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的“变”与“守”

2022-06-06 15:04何欣
人力资源 2022年4期
关键词:天赋人才企业

何欣

四月芳菲至, 2021年似乎只在昨天:现金流爆雷对一些企业短期主义的挑战、元宇宙的迅猛发展、电竞及主播等新兴行业的兴盛……既有意料之中,也有预料之外。

基于过去十八年的企业管理实践,这两年我在许多商学院高层管理者培训与发展中心、机构总裁班及企业内部进行人才管理交流,指导一些企业人才工作的日常实施。很多企业经营者当下有一种“双忧”心态:人才成长速度赶不上企业发展速度,可能导致组织能力支撑不了战略上的野心;组织面临的机遇太多、选择太多,“乱花渐欲迷人眼”,导致组织能力分散、企业走向衰败。面对不确定性,人才的加速成长与业务的深度聚焦是未来组织管理的两大重点。

2018年我曾到日本游学,当时安川电机的一位高管提到,几十年前,日本的产品由于缺乏有效的质量管理,口碑很差,被欧美国家嗤之以鼻。后来他们请到了美国质量专家戴明、日本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奠基人之一石川馨,在外部人才的加盟與内部人才的深度结合之下,终于打造出世界一流的产品。2013年《日本制造》由NHK电视台制作播出,2016年索尼的创始人盛田昭夫出版了自传体商业战略书《日本制造》。内外人才的结合做强了日本企业的组织能力,我们也可以从“动态人才管理”的角度来形容:短期看人才的挖猎与交流,长期看人才的培养与保留。

从广义上来说,对人才的投资属于典型的长期投资,常态化的培养确实比较慢,而即便是挖来的人,也要考虑其融入组织、稳定产出、不出走的可能性。从企业经营者角度看,当企业遇到危机时,最容易放弃的就是长期投资。比如,当经济环境不好时,企业采取“减员增效”行为,大量裁员;等到市场复苏时,又不得不忙于招聘,花费大量额外的招聘与培训成本,才能让新员工能力达到期望的水平。不得不说,对于一些成本负担重的中小企业而言,减员确实可以在一定时期、某种程度上达到减负的目的,但操盘时则需要关注诸多风险(见表1)。

对于一些希望长期、稳健发展的企业来说,漠视动态管理、忽略长期主义可能是一些管理者的通病。这类短期主义的危害是,待未来机会重新出现时,组织往往因为前期的放弃而无法及时抓住后面新崛起的机会。

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很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2008年,看看霍尼韦尔公司的做法。

霍尼韦尔公司成立于1885年,是一家从事自控产品开发及生产的公司, 1996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推崇的20家高科技企业”之一。该公司前董事长高德威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采取了理智的措施,包括削减管理层奖金、全员无薪休假、削减全员福利等。与此同时,公司并没有放弃对长期增长的投资,继续在一些高潜力地区扩建研发团队,投资流程改进和企业文化项目。

高德威认为,对于劳动力成本来说,管理者应该不断思考如何通过不做、少做或者优化的方式来提高现有员工的生产率。在这方面,他的具体做法包括让一线员工充分参与公司流程改进项目、从企业内部培养关键岗位人才、严格控制甚至不断减少领导者数量、为留下的优秀人才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等等。当2009年经济复苏时,霍尼韦尔公司的员工团队丝毫未受到损害,客户关系保持良好,文化、流程、战略未出现倒退,业绩甚至领先于对手,实现了强劲的反弹。

在高德威的著作《长期主义》中,他总结道:“当今商界最有害的盛行观念,就是‘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无法同时进行,领导者只能拥抱短期主义’。”他经过多方面的调查与深究,得出“短期业绩和长期业绩相互排斥,仅仅是一种表象”的结论。而他曾经的做法,实际上是一个很典型的“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的案例。

美国管理学家詹姆斯?柯林斯有三部著作:《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再造卓越》,第一本讲如何打造百年老店,第二本讲企业如何从平庸走向卓越,第三本讲为什么有的企业倒下就销声匿迹,而有的企业却可以东山再起。我很欣赏其中的一句话:“即使受挫,也要再次昂起高贵的头颅,永不低头,这就是成功。”只要企业的三大长期资源——文化、品牌、人才还在,东山再起的可能性就很大。

为现在努力,才能活着;为未来布局,才可能赢。身处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需要立足现在,放眼未来,根据自身的工作实践去想象人力资源的未来,提前布局。

诗人陆游有一句诗,“但悲不见九州同”,这里的“九州”代表天下、全国。而最早提出“九州”这个概念的人,是战国末期齐国的学者邹衍。“九州”这个概念的提出并不是邹衍实地考察的结果,而是他基于对历史、地理的研究而产生的想象与推理。但这个概念无疑比其他那些只会死读书而没有想象力,或只会描述自己到过的地方的人,有更加积极的意义。而庄子所说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则是最早提出了物质可以无限分割的基本原理——这就是基于现实对未来想象的结果。

那么,我们如何在这个变化的时代去思考人力资源工作、人才工作的未来?表2是我所做的推理。

从历史看现在,我们企业的组织能力建设还需要更多的积累。历史上,受“重农抑商”观念的影响,商业不受重视,在“士农工商”中商人排名最后。而近一百年来,从清末的洋务运动到民国的实业救国,再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现代化企业的发展时间并不长。真正的快速发展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也就四十多年。这需要更多具有战略视野、人本精神的企业家和人力资源管理者不断探索,保持事业的激情与创意。

从人才的个体来说,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当中发挥出独一无二的优势,这是每一个人面向未来的成长方向。发现个体的天赋,是做企业管理、雇佣及培养人才的第一着眼点。从内在能力的发展上来说,天赋对了,事半功倍;天赋错了,举步维艰。

职场人如何体悟出自己的天赋所在?可以参考“F4法则”(见表3)。

战略、文化、人才是组织的头等大事,而找到天赋是个人发展的头等大事。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天赋,希望中国的企业在自己的赛道上一往无前。

作者 碧桂园集团原营销学院院长

猜你喜欢
天赋人才企业
企业
人才云
企业
企业
“跳水天才”全红婵:有天赋,更有努力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测测你隐藏的天赋
用努力换天赋
我有数学天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