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视域下的巴黎公社运动

2022-06-02 05:02夏霖王俊勇
学理论·下 2022年2期
关键词:空间思维

夏霖 王俊勇

摘 要:空间思维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是对以时间为主线的历史研究方法的重要补充。《法兰西内战》不仅是研究巴黎公社革命运动的重要文献,也是探析马克思空间思维的标志性著作。《法兰西内战》对巴黎公社的分析不是着眼于其历史发展过程,而是从“生存空间的争夺”“空间形态的转型与重塑”“空间秩序的冲击”三方面入手,考察空间视域下的巴黎公社运动。深入把握马克思空间思维,并据此开辟新的研究和思考途径,是对历史事件最好的纪念。

关键词:空间视域;空间思维;巴黎公社;《法兰西内战》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02-0034-03

以时间为主线的思维偏重于研究事件的历史发展过程,考察事物的前后变化;以空间为主线的思维更多关注事物在特定区域内的空间特征,考察其对社会形态的影响力。长期以来,时间要素的历史思维在社会研究方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20世纪60年代以来,空间思维的研究模式逐渐引起学者重视。然而,对于马克思的思想中是否兼具时空思维,学者们莫衷一是。以列斐伏尔、哈维等为代表的西方学者认为,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偏重于历史思维的使用,其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缺少空间理论的分析,存在“空间缺场”“时空失衡”的弊病。不可否认,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提出“空间理论”的确切概念,但他们的经典著作中蕴含了丰富的空间思维。《法兰西内战》(以下简称《内战》)是马克思继《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后发表的又一影响深远的巨著,百余年来,国内外对其研究热度从未降低,但多是围绕“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等角度展开,对其中特有的空间思维关注较少。在此,笔者尝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内战》的空间思维为视角开辟新的思考途径,以期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内战》在马克思空间逻辑体系中的地位

马克思的空间思想以实践为基础,以资本扩张为逻辑起点,以社会空间形态更替为表现形式,以人的自由解放为最终目标。自然存在的空间在人类实践活动的作用下分化为物理性空间和社会化空间。人类历史性的实践活动对社会空间进行着空间的结构构造,它在创造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的同时,架构起社会化的空间大厦,推动社会的发展。社会历史进程的演进,其实质即社会空间中的实践发展变化的结果。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人类于具体可视的社会时空中实施的一系列微观实践活动,改变了宏观世界的面貌,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1871年3月18日清晨,巴黎为‘公社万岁!’的雷鸣般的呼声惊醒了。”[1]52巴黎公社运动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实践,是工人阶级首次打破旧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工人政权的伟大尝试,是工人阶级尝试建构新的社会空间格局的伟大壮举。

《内战》是马克思在空间视域下对巴黎公社革命实践的解读,是马克思空间思想的逻辑体现。恩格斯曾盛赞《内战》令后来关于论述巴黎公社问题的“全部浩繁文献都望尘莫及”[1]3。马克思在著作中没有对巴黎公社革命运动进行历史性分析,而是以其睿智和犀利的眼光,凭借自己长期以来对法国社会现实的关注,站在一个空间高度上对这场兼具偶然性和必然性的革命运动的俯瞰。在笔者看来,《内战》处于马克思空间思维形成的关键节点,这不仅是因为马克思在书中对其空间思想的进一步阐发,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在《内战》中首次突出论述了革命实践对社会空间的影响。马克思虽然较早认识到空间的社会性,但相关论述多体现于“资本——空间——资本”的相互关系,而《内战》集中笔墨描述了革命实践对社会空间形态发展变化的重要意义,这是《内战》在马克思空间思想形成过程中的独特所在,也是促使马克思空间思维逻辑不断完善的关键。

二、社会空间的争夺

巴黎公社革命运动的爆发即法兰西内战的开始,而内战又是普法战争某种程度上的继续,是由前期普鲁士王国和法兰西第二帝国“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转换为普法资产阶级与法国工人阶级“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普法战争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地理空间的争夺,起源于政客对更大社会政治空间的觊觎,战争后期这一斗争则转化为资本占有者對资本生产者生存空间、权利空间的压榨。“内战”本质上体现的是阶级利益的斗争,是阶级利益空间的争夺。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了阶级的起源、实质和划分标准,“将阶级定义为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地位不同的社会集团”[2],表示不同群体与生产资料之间所形成的特定关系。工业革命完成后,机器大工业生产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加速了世界空间的一体化进程,将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空间的分化,“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3]资本主义性质的工业生产和空间交往完成了对社会化空间形态的重塑,同时形成对社会空间的分割,生产资料、资本财富的集中使世界空间日益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空间形态——由生产资料生产者所组成的无产阶级空间和由生产资料占有者所组成的资产阶级空间。阶级空间不是纯粹的社会空间,而是带有浓厚的经济色彩、强烈的政治意图和明显的意识形态,显现出空间地位等级性的社会空间。

巴黎公社运动的爆发是工人阶级对代表金融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当权者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来换取本阶级利益的丑恶行径的愤怒反击。战争背后是不同力量在社会空间中的较量,是阶级利益在空间范围内扩张、角逐的样态展现。无论是对于渴望通过军事手段实现帝国统一的普鲁士,还是对于急需通过对外战争转嫁国内矛盾以稳定政权的法兰西,他们都企图借助一场王朝战争挣脱空间束缚,实现阶级利益在欧亚大陆的空间扩张。普法战争后期,战争的局势发生了变化,战争性质也发生了反转——普鲁士军队成为侵略者,开始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而巴黎成为正义的、国家主权的捍卫者。普军对巴黎的围困,暴露了普鲁士王国在战争伊始就打好的如意算盘——借手法国发动战争,打击法国,谋求德意志帝国统一,为本国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争取最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然而,这不是简单的冷兵器时代统治空间的争夺。帝制覆灭,共和政权建立,新生政权却被投机分子窃取。“国防政府”还未上台就已经阴谋策划投降。它没有组织政府军抵抗长驱直入的普鲁士军队,反而千方百计防备、限制、打压人民自卫军,甚至计划把镇压国内人民的抗争作为对普鲁士投降的献礼,以此换取普鲁士王国对反动政府的承认,保存自身统治权。马克思精辟地论述了“国防政府”的反动举动:“巴黎战胜普鲁士侵略者,就无异是法国工人战胜法国资本家及其国家寄生虫。国防政府在民族义务和阶级利益二者发生矛盾的时候,没有片刻的犹豫便把自己变成了卖国政府。”[1]34“国防政府”一次又一次地反动卖国行径彻底激怒了法国人民。3月18日凌晨,巴黎公社起义爆发。

巴黎公社运动是巴黎人民面对内忧外患的国家危机自发组织的卫国战争。如果说普法战争起源于地理空间的争夺,那内战的爆发、公社的建立,则是法国人民对生存空间的争取,是法国工人阶级与法德资产阶级对阶级生存空间的争夺。它表明随着无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打破旧的空间壁垒,重塑新的社会空间,从而争取更公平的生存权利和更多的政治权利。

三、空间形态的转型与重塑

社会空间形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中,实践活动塑造着社会的空间形态。社会历史的发展同步展现社会空间形态的变化,二者从根本上说都是人类实践活动对世界空间改造的结果。然而改造世界、构建社会空间的实践不全是温和、渐变的手段,也存在手握铁器、混杂血腥的斗争。巴黎公社的建立令法国社会见证了短暂的社会空间的转型,这一转型是新型民主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形式代替旧国家机器的光辉典范,是新世界的建立、旧世界的消亡。

社会空间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形成不同的社会结构类型,呈现社会形态在不同时期的特殊性。“社会形态的演变归根到底不过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空间结合方式变化。因而,当把‘空间’理解为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关系及其变化时,我们便不仅抓住了空间的‘社会’内容而且抓住了空间的‘历史’演变。”[4]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建立的政权,公社所实施的一系列社会改革措施都是为实现社会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当然,从严格意义上讲,公社不能算作某一种社会形态,但是公社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所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向世界展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新的社会空间布局样式。

巴黎公社对空间形态最大的塑造即马克思所指出的公社将把“‘国家’迄今所吞食的一切力量归还给社会机体”[1]58,并以此反驳公社是对旧社会生活形式的抄袭的说法。公社组织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历史创举,在于实现“一种以人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治理方式”[5]。首先,“公社的第一个法令就是废除常备军而用武装的人民来代替它”[1]55。作为国家强制力代表的军队不再是压迫人民的武装力量,而变成人民自己的武装,警察也变成了可随时撤换的负责机关。资产阶级惯用的实施阶级压迫的工具还有法院、法官,而在公社建立的政权中,法官也同普通公务人员一样,不再是政府的私人工具,对选民负责。公社对军队、警察、法院等的改造充分说明无产阶级不再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而是尝试将旧的国家机器打碎,建立代表工人阶级和人民的新政权。其次,公社废除“旧政府物质权力的工具”后,“立即着手摧毁精神压迫的工具”[1]56,并且规定人人可以享受学校的教育资源,不受政权干涉。“人——社会——国家”新型“社会关系空间”的建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化空间的重塑,二是个人生存空间的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个人空间与社会化空间矛盾重重,人在空间、权力和自由中的关系是非对称的。”[6]公社对社会空间的重塑不仅体现在整体对社会空间形态的改造,更重要的是承认个体空间的存在,个人空间的建立和认可从本质上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对劳动者个人空间的限制和压榨,承认个体空间的存在是对人生存权利、政治权利的尊重。只有当个人空间与社会空间实现更大程度的吻合,才能实现权利在空间中的自由转移。

四、空间秩序的冲击

巴黎公社革命是一项划时代的社会实践,它第一次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工人阶级自己的政权,它在短短72天内对民主型社会的塑造犹如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进行的一场炸裂,打造出一个崭新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言,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1]81。巴黎公社以其对社会空间的重塑形成了对资产阶级所建立和维护的世界空间秩序的一次强大冲击。

巴黎公社的实践验证了马克思打碎旧国家机器的论断,并将这一科学推论从理论变为了现实。巴黎公社式的政权本质上是人民政权,具有伟大的历史首創精神。这是与资本主义社会最本质的区别。大资产阶级、金融贵族在这个新生的社会空间中第一次和普通的劳动群众处于平等地位,他们没有特权,要接受社会秩序的约束,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公社将所有公职变为工人的职务,不再属于“特殊阶层”。公社对资本主义社会空间秩序的冲击不仅只是存在于政治上层建筑层面,更深层次上是触及决定社会空间大厦架构的经济基础。“大规模的有组织的劳动,生产资料的集中,这是无产阶级追求的希望,也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物质基础……”[1]101为此,无产阶级必须要把劳动从阶级统治、阶级剥削的手段变为自由联合的劳动形式,也就是说,“无产阶级专政的新政权要承担起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重任”[7]。生产资料所有制表示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形式,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只有当劳动者能平等占有社会生产资料的时候,人与人才能处于平等的地位。当把用于奴役和剥削劳动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资料、土地和资本变成自由集体劳动的工具时,当全社会的合作社可以按照计划进行全国生产从而控制生产交换状态时,社会主义甚至是共产主义就有可能实现。“通过把一切劳动资料转交给生产者的办法消灭现存的压迫条件,从而迫使每一个体力适合于工作的人为保证自己的生存而工作,这样,我们就会消灭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唯一的基础”[8]242。紧接着,马克思指出要实现这种变革“必须先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尽管公社未能完成对生产资料性质的改造,但是公社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这为后期无产阶级争取社会解放的斗争提供了启发。

巴黎公社所实现的对资本社会空间秩序的冲击已经超越了当时的法国、历史的法国。巴黎公社革命深刻影响了俄国的社会革命道路,指引着列宁对俄国社会建设的选择。列宁是巴黎公社革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对巴黎公社的研究加深了列宁对俄国社会现实的认识,并最终决定“俄国革命要沿着巴黎公社开辟的道路前进”[9]。“俄国1905年革命和1917年革命在另一个环境和另一种条件下继续着公社的事业”[10],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是巴黎公社未竟事业的继续,是公社精神在更广阔的空间的发扬。列宁参照巴黎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创制苏维埃政权,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30年后,大批无产阶级政权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来,形成一股新生力量,成为与资本主义社会分庭抗礼的新型政权,它们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世界的发展进程。

巴黎公社改变了法国,改变了欧洲,也改变了世界空间格局;它不仅属于19世纪的历史,也影响了未来世界的发展。巴黎公社是一个特殊的国家政权,但是它的出现在资本主义社会成功开辟出一块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空间,公社由此也成为划分世界政治板块的起点。

五、结语

《内战》是马克思对巴黎公社革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11],是理解巴黎公社运动的科学的理论专著,其庞大的知识结构、深厚的政治底蕴、严谨的思维方式使之成为继《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之后影响深远的又一巨著。探究马克思在《内战》中运用的独特的空间思維模式,考察革命运动对社会空间发展变化的推动力,不仅仅是对西方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偏重历史思维研究忽略空间逻辑观点的积极回应,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继承和发展的时代要求,更能为当下建立社会空间治理体系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深入挖掘、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空间思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杨河.马克思主义简明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李维意.试论马克思空间哲学的当代建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40(6):65-71.

[5]李惠斌.马克思《法兰西内战》研究读本[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6]黎庶乐.唯物史观空间话语的当代转换[J].世界哲学,2019(4):24-31,160.

[7]陈明凡.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读《法兰西内战》[J].高校理论战线,2008(7):8-14.

[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恩列斯论巴黎公社[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9]吴日明.巴黎公社起义与十月革命道路的选择[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9(2):8-12,89.

[10]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张树森.巴黎公社与《法兰西内战》[J].内蒙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1):6-11.

猜你喜欢
空间思维
浅谈影响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原因和创新途径
谈立体构成的制作对三维空间思维的培养
关于《画法几何》授课方式多样性的探讨
强化空间思维与构建能力培养的“工程制图”课程实训教学改革
强化空间思维与构建能力培养的“工程制图”课程实训教学改革
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空间思维
基于空间思维拓展的风景园林专业设计基础教学创新
构建灵动的美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