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成效评价方式研究

2022-06-01 14:43兰飞
科学与财富 2022年3期
关键词:专业课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兰飞

摘  要:现目前,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响应国家的号召,我国各高校纷纷掀起了在专业课中实施课程思政的热潮,但实施后的成效怎么样,却还没有系统性的评价方式以对其进行评价。本文就此以高职院校为例,分析了当前我国各高校实施课程思政的具体情况、专业课中实施课程思政后成效评价方式的研究意义与价值体现,提出了专业课中实施课程思政后成效评价的具体方式,这对高职院校对其实施课程思政后进行成效评价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成效评价

0引言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如何落实“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这一要求,需要教师主动转变思路,开启“课程思政”建设,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占比学生在学校整个课程的大半部分,在专业课中实施“课程思政”,不仅可以将专业知识技能与相应的职业道德素养等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工匠精神、爱国情操等,还可避免专业课单讲专业知识技能或思政课单讲思想政治理论以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产生厌恶反感情绪,这对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是大有裨益且事半功倍的。

既然在专业课中实施“课程思政”具有如此大的好处,目前,我国各高校纷纷开展了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改革。纵观各高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改革情况和调研分析大量相关的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文献资料及研究成果,大部分都聚焦在课程中如何开展“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及方法上[1],而对于“课程思政”实施后的成效如何?目前并没有一套系统性的、可操作的评价方式。然而课程考核评价又是整个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极有必要研究和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成效评价方式,以对高职院校专业课中实施课程思政后的成效进行合理的评价。

1研究意义与价值体现

针对高职院校专业课中实施课程思政后的成效评价方式进行研究,其研究意义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课中实施课程思政后的成效评价方式的构建,可以为“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检验提供依据

针对高职院校中的专业课教学,其课程教学不仅要关注教学的过程,还需关注教学的结果,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反映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针对高职院校专业课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效果,可通過构建对应的成效评价方式,以对其进行检验。根据检验评价结果,教师可较为准确的把控课程思政实施的成效与缺陷、发现问题与不足,并及时合理的调整其“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与重点,进行查漏补缺,以期望达到对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全面培养。

(2)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虽然目前在我国各高校的专业课教学中,“课程思政”改革正开展的如火如荼[2],但由于认知水平和能力限制,使得相当数量的专业教师很迷茫,不知道“课程思政”到底应建成什么样子,不清楚课程思政元素有哪些、应该如何去挖掘课程思政案例与元素,以及专业课中开展“课程思政”到底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思想与素养等。“课程思政”成效评价方式的构建,系统性地展示了“课程思政”应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思想与素养,应该如何去进行考核等,这将给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3)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成效评价方式的建立,是促进课程思政良好实施的必备条件

构建“课程思政”成效评价方式,可对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进行有效检测。课程思政是否开展、如何开展、开展后效果如何等一系列的问题缺乏了具体的评价都无法回答,因此构建完善且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成效评价方式是促进课程思政良好实施的必备条件。

2课程思政实施成效评价特点与难点

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中开展课程思政已是大势所趋,但开展后的效果如何,以及怎样去评判高职院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改革后的结果,都需要具体的评价方法与措施以对其实施成效进行评价。然而,既然其成效评价如此重要,纵观课程思政相关的现阶段研究成果,却没有比较科学合理且较为完善的成效评价方式或体系对专业课中开展课程思政后的成效进行评价,究其原因,主要是课程思政实施成效评价的自身特点及难点所致。

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与理论分析,总结得出高职院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成效评价特点与难点如下:

(1)评价内容的多元性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方面内容中,主要包括了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其中思想观念主要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点主要是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主要是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了更好的在专业课中开展课程思政,业内各研究者和实施者将课程思政的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如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张智强教授以《中药学》课程为例详细介绍了专业课中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细划为6大类86项[3]。由此可以看出,针对专业课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成效进行评价,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其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决定了其评价的复杂性与难度。

(2)评价范围的模糊性

在高等院校的课程开设中,既有通识的公共基础课,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又有相关的专业课程。而通过课程思政所培养的学生道德修养、爱国意识、职业素养、个人品德等方面的素质又是一个隐性教育与长期教育的结果,它不像专业课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显性教育,很容易进行评价范围的划分与结果的测验。因此,针对专业课中开展课程思政进行成效评价还具有评价范围的模糊性特点,这一特点也造成了其成效评价的困难。

(3)评价周期长

根据教育部2020年5月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了培养学生达成上述目标,以及检验学生通过培养是否达成上述目标,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比如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操守等都是在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才能较准确的体现出来,这时候再去评价课程思政在这些方面的成效才有意义。课程思政成效评价基本是贯穿于学生从大学入学、在学期间、毕业后从事工作等的全过程,整个评价周期较长,不同的阶段应倾向于不同内容的评价,这也是课程思政实施成效评价的一大特点,同时也是造成其评价较难的一大难点。

3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成效评价方式构建

针对高职院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成效评价方式的构建,可从“课程思政”实施成效评价指标库的构建、多员全过程评价内容与方法的设计、多视角成效评价机制与评价结果判定方式的建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构建,形成“一育三维三度”的“课程思政”实施成效评价方式,具体如图1所示。

(1)根据“课程思政”的内涵与目标,构建高职院校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成效评价指标库

“课程思政教育”是“一育三维三度”中的“一育”,体现了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的具体内涵。通过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的特点、国家对高校人才德育培养的目标、社会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等进行调研与分析,构建高职院校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实施成效的评价指标库。

针对高职院校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实施成效的评价指标库的构建,可采取如下方法与步骤进行构建[4]。

首先是初步拟定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库的构建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通过与专业从事思政课程的教师共同协商讨论,初步得出专业课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成效指标库。

其次是对评价指标库的检验与筛选。将上一步得到的评价指标库初稿做成调查问卷的方式发放给同行教师、学生、企业等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反馈的结果进行收集与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评价指标库初稿进行相应的修改。

再是对评价指标库的细化与完善。将修改后的课程思政实施成效评价指标库交予课程思政领域的专家进行审核,然后再根据专家审核后的意见,进一步的对课程思政实施成效评价指标库进行细化与完善。

最后是对评价指标库的实践与不断改进。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针对前述所构建的课程思政实施成效评价指标库需纳入高职院校实际的专业课中进行实施和检验,通过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实践后是否能进行各项指标的评价,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進而对课程思政的实施成效评价指标库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最终形成一套合理且完善的针对高职院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成效进行评价的指标库。

(2)以“评价指标库”为基础,设计人才培养和发展全过程各阶段的成效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

人才培养和发展的全过程主要包含教学培养过程、在学期间和毕业后职业发展三个阶段[5],是“一育三维三度”中的“三维”,强调了人才培养成效要从人才培养和发展的全过程进行考察。在整个成效考察过程中,需考虑内部和外部、个体和群体、客观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分别对授课教师在教学培养过程阶段,其他学生、辅导员、专家在在学期间,企业在学生毕业后职业发展阶段,以及家长贯穿上述三个阶段,进行“课程思政”实施成效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的设计。

(3)以“三度”为导向,建立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成效评价机制,并确定评价结果的判定方式

成长度、发展度、贡献度是“一育三维三度”中的“三度”,体现了成效评价的导向。其中的“成长度”是指学生在接受课程思政教育后,在德育方面的成长幅度,可通过对学生在受教育前、受教育后分别进行考察评价得出;“发展度”是指受课程思政教育的学生,毕业就业后职业发展的能力和状况,可通过用人单位对其考察评价得出;“贡献度”是指学生在被课程思政教育后,为社会建设服务贡献的程度,可通过对学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在岗位上的贡献度等方面评价得出。

根据多员、全过程、多视角的评价反馈资料,结合评价结果判定方式,得出最终的成效评价结果。

4.结语

针对高职院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成效评价,必须理论与实际结合。实践证明,通过采用本文所提出的成效评价方式,不仅可以对专业课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成效进行评价,还为高校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融入指明了方向。这对后续开展高职院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成效评价研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阳, 邓璐娟. "互联网+"背景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18(2):2.

[2] 谢振旺. "课程思政化"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现代职业教育, 2018(14):1.

薛维峰.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分析[J]. 海外文摘,2021(5):58-59. DOI:10.12331/j.1003-2177.2021.05.027.

马骥.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 知识经济, 2021(12):2.

赵静, 谢晓洁. 构建独立学院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9(5):5.

支撑课题:

2020年 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项目内容:高职院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成效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20-GX-033。

2020年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内容:“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专业群模块化教学模式及实践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031。

2019年 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内容:“大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课程项目化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GX-512。

猜你喜欢
专业课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