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电视节目的融媒化传播

2022-06-04 14:20刘焱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6期
关键词:传播

刘焱

【摘要】新闻工作者必须对融媒体时代的特点及影响有全面认识,并积极探索电视新闻传播融合的有效途径,切实促进媒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以下对文化类电视节目的融媒化传播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类电视节目;融媒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6.050

融媒体是现代媒体行业发展的必然趨势,能够在短时间内向大众传递信息,满足大众对于信息的个性化需求,打造了更加公开、开放且透明的媒体环境。新闻包含三大重要因素,包括时效性、准确性和真实性,核心要素为真实性,记者新闻采访是媒体的载体,也需要满足新闻的三大要素。当前在融媒体环境下记者的新闻采访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降低了工作效率以及新闻采访内容的吸引力。因此,记者必须要对新闻采访工作模式进行调整,将现代化媒体发展理念融入到工作中,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出合适的新闻采访机制,不断发展自己、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1. 融媒体定义和特点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宣传理念。融媒体是一种理念、一种方式,它能够把以往传统媒体的新闻采集方式、优势结合新媒体技术进行资源整合,加快新闻采集、编辑、宣发,将新闻的时效性发挥到最大化。

2. 融媒化传播的优势

2.1 传播效率较高

微信、微博以及QQ作为当前影响力较大的社交软件,其拥有着十分巨大的用户基础,这也为社交媒体的开展传播提供了便利。而在近几年短视频的高速发展进程中,相对于微信以及微博中文字与图片的传播方式,这种视频与音乐的形式具备着更加强大的吸引力,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的出现,使得新闻内容具备着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具备着显著的趣味性、创造性特征,并且这种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阅读习惯以及审美需求。主流媒体进入到短视频平台之中,能够将自身优质的内容素材与短视频平台当中丰富的模块结合在一起,还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加方便、优质的传播体验,为融媒体时代下新闻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2 新闻覆盖面更广,提高民众参与性

移动媒体终端的出现,推进了社会化的进程,人们随时随地都能了解到新闻信息。不止如此,接收到的新闻更加多样化,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关注的新闻热点,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播什么看什么、印什么看什么,原有的新闻传播模式被打破。越来越多的信息在网络中发布,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同时,移动信息终端的便捷性也提高了人们参与社会事件讨论的积极性。新闻覆盖面更广,更加贴近生活,极大提高了民众的参与性,形成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2.3 用户黏性较强

随着社交平台的高速发展,再加上群众日常生活方式以及意识形态上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利用短视频来获取信息,这一点在年轻群体当中尤为突出,其投入到社交媒体当中的注意力也在持续提升。同时,群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多样化,这也使得传统媒体的收视率以及发行量不断降低,而通过采用短视频的方式来传播数据信息,就可以实现高效、灵活的传递。举例说明,影视的新闻类节目《新闻联播》,其在2020年的收视率仅仅只有14%左右,其中大部分以农村人员以及退休人员为主,年轻群众所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少,由此可见,即便央视新闻为我国主流的电视媒体,但其在年轻人之间的影响力也在不断下降。而抖音等短视频社区,通过自身音乐与视频有效结合的形式,以及丰富的内容与碎片化传播方式,受到了群众的广泛青睐,并且有着极高的用户黏性。

3. 存在的问题

3.1 媒介审判,缺少人文关怀

法制新闻报道在涉及社会热点问题时,公众对其关注度就会相应增加,在融媒体快速传播过程中,有些报道急于求成,当案件还没有最终定论时,就将掺杂主观意志的报道进行刊发,在事实真相还未挖掘出来之前,媒介先审判就会诱导公众产生更多的舆论,进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此外,法制新闻报道容易误导公众对过失人进行神化,过度夸大其负面影响力,缺少人文关怀,尤其在涉及对未成人的报道时,有些法制报道无形中侵害了未成年人的权益,给其日后的成长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霾。

3.2 管理理念落后

记者新闻采访管理方面存在着理念落后的问题,管理理念普遍和社会存在脱节的问题,从而导致节目操作以及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随意性的问题。软文化体系尚未成型,无法对记者的行为进行约束,使得记者缺少提升自身、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

3.3 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准欠缺,相关培训较少

法制新闻报道从业人员不同于其他类的新闻报道人员,对采编人员的要求应更高。但现实中由于工资待遇、个人意愿、学校教学等原因造成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水准的人并不一定会从事法制新闻报道。例如在学校教学中,新闻专业的学生会从大范围基本理论进行讲解,对涉及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讲解并不精湛。而往往精通法律专业的人才又大多选择律师等职业,因而在法制新闻采编队伍上就存在职业能力不足以及专业知识水准欠缺等问题。

4.文化类电视节目的融媒化传播途径

4.1 宣发引流制造期待

在当今融媒化传播过程中,节目可以利用网络各种平台和途径实时进行宣传预热,引发观众兴趣、制造话题热点、积攒受众流量。同时,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崛起,我国目前的短视频用户规模接近9亿,约占网民总数的90%,除微博、微信公众号外,通过短视频进行宣发引流成为节目推广的重要手段。文化类综艺节目内涵丰富,一般都具有较多的知识点,同时又有专家和艺人加入,为片段式短视频剪辑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空间,节目的精彩片段、幕后花絮、拍摄过程、彩排演练等都可以被制作成短视频进行传播,引发受众对节目的关注和收视期待。此外,由于短视频制作流程相对简单,节目精彩内容还会被一些视频博主及粉丝进行二次剪辑和创作,制作成风格多样的短视频进行再次传播,从而打造节目品牌、增加受众黏性。

4.2 高度重视政治新闻解读的严谨性

无论何种媒体机构,在解读政治新闻时,都需注意不能等同于时事新闻的解读。政治新闻解读的前提是传播者本身对新闻具有准确的认识和科学的掌握。网络平台监管要适度放宽自媒体对政治新闻解读的权限,拓宽受众了解政治新闻的渠道。解读政治新闻,要站在科学、客观的立场上,要以党的要求为根本去服务受众。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受众对政治新闻的刻板印象,逐渐培养更多政治新闻的黏性受众。

4.3 综艺模式理趣交融

信息传播的最终目的是将信息传播给人,若想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传播内容需要具有媒介平台和传播受众的符号普遍性。在传播过程中,传者和受者双方共享那些他们共同感兴趣的信息符号。尤其在新媒体语境下,只有当传者和受者的兴趣爱好统一时,这样的传播才是最有效的。目前,文化类电视节目虽然仍以扩展文化知识、提升观众审美为目的,但为了使节目更具传播效果,娱乐元素被充分地运用到节目当中,真人秀、打擂台、竞演等综艺模式的出现,使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服务性、趣味性不断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收看,并不断辐射全年龄受众。

4.4 创新新闻内容传播形式

在信息爆炸的形态下,新闻信息更加强调“内容为王”,这也是新闻媒体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因此,利用新闻短视频进行信息传播时,应当注重对内容和形式的优化和创新,特别是注重优质内容的挖掘和展现,始终抓住新闻观众的兴趣点,激发其关注的兴趣和欲望,达到新闻信息传播的目的。以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庆祝活动报道为例,新华社推出了微电视《红色气质》,利用时长不到十分钟的影片,全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其中舍弃了传统“录像+文献”的记叙方式,而是大量应用了特效和照片档案,创新性的复原了党的发展故事,并利用3D技术对历史人物、事件进行还原,打造出“老照片+特效”的全新模式,给予了观众极强的新鲜感,加上多场景、多转场、多角度的呈现方式,无疑赋予了新闻短视频更大的魅力。

4.5 创新融合发展理念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必须创新发展理念,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目前,大多数电视台新闻传播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从业者在面对融媒体的挑战时,还以传统思想观念传播新闻,无法在第一时间作出改变。为了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在不断崛起的新媒体和自媒体包围下立于不败之地,电視新闻传播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新闻传播理念。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关注用户需求。融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用户更加倾向于通过快捷的网络来了解新闻。电视新闻必须意识到融媒体时代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以满足受众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受众满意度为目标。电视新闻工作者应秉承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工作理念,与受众加强互动交流,收集、分析、接纳受众反馈的建议。第二,平等互助原则。每个人在融媒体时代都是新闻传播的主体,是信息的提供者和接收者。在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电视新闻应摒弃单向传播模式,形成互动传播模式。

融媒体的发展,促进传统媒体不断进行改革创新。融媒体的发展使新闻传播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将传统媒体在内容方面的优势和新兴媒体在传播、技术等层面的优势进行有机结合。将传统媒体的优势运用到新兴媒体的信息内容采编及品牌运营中,并引进先进传播技术、培养专业人才、提升运营能力,有效遏制负面信息与网络谣言带来的不良影响,不断搭建新的交流平台、拓展新的互动模式、构建新的传播渠道,从而创新舆论引导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冰慧.融媒时代,传统媒体对新闻视觉化的尝试[N].汕头日报,2020-07-14(004).

[2]王璇.融媒时代数据可视化对新闻传播的影响[J].记者观察,2020(05):13.

[3]郭全中.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进展、难点与对策[J].新闻爱好者,2019(07):14-19.

[4]魏翥凡.广播融媒化变革的意义[J].中国广播,2019(02):62-64.

[5]周芳.融媒体时代新闻直播节目的优势及发展初探[J].采写编,2018(04):96-97.

猜你喜欢
传播
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与对策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