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肺结节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

2022-06-02 06:08刘红梅王维建
保健文汇 2022年2期
关键词:实性标志物影像学

文/刘红梅,王维建

随着人们对健康关注度的加强,健康体检、疾病诊治等呈逐年上升趋势。肺部影像学检查作为健康体检以及诸如呼吸内科、胸心外科等专科的常见、常规检查手段,对肺部疾病的筛查、治疗等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随着肺部影像学检查的增多,肺结节的检出率也显著增多。肺结节目前的预后与病情相关,急性起病者,经治疗或自行缓解,预后较好,而慢性进行性,侵犯多个器官,引起功能损害,肺广泛纤维化或急性感染等则预后较差,死亡原因常为肺源性心脏病或心肌、脑受侵犯所致。目前,国内外有关肺结节的诊断、治疗研究较多,发展突飞猛进,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X 线胸片、CT、磁共振成像(MRI)等可以检出肺结节,CT 检查有着其高空间分辨率及成像方便快捷等优势,成为肺结节检出方法的首选,而对于多次随访者,考虑辐射的危害,可以选择低剂量高分辨率的CT。

疾病的治疗效果除了与病情、医疗水平等有关外,还与患者的依从性有着极大的关系。目前国内外有关肺结节的管理大多无系统性,均靠患者的“自觉性”或医生的“再三叮嘱”。然而,患者大多对于不是癌症的肺结节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与确诊肺癌的患者相比,肺结节的复诊率显著降低,而后续的活检甚至是手术治疗也并不理想。因此,更有效地管理中高风险肺结节患者,成为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6 年1 月至2021 年1月在本院呼吸内科、胸心外科、体检中心等诊断为肺结节的患者进行中风险评估,将筛选出的中高风险肺结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同期200 例复诊次数为0 次和200 例复诊次数≥2 次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纳入标准:(1)诊断符合《中国肺部结节分类、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 年版)》中有关肺结节的定义,边界清楚、影像学不透明的、直径小于等于3 厘米、周围完全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单发或多发的肺部结节,不伴肺不张、肺门肿大和胸腔积液(2)患者个人资料完整,年龄、性别、职业(含职业暴露)、吸烟史、肺部疾病史、肿瘤史(含个人和家族史)、联系方式完整。(3)肺结节资料完整,包括结节大小、部位。

研究对象剔除标准:(1)联系方式无效或3 次及以上联系无果者。(2)合并严重精神病。

1.2 方法

采用X 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进行诊断,设置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60mA,层厚:1.0mm,层距:1.0mm。扫描期间,患者需要保持仰卧位,同时要求患者深吸气后屏息,在屏息期间,从患者的肺尖扫描到其肾上腺。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肿瘤标志物、是否存在吸烟史、是否存在家族史),比较两组患者的肺结节指标(肺叶分布、结节性质、结节大小、结节界限是否清晰、是否存在分叶、是否存在血管集束征)。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无序资料组间对比采用卡方检验,有序资料组间对比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组间对比采用t 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情况

复诊次数为0 次的患者和复诊次数≥2 次的患者,其性别、年龄、肿瘤标志物、吸烟史、家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情况(x±s)[n(%)]

2.2 两组患者的肺结节指标比较情况

复诊次数为0 次的患者和复诊次数≥2 次的患者,其肺叶分布(左肺上叶、左肺下叶、右肺上叶、右肺中叶、右肺下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结节性质(纯磨玻璃、部分实性、实性结节)、结节大小(≤5mm、6-10mm、11-20mm、21-30mm)、结节界限是否清晰、是否存在分叶、是否存在血管集束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肺结节指标比较情况[n(%)]

3 讨论

肺结节患者的特征:肺结节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通常会通过体检发现。一项美国的筛查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低剂量的CT 检查,能够将肺结节患者的总死亡率降低。还有研究表明,40 岁以下的患者发病率较低,40 岁之后发病率急速上升,在80 岁至84 岁期间,发病率最高。以往对于早期肺癌的认知缺失,一旦发现,即为中晚期。有学者表示,肿瘤标志物在肺癌早期筛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本次研究中肿瘤标志物的阳性占比较低。其他研究人员表示,肿瘤标志物联合影像学特点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能够利于正确诊断。

肺结节分布特征:肺结节能够在任意肺叶中发生,本次研究中,肺上叶的结节数量最多,其原因尚待深入研究。肺结节可以分成纯磨玻璃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实性结节。本次研究中,纯磨玻璃结节以及部分实性结节数量较多,且肺结节的大小主要为6-10mm 以及11-20mm。以复诊次数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复诊次数为0 次和复诊次数≥2 次的患者的肺结节的大小、性质、结节的界限是否清晰、是否存在分叶、是否存在血管集束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由此可见,肺结节的大小、性质、结节的界限是否清晰、是否存在分叶、是否存在血管集束征能够决定复诊次数。

综上所述,肺结节患者需要做好复诊工作,才能够提升患者的诊治效果、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实性标志物影像学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肿瘤标志物的认识误区
什么样的肺结节最危险
提高CAXA制造工程师课堂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非典型影像学表现
CT用于良恶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患者诊断中的特征分析
肿瘤标志物正常不等于没有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