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乒乓球文化的建构和发展

2022-06-07 21:19胡佳君
体育时空 2022年8期
关键词:乒乓球建构高校

胡佳君

摘   要  在我国,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很受欢迎的运动,其具有较强的技术性,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地进行学习。乒乓球在我国的开展较早,在大学里开展乒乓球运动对激发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對乒乓球文化的涵义、作用进行了阐释的同时,对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现状、体育文化在大学文化中的作用以及体育文化的现实意义进行探讨。

关键词  乒乓球  文化  高校  建构

一、乒乓球文化及功能

乒乓球在20世纪初期渐渐在中国萌芽。旧中国的社会动荡,乒乓球运动经历了相对缓慢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乒乓球运动很快就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成为了老少皆宜的全民活动。从潜移默化的意义上说,乒乓球文化是大众对这项体育活动的了解,例如它所规定的规则、乒乓球的各种技术、乒乓球竞赛的相关规定等等;从有形的层面来说,乒乓球的文化是与乒乓球紧密相连的各类体育器械,例如乒乓球拍、球鞋以及与乒乓球有关的特殊器械等;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乒乓球的文化是乒乓球在发展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美学理念、在发展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的影响以及与乒乓球相关的人物、事物和纪念品。

二、高校乒乓球文化现状分析

(一)高校乒乓球教学情况概述

目前,乒乓球一般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选修课。选修乒乓球课的学员每星期只有两次上课的机会。我国乒乓球在发展中已发展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技术、策略的理论,但由于所用的时间有限,老师们往往只能对其进行简单讲解,不能对其进行系统而又完整的阐述。乒乓球作为一种注重实践性的体育活动,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以真正地理解和体验到乒乓球技术的原理,但现行的大学体育课程却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要求。从总体上讲,目前各大院校没有把体育教育放在首位,没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时,也没有制定出清晰的教学计划。在体育课中,由于缺乏对乒乓球运动的了解,导致学生不能对其进行全方位、深入的了解。

(二)高校乒乓球文化氛围现状概述

目前国内大多数大学已建成了较为符合标准的乒乓球场馆,可以很好地满足学生日常学习、训练以及各类乒乓球赛事的需求。多数大学都在学校里成立了自己的乒乓球队,以吸引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参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和训练的平台。当前,我国许多大学的乒乓球协会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并已建立起比较完备的运作和管理体系,从而为我国学校的乒乓球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大学里举行的各类体育赛事中,乒乓球运动是学校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从这一点就不难看出看出,在大学里乒乓球是一项很受欢迎的体育运动。

三、高校乒乓球文化构建可行性分析

(一)群众基础广泛,推广难度低

对于大众而言,乒乓球是一项对场地器械需求比较小的运动,它在大学里受到了极大的欢迎,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爱它,但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参加的经历。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它能够跨年龄、跨性别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使其竞赛内容更加丰富,也为学校里的乒乓球普及提供了充足的讨论空间。

(二)专业人才储备充足

国内的乒乓球运动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各大院校的教练员可以迅速、及时地掌握各类新型的乒乓球技术。在乒乓球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还可以按照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培养出一批合格的乒乓球教师的同时,可以为我国的乒乓球事业提供有力的支持,从而为我国的体育事业注入更多的优质的人才。

(三)乒乓球运动的软硬件设施较为健全

目前,各大院校已基本按照自己的需求修建了乒乓球场馆,有些大学还修建了几所乒乓球场馆,这为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的乒乓球发展历史悠久,到目前这一阶段,它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实践都是十分丰富的。一些教育单位和出版商已出版了许多有关乒乓运动的书籍、影像资料,方便了学员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学习,有利于学员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提高自己的技术和战术能力。另外,本着对乒乓球的兴趣爱好,大多数大学生在进大学前都会或多或少地学习到一些乒乓球技术,这也为学校培养出优秀的乒乓球后备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乒乓球文化在高校之中的功能

(一)优化校园文化,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在学校里推广乒乓球,可以促进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提高他们对于学校的归属感,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和规则意识。通过参加比赛,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体育理念和行为方式,有利于他们的一生发展。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很好的健身活动,对提高大学生体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的工作和学业的双重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学生在课余之际参加乒乓球等体育运动能够减轻自己在生活、学习中所背负的压力,并且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除此之外,乒乓球运动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他们克服各种消极的心理状态。

(三)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乒乓球比赛中的双打比赛,属于团队合作型运动项目。除了技术外,球员之间默契和配合程度也十分重要,这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之一,同时也是为什么在参与这个项目比赛的时候学生会更加专注于对合作、团结和竞争的学习和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出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人的良好沟通和团队协作的精神。通过与之有关的竞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从而可以提高他们的意志品质,锤炼他们的优良品格。

五、高校乒乓球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

(一)适应性策略

在推进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所在地区的发展和学生的现实需求。体育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各项措施与手段,必须与学校所在的地域和大学生的现实需求相符。在建设乒乓球文化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积极参加各类学校体育项目。我國的乒乓球运动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因此,我国大学在体育教学中要保持一定的耐性,应当制定出比较长期的发展计划,并在每年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实施和改进,以满足我国乒乓球文化的发展需求。

(二)科学合理性策略

在构建我国乒乓球队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并逐渐营造出一种良好的乒乓球文化环境。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必须遵守两条基本的科学法则:一是体育活动本身的发展原则;二是体育活动文化的发展。在构建我国乒乓球文化的过程中不可抱着一步登天、背道而驰的想法,为了使其成为学校建设的一项重要政治使命,从而背离了既定目标。在培养乒乓球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地在强化乒乓球的理论、训练和比赛形式上不断地进行改革,从而提高乒乓球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进而对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

提高大学生整体素养是构建大学体育文化的基本目标。营造优良的体育氛围,促进学生积极参加比赛,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在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来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这种体育的发展为广大大学生拓展人际交往、拓展自己的圈子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基本目标是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体育服务,体育的发展要适应大学生的现实需求,不能使学生产生新的心理负担。在开展不同形式的乒乓球运动时,要注重引导,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不能以强硬的手段要求学生参加各项运动。

(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在乒乓球的体育教学中要革新其教学的内容与模式,让每个人都能从多方面体会到其魅力。在日常教学中,要与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各种竞赛相结合,从而将所学到的体育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从而提高学生对乒乓球技术的认识和运用。学校要把学校体育活动的成绩纳入学校的考核标准,并以此来激励大学生参加学校的体育活动,以确保参加学校体育活动的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回报。

(五)强化兴趣引导和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把重点放在训练一批有较高水平的运动员身上,利用他们渲染学校的乒乓球文化氛围,在促进校园乒乓球队伍的发展的同时,慢慢形成一个由班级、系部组成的大大小小的团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乒乓球运动观念,并在各个层面进行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在设计学习目的、安排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到最后的学习评估的时候,要自觉地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终生体育活动的目的有机统一起来,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顺利地通过学校的学习,又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形成一个好的学习方式,保证了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够更好传承。在乒乓球教学和训练上要强化趣味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和融入乒乓球教学的兴趣。

六、结语

乒乓球文化是高校在特定的学习条件下,在学生所处的特定阶段,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核心的一种高效的、可持续的、以乒乓球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高校乒乓球制度、高校乒乓球行为等方面的建设创新工作。只有这样,乒乓球的健身功能、学习功能、智力功能和娱乐功能才能在浸润、减压、凝聚中得以传承和发展。总之,大学乒乓球文化的建设是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华彬.湖南省高校羽毛球运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17(05):59.

[2]黄家莲.合作教学模式在高校乒乓球教学的实验研究[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9(03):23-25.

[3]王深波.对乒乓球社会学理论的探讨[J].科技咨询,2017(25):98-99.

[4]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

猜你喜欢
乒乓球建构高校
乒乓球悬浮术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跳舞的乒乓球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靠拢的乒乓球
建构游戏玩不够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