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022-06-04 19:46姬培
求知导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姬培

摘 要:核心素养教育目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需重点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灵活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其方法新颖,有助于梳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并掌握知识。基于此,文章以思维导图为核心,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为主要内容,从学习思维、课堂适用、教学效果等方面分析思维导图的应用优势,并结合教学案例,分别构建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同时,基于教学实效性,分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

初中道德與法治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征。随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提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与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新的教学要求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应顺应教育发展趋势,引进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工具,打破传统课堂教育的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有效。从核心素养发展的角度来看,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较高的实践价值,可以促进初中生学习意识的形成,将知识点衔接和贯穿起来,让学生具有较好的自我认识与自我管理能力,发散思维,勤于反思。尽管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一定的实践成果,但与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不足,该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1]。基于此,文章以思维导图为核心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教学建议如下。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有助于将学习思维贯连和具体化

思维导图最核心的优势是能将各级关系分别通过思维形象化,用层级图像表现出来[2]。思维形象化的方式多样,可以由一个节点可向外发散无数节点,通过节点之间的关联,梳理节点之间的关系,强化思维记忆。作为新型教学工具,思维导图可打破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局限,使教学思维灵活化,疏通和贯穿课堂内外的知识点,并将知识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活动连接起来,形成紧密的关系网,让初中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

(二)课堂适用层面多且范围广

思维导图作为科学的思维工具,简单、高效、适用层面广,可应用于各学年、各学科、各种方式的教学以及学习当中[3]。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其不仅可应用于新课程教学、旧知识点复习、习题讲解、课外拓展,还可以作为初中生日常笔记整理、知识点内容梳理的有效方式,帮助学生将大量细小的知识点进行关联记忆并灵活运用。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可影响其综合素质,深化其学习成果。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

思维导图最大的教学优势在于通过图形关联,使得复杂的知识结构简单化,对大量烦琐的教学知识进行了压缩。在初中阶段,学生面临一定的学习压力,在学习诸多科目时,容易降低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视度。思维导图可以实现简洁、高效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减轻课堂学习负担,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当中,顺应教学思路,加强对学科整体框架和细微知识点的综合掌握。将思维导图与高效的学习方式相融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一)新课阶段式教学

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繁杂,知识点零散,教师在进行新课教学时需完成知识铺垫、学习交流、知识拓展等多项内容[5]。为了减轻课堂教学压力,教师可以强化思维导图的应用,可分别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教学设计。以下,笔者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七课“亲情之爱”为例说明。

第一,课前阶段。在上课前教师可以根据前几次的课程教学内容,围绕本次课堂的知识点,让学生从某一核心要素出发,关联课本、生活、想象中的人或事物,并绘制思维导图,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亲情之爱》这一新课可关联第三课“发现自己”、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第六课“师生之间”,教师让学生以“自己”作为核心要素,以“关系”为思维发散点,从多方面梳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交际关系,并对关系的情感现状进行描述,实现教学知识点的复习与贯穿,引出新课核心思想——家与亲情。

第二,课堂阶段。在课堂导入部分,教师让学生拿出绘制好的思维导图以4人为一组进行交流,教师要观察并了解小组学生的思维发散的情况,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主要以讨论和分享的方式为主。教师设计多个场景或要素,让学生围绕该要素进行联想,并结合日常生活体会,进行良好的组内沟通。在完成交流后,学生再完善课前的思维导图,增加新的关联要素,便于对新知识点活学活用。例如,以“家庭氛围”为核心提出问题,要求小组学生相互分享生活中关于家庭氛围的小事,并回忆自己当时的心情和家庭成员的表现。在交流之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善思维导图中“亲情关系”这一分支的内容,对家庭事件、体会等进行梳理,从而深入对家庭和亲情的理解,了解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之爱的重要性,从中有所收获。

第三,课后阶段。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教师应科学安排课后作业。教师可以课堂思维导图为基础留下一两个新的问题,要求学生按照课堂讨论的思路,完善思维导图并上交,完成知识点之间的贯穿与课外拓展。例如,在完成“亲情之爱”这课的课堂教学后,教师要求学生围绕“师生情”“友谊”两个主题,发散思维,回忆令人感动的师生之间的小事、朋友之间的小事,完善思维导图中这两个支线的关联要素,并对未来关系的发展进行展望。

(二)复习课引导式教学

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点并灵活运用它们,教师可采用引导的方式进行复习课教学,方式如下。

第一,以固定知识点为核心,围绕该知识点梳理相关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关联记忆。如,对《维护国家利益》这一章进行复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国家建设三个方面,分别就其内涵、重要性、要求等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完善复习笔记。4E9C2EE4-BAA7-41B0-B7BA-5D8904D03D60

第二,以案例剖析为核心,结合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事件,与复习内容相结合,要求学生分析案例中的知识点,从而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如,对社会热门“孙卓被拐案件”可以关联《做守法公民》这一章的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该事件中哪些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如何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等,从而让学生实现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此外,教师也可围绕该类热点事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该类事件,不要轻易被网络言论左右,从而培养学生形式正确的价值观。

(三)习题课关键词提取式教学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关习题通常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且题目以材料题为主。大量的材料覆盖了关键知识点,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容易理解错误,从而导致解题失误。基于思维导图,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提取关键词的方法,首先分析材料和题干,对题干类型、范围进行划分,初步掌握知识点的方向和有关内容。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对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尤其是“启示”“认识”“理解”“道理”等词及有关内容,围绕关键词发散思维,展开联想,将更多的知识点贯穿起来。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贯穿好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按照联想层级和方式,分点阐述与解答,使答案更加完整。

例如,“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学生在对该类材料与问题进行解答时,首先要确定国家政策应与《情系祖国》这一章内容密切相关,明白“一带一路”是祖国发展的重要决策。其次,学生要对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如“经济全球化”“机遇与挑战”等,结合现实情况,围绕关键词发散思维和提出问题,并进行相关要素的联想,以此来确定考察知识范围集中在《拥护党的领导》《走共同富裕道路》等章节的知识点中。最后,学生要结合课堂知识点,将答案与题干材料相融合,从多角度、多方面综合阐述有关内容,分点作答。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对策

(一)转变固有观念,深化对思维导图的认识

随着核心素养教学理念被社会、家庭认可以及新教育观念的出现,教师纷纷开展了新的教学尝试与探索。现阶段,初中生对思维导图的理解和应用尚处于初步阶段,若教师对思维导图应用不当,会让学生难以适应该教学模式。因此,转变观念,从根本上强化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认识,是运用新教学模式的前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从知识、能力、情感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要为学生制订科学有效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教师凭借长久的经验进行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但系统性、结构性不足。教师应适应新的教育理念,通过线下交流及学习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围绕思维导图,加强教学实践,科学认识并善用新的教学方法。

(二)善用教学工具,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思维导图可与多种教学工具进行良好的配合,如生活材料、微课、多媒体技术等。将合适的教学方式与思维导图融合,不仅能将抽象的知识点,如法律、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等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更能够构建科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网络,强化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应用。此外,将思维导图与教学工具结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道德与法治课堂不再枯燥,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构建清晰、直观、系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应用思维导图,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内容的兴趣。如,对于部分在上课时容易分散注意力,有不做笔记的习惯的学生,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了解学生的个性,并针对学生个性加强教学设计,来展现学生的学习优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让学生在鼓励中得到认可。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往往只需要一个良好的出发点,通过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来端正学习态度,对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以及学生潜质的开发有极大的帮助。

(三)针对课堂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模式

合理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极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应变能力。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时,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例如,做好课前准备,进行关键词提炼,以此来做思维导图的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以此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从旁指导并给予适当的建议,使每个小组的思维导图更加规范完整。在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后,教师可以让各小组互相讨论,将思维导图内容展示出来,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良性的竞争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选择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等方式,尝试将思维导图与其他教学方式融合,促进思维导图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全面应用。

(四)完善教学方案,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学校应结合具体情况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注重对学生潜力的挖掘,明确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策略,做到因材施教。教师的教学目的不应该只停留在成绩上,而应该注重对学生个人品质的教育,教导学生做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因此,教师应根据思维导图的各项要素,如想象力、创造力、完成度、清晰度等,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在课堂后进行综合评价,再根据学生的个人评价以及课堂表现,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完善升级教学方案,从而使思维导圖的应用越加科学合理。在该过程中,教师进行评价时,不应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还应观察学生的品质以及优点,帮助学生改善问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繁多且零散,思维导图有助于教学连贯,具体化教学思维,且其应用范围较广,实用性较强,可在短时间内提升教学效果,具备较强的应用优势。但在不同的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还需分别针对新课程、复习课、习题课的特点,设计教学模式。在思维导图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转变固有观念,明白思维导图的优势与不足,善用教学工具,将思维导图的教学优势发挥出来,活跃课堂气氛。针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要对教学模式进行灵活运用,强化教学方案设计,并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刘凯,李先妹.科学设计思维导图 知识复习举重若轻: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8):40-42.

边慧.如何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J].北极光,2019(12):170-171.

文娟.思维导图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价值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30.

孔令烨.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2):138.

郭雪梅.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18(17):167.4E9C2EE4-BAA7-41B0-B7BA-5D8904D03D60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