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市曲艺发展研究报告(2010—2021年)

2022-06-07 21:21周仕光
参花(上) 2022年5期
关键词:文场荔浦曲艺

荔浦市位于广西东北部,居桂林、梧州、柳州、贺州、来宾五市之间,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以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文场、渔鼓、快板、说书、零零落、莲花落等曲艺形式。荔浦人满谦子在担任广西艺术学院院长期间,倾尽全力为文场的艺术教育、普及提高、理论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前辈们的努力为荔浦市曲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是荔浦市曲艺发展的重要元年,荣获由广西曲艺家协会颁发的“广西文场之乡”荣誉称号;2013年,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荔浦“中国曲艺之乡”称号。自此,荔浦市群众艺术馆制定了《荔浦曲艺发展十年规划(2013年—2022年)》。目前已建好群众艺术馆和检察院广西文场展厅、衣架之都曲艺演出舞台、以广西文场为主题的滨江文化公园等大型曲艺活动中心。2015年,荔浦群众艺术馆荣获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荔浦文场传承基地。

荔浦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组织举办的曲艺活动频繁,形式与内容也较为多样,活动宗旨和成效可圈可点,并在“八桂群星奖”“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大赛、“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等各类赛事中斩获奖项,这些引人注目的创演实践,为荔浦近十年来曲艺发展提供着依据。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荔浦作为中国曲艺的传承基地,在曲艺艺术传承方面取得了特色成效,值得我们瞩目关切,也值得回眸驻足。因此,我们在近十年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回顾曲艺的发展与研究,为既往荔浦曲艺发展史写意存真,不断推进曲艺音乐研究,也给新时代中国曲艺的健康发展存鉴立镜。本文以“中国曲艺之乡”荔浦为例,总结近十年荔浦曲艺的展演创作、理论研究、“非遗”进校园、传承传播等方面的状态,尽可能做较为全面和系统的描述。

一、展演活动频繁,赛事评奖数量较多

荔浦文艺工作者以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文化内涵、精神高度为基点,紧跟时代步伐,在兼顾其他曲艺形式的基础上,打造以文场为核心的曲艺形式,充分利用本地文化特色创立自己的特色曲艺品牌,参加各级赛事活动。

为努力推动文艺事业,荔浦市文化主管部门积极组织曲艺队伍相互交流或参加市里的各类演出赛事。同时,把握元旦、春节、五一、端午、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及各种庆典的有利时机,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群众参与性强的曲艺文化活动。每当节假日,文化站都组织各村(社区)曲艺队参加宣传演出,演出场次一年50多场,在全市形成了建设“中国曲艺之乡”的良好氛围。

在打造本市特色活动方面,截止到2020年,荔浦市成功举办了24届“荔江之夏”广场文化周活动;自2011年开始,每年在元宵节期间举办元宵曲艺大赛活动,至2020年已经是第十届;2013年,“中国曲艺之乡”授牌仪式系列活动相继举办;同年12月,成功承办广西文化厅的“和谐文化在基层——千团万场群众文化活动”;中国曲艺家协会文艺志愿服务团“送欢笑”走进荔浦慰问演出;2019年12月,组织队伍编排节目参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广西文场观摩交流演出活动,等等。

在演出赛事方面,相继参加全国“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大赛、“广西‘八桂群星奖’演出”“和谐文化在基层—千团万场群众文化活动”曲艺比赛(广西区)、全国“中国曲艺之乡创建20周年系列活动”、广西“八桂群星奖”演出、“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大赛、“广西首届曲艺展演”“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全国“牡丹奖”曲艺大赛、中国西部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岳池杯”中国曲艺之乡优秀曲艺节目展演、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中国西部优秀曲艺节目展演”等诸多赛事。同时,积极参加文艺会演,如2019年参加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的第七届全区基层文艺会演;同年,赴北京参加“向祖国和人民汇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曲艺家协会成立70周年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国家民委主办的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参加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戏曲(百戏)盛典活动等。(见表1)

二、落实“非遗”进校园,普及曲艺知识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全国人大十三届三次会议建议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常态化,全面加强青少年人文教育和劳动教育。荔浦市将“广西文场进校园”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工作,邀请著名曲艺传承人“ 进校园 ”进行公益讲座和展示演出,普及曲艺知识,曲艺“进校园”活动开展较有特色。自2010年开始尝试曲艺进学校初步取得成功后,荔浦于2013年至2021年,分别建立了东昌镇、马岭镇、修仁镇、新坪镇中心小学、青山镇小小舞艺培训中心、荔城镇一小、荔城镇二小文场传习基地,将曲艺文化纳入日常教学中,从小培养孩子们对这一传统曲艺的兴趣和爱好。

创新“曲艺文化进校园”活动,组织非遗传承人授课、示范性教学展演展示,引导中小学生了解非遗的魅力。每年至少集中培训一次全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和少年宮负责人,至少举办一期中小学生文场培训班,通过他们回到学校传授曲艺理论知识,创作编排文场歌曲和曲艺节目,在学校营造浓郁的曲艺文化氛围;市群众艺术馆辅导老师每人每月至少到一个学校开展辅导一次,让学生至少会唱一首文场歌曲,会表演一个曲艺节目,能够组织一场文艺演出;重视传承人培养,建立好传承人传承体系档案数据库,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传承人参加上级部门的培训学习,脚踏实地开展好传承保护工作,使“学非遗、传非遗”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市直各单位也充分利用文场这种曲艺表现形式,将文化建设与其紧密结合,达到了“双促进”的效果。荔浦有效落实了“非遗”进校园,截止到2021年,走进了市内所有共计74所中小学,开展辅导培训和演出活动达500余场次。

三、发挥传承人讲学、培训,带动文艺团队的作用

荔浦将曲艺艺术列为中国传统文化重点扶持项目,要求每个乡镇都必须成立曲艺表演队伍,队员人数15人以上,伴奏乐器不少于10件,同时要有200平方米的固定排练、演出场所。此外,每年组织专业老师举办广西文场表、导、演培训班4期,形成培训发展机制。积极邀请广西文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何红玉、陈秀芬等曲艺专家对乡镇文化专干、农村文艺骨干、中小学音乐教师等人员进行授课、培训,不断提高曲艺队伍的专业水平。近十年来,荔浦文化部门举办公共文化免费开放培训班(彩调、文场、舞蹈、声乐、打击乐、书画等)40余期,共约100个班,培训人员10000余人(其中文场培训班16期,含全市中小学生暑假文场培训班8期,培训中小学音乐老师及学生约1000人);组织人员参加市、区等上级文化部门业务培训学习达20期100余人次。修仁荣琴曲艺社作为培养业余曲艺爱好者的另一个文场传习基地,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曲艺文化培训班,每年培训业余爱好者100多人次。通过受培训人员的示范带动,现在全市有自己活动场所并经常性开展文场表演的曲艺演出队伍30余支,自娱自乐演唱文场的10000余人。根据2021年统计,近年来表演的部分曲目如表2。

由表2我们了解到荔浦市曲艺队伍大多数是文场队伍,以《陈姑追舟》《五娘上京》《贵妃醉酒》《双下山》《水上琵琶》等传统唱段为主,且演出主要以荔浦本地的展演为主,荔浦市的曲艺队伍是其曲艺发展的又一重要梯队。

另外,每年至少集中培训两次乡镇文化站人员、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管理人员、农村文艺骨干人员,在培训中要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齐抓共进,要各门类艺术侧重培训又要培养编、导、演综合能力。在活动资金方面,对积极开展曲艺文化表演活动的文艺队,演出设备上给予重点扶持。对荣获市级以上的优秀曲艺人才或优秀曲艺队伍,除物质奖励之外,还将其纳入荔浦优秀曲艺人才档案管理范围之内,搭建表演平台,让他们充分展示曲艺文化的魅力,以吸引更多的曲艺爱好者参与,不断壮大荔浦曲艺人才队伍,形成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

四、研究与学术

荔浦定期举办全市艺术采风活动、曲艺创作学习班和创作笔会,召开新作评选会、推介会,引导鼓励曲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创作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具有时代气息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荔浦特色曲艺精品。2018年3月,受邀参加广西文联主办的“为新时代放歌歌海元宵——广西文艺界电视联欢晚会”演出,成功申报成为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作品扶持项目。2021年,到江苏淮安市参加全国曲艺之乡曲艺名城工作推进会暨第2期中国曲艺之乡(名城)管理服务干部培训班学习,市群众艺术馆获评曲艺杂志社2020年度通联工作先进单位。

2020年,按时按质出版《荔浦文艺》四期。加大力度鼓励本土作者参与戏剧曲艺创作,潘保瑜、李自财、何志才等老师坚持创作剧本,参加桂林市一年两次的戏剧曲艺创作培训班;潘保瑜老师的剧本《拐棍》,入选签约桂林市戏剧创作剧本库。面向全区有奖征集戏曲作品,收到各类戏曲作品51个,经组织专家评审,评出14个获奖作品,给予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金的同时,邀请戏曲专家举行获奖作品研讨会,进一步修改提高作品质量,力争尽快组织排练、展示舞台表演魅力。

在学术交流方面,不仅每年举办一次业余文艺创作座谈会,对优秀的创作作品还给予一定的奖励。荔浦市与国内曲艺专业刊物曲艺杂志社紧密合作、交流密切,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周仕光每年受邀参加中国曲艺家协会的会议,如2020年,参加“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三届全国曲艺理论学术研讨会”,同时,发表《浅谈曲艺活态传承的创新发展途径——以荔浦市建设“中国曲艺之乡”为例》①《浅议群文工作在“中国曲艺之乡”建设中的作用》等文。②荔浦人何红玉作为广西文场的国家级传承人,也作为广西文场研究者的双重身份,不仅将广西文场的音乐唱响,同时,也为广西文场留下了珍贵的文字记载,对广西文场由表及里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出版《音韵》《词韵》《戏韵》《心韵》《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 广西文场》《剧韵》等专著。

五、结语

目前,从整体荔浦曲艺发展现状来看,以广西文场为主导的曲艺发展研究势态良好。在国家有利政策支持下,曲艺建设与传承发展获得了更加多元的支持。回顾近10年荔浦曲艺的发展,更多凸显的是以“传承”“展演”为主的工作,参加的赛事与展演众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着部分创新,代表传统曲目《陈姑追舟》《五娘上京》《贵妃醉酒》《双下山》《水上琵琶》等依然活跃在荔浦民间,传统唱段流失较小,这是让我们非常欣慰的。新编曲目广西文场《文·兰·汇》《婆媳赏月》《橘花飘香》《壮家五更郎》《帆过漓江天地红》、壮族末伦《堵寨门》、桂林渔鼓《美化城市献爱心》等以走出荔浦参赛展演为主。纵观荔浦市10年曲艺发展,不少成功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其一,传统曲目数量保存相当好,几乎没有大范围的流失,依然活跃在荔浦民间。其二,荔浦市人口共计约38万人,自娱自乐演唱曲艺的民间爱好者有一万余人,占据总人口的2.6%,这是相当大的比重。其三,荔浦市下辖共计10个镇,3个乡,却发展了30余支曲艺队伍,可见荔浦市文化工作者对传承、传播曲艺的重视程度。其四,在落实“非遗”进校园的政策上,也做到了可圈可点,荔浦共计74所中小学,全部开展过“非遗”进校园活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荔浦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对进一步发展荔浦的曲艺、进一步梳理中国曲艺的发展脉络、反映中国曲艺的研究成果、传扬中国曲艺的文化传统、完善中国曲艺的知识谱系、健全中国曲艺的学科体系,都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历史意义。③但在上述优势背后,仍有问题值得我们反思与改进:

一是荔浦曲艺队伍已经在逐渐发展壮大,如何将 “传统”充分继承,将“現代”传承良性践行,最终聚焦在曲艺的传承团队、传承者、受众群体的文化空间上?我们需要更理性地评估其发展态势,对未来发展空间予以拓展,在国家不断加大对曲艺保护力度的同时,加大自身理论研究的力度,虽然国内百年来已经在相关学术领域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传统,但是要想进一步突破,形成中国曲艺研究的学术群体,不断完善表演体系,推进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拓宽学术视野、学术深度和广度,还需要不断加强与国内、国际学术交流。相比展演赛事,荔浦市在学术研究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文艺工作者应发挥自己的优势,提升学术素养。二是曲艺要充分评估其在城市与基层、剧场与网络、本土与外地的生态环境,尤其是要积极利用当前好政策,既要守住政府平台,也要拓展市场空间。展演活动虽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激发和促进曲艺发展,但参加展演的节目,应注重艺术表达、审美体现,防止过度创新、戏剧化、歌舞化、杂耍化的痕迹等,这也是相关部门需要高度重视并努力的。三是中青年人才大多愿意奔赴大城市,机会多、发展前景广阔,认为在小城市待遇低,发展空间小。由于缺乏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专业素质的人才,使得荔浦非遗传承有一定的难度,基本都是老一辈在坚守,培养年轻一辈的传承人和专业人才有着迫切的需要。

注释:

①周仕光:《浅谈曲艺活态传承的创新发展途径——以荔浦市建设“中国曲艺之乡”为例》,《曲艺》,2021年第1期,第41—43页。

②周仕光:《浅议群文工作在“中国曲艺之乡”建设中的作用》,《曲艺》,2019年第12期,第52—55页。

③吴文科、蒋慧明、田莉、高苹、王晶:《2017年度中国曲艺发展研究报告》,《文化艺术研究》,2018年第11卷第1期,第66页。

(作者简介:周仕光,男,大专,荔浦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责任编辑 象话)

猜你喜欢
文场荔浦曲艺
基于经济发展视角下如何发挥荔浦芋品牌优势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广西文场传承现状与对策
广西荔浦市启动首批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工作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
——广西文场队伍人才培养研究
广西文场传承人庞建宁个案考察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皇室贡品︱︱︱荔浦芋
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