 14:40简仕宏
科学与财富 2022年3期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思政教育人文

摘  要:人文、医学由来已久,二者关系密切,广泛交融,互为影响。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作用突显,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根本,德从何来,如何养德,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引导。医学教育专业性强,培植人文元素,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医学教育,构建“人文-医学-思政”教育体系,是必然趋势,是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

关键词:人文;生命形象;思政教育

人文即人类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人文与医学广泛渗透,关系密切,且源远流长。今天重拾人文现象,旨在重塑生命形象,构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加强学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全国高校纷纷而动,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努力构建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做为医学教育工作者,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医学专业教育中是当前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以基础医学课程《病理生理学》为载体,从人文角度出发,搭建“人文-生命-思政”框架,构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体系。

1.培育与根植。

培育人文种子,根植人文幼苗。下面就“人文”一词做一次扫描。

1.1人文的定义

人文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称。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群体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的主要内容。[1]

1.2人文的基本解释

《童子问易》说:在原始蒙昧时期,人们始终认为“天道左行,地道右迁,人道尚中”,天、地、人是各行其道的。[2]

《易经》认为天地人三才之道可以会通,人们可以向天道、地道学习,以法天正己,遵时守位,知常明变,居安思危,趋利避害,开物成务,建功立业,改变命运的奥秘。倡导人们在尊重宇宙乾坤秩序的前提下,实践人道与天道、地道相“杂”。[3]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 “文明以止,人文也。”指修饰。修饰出美,故曰“美在其中”。

1.3人文的范畴

人文的核心是“人”,只要这个事物的出现跟“人”的活动有关,就可以罗列进来。因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习惯不仅有区域的限制,还有时间上的不同 。这就造成了人们认知上的不同。因此,其产生的文化是不一样的,涵盖面甚广。具体如下:

服饰文化:跟“衣”有关的,包含了人们所有的跟穿着、打扮有关的物品,比如服装、首饰、鞋帽等;饮食文化:跟“食”有关的,包含了人们可以食用或跟食用有关的所有的物品,比如蔬菜、水果、调味料、畜产品、水产品、加工品等;建筑文化:跟“住”有关的,包含了人们所有的可以居住或跟居住有关的物品,比如洞穴、房屋、阁楼、庭院等;交通文化:跟“行”有关的,包含了人们所有的出行或跟出行相关的物品,比如,马匹、车辆、飞机、轮船等;文学或者教育文化:用以帮助人们掌握相应技能,交流、知识的普及、进行大范围活动等具有特殊性质的文化;其他文化:衣、食、住、行之外的文化,比如,商业、管理、宗教信仰、书画、音乐、节日庆典、军事、政治、武术、手工业等。这些文化的产生,是跟人的职业分工有关,跟人的爱好有关。

1.4人文医学元素

从人文领域中寻找医学元素,根植于生命的土壤。由于人文的范畴甚广,可以说包罗万象,林林总总,如何大浪淘沙,狂沙掘金,需要医学教育工作者付出特别的精力和智慧,现以本人灼见,列举如下(表1)。

2.重塑与构建

2.1重塑生命形象

传统的医学教育,几乎很少涉及思政教育,可以说是一张白纸,今天要构建医学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体系,必须来一次变革,那么革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重塑生命形象,给医学课程来一次美颜化妆,来一个新的装扮。探索在课程教学融入人文元素,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党和人民信赖的医学生。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传统的教学目标为:要求学生能够用现代医学模式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解释疾病过程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心理与生理、损伤与抗损伤的辩证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现今,探索建立价值目标:梳理本课程蕴含的人文元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宗旨。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表述如下:

(1)树立“生命至上,健康为本”的大健康理念,以病人为中心,以防病宗旨。通过对“病因学、发病学、发热”中的人文元素的挖掘与学习,使学生认识健康与疾病的定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崇尚健康第一的理念,防病于未然,正确认识疾病的表象与本质,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病人给予正确有效的健康宣教,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2)培育“保护生态、防灾减灾”的新发展观念,倡导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处。通过对“应激,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紊乱,缺氧”的人文元素的挖掘与学习,认识到水是生命之源,氧是生命之本,内环境(细胞外液)的稳定状态是机体赖于生存的基础条件,面对外环境破坏、自然灾害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影响,进一步树立环境保护意识、防灾减灾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伟大意义。

(3)发扬“救死扶伤”人道主义精神,实施急重症的紧急救援、生命支持。通过对“脑死亡、休克、DIC”的人文元素的挖掘与学习,认识到生命诚可贵的意义,面对生命垂危者,不论年龄、性别、种族、地域、贫富,均应积极展开救治,决不放弃任何一丝挽救生命的机会 。

2.2构建课程思政教育体系

经过对人文元素的培育、生命形象的重塑,就此搭建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映射关系框架图,如下所示:

根据人文元素的梳理、生命形象的重塑及专业课程思政的总体框架,以病理生理学总论的八个知识模块为单元平台,找准思政教育的切入点,观察分析即将产生的思政效应(表2)。

3.问题与设想

在构建“人文-医学-思政”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诚然不会一帆风顺,定会遇到种种困难与挫折,但是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路向前,哪怕是迂回曲折之路径,终能到达胜利之地。在路上,思绪万千,豪情满怀。

3.1问题

之一如何找准人文元素,根植生命医学的土壤;之二如何找到医学课程切入点,融入人文元素,构建

参考文献:

[1]陆费逵、舒新城,辞海七版[M],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8

[2]任国杰,童子问易[M],人民出版社,2013.4

[3]于春海,易经[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8

[4]曾斌等,高职护理人体形态学课程思政教育设计与实践[J],解剖学杂志,2020.4:371-374

[5]叶存思等,高职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探索[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5:50-54

[6]段朝燕,护理人文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创新路径初探[J],科教文汇,2020.24:112-113

[7]周志新等,医學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医学教育管理,2020.5:461-464

[8]蒋葳,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护理人文教学中的思考[J],国际教育,2020.9

作者介绍:简仕宏,男,1968.6出生,江西新余人,大学本科学历,副教授,中共党员。主要研究方向:继续教育、基础医学。0C585AF0-5821-44B1-B273-95B397AF6ACB

猜你喜欢
病理生理学思政教育人文
人文
人文绍兴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慕课教育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展望
人文社科
浅析《病理生理学》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