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箭训练技能学习中的心理学问题探究

2022-06-07 21:29曹曦
体育时空 2022年7期
关键词:心理

曹曦

中图分类号:G88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4-196-02

摘  要  心理训练既是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的需要,又是以培养人为目标的长期塑造工程。心理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融于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和身体训练之中,长期坚持。对于射箭运动员来说,当掌握娴熟的技战术水平之后,如果还要提高训练成绩,可以通过心理训练进行干预,心理训练同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一起,构成现代运动训练的完整体系。本文选取了射箭训练视角,阐述了与射箭有关的技能学习问题,并结合自身多年训练经验,提出了利用心理学方法提高射箭训练效果的方法,旨在充分发挥心理学干扰的功效,提高射箭运动员训练机能水平。

关键词  射箭训练  技能学习  心理

射箭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是可以习得的,即心理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和提高的,但需要较长的时间过程。心理训练可以融于其他活动之中,如专业技术训练、身體训练和日常生活。从心身统一的观点看,心理能力和个性心理品质薄弱,会影响和制约射箭运动员运动技能学习、掌握和发挥,正像“水桶理论”所阐述的,一个木制水桶装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一个木片的长度。

一、心理的概念释义

人的心理,就其产生方式来说,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所引起的人的高级神经活动,是脑的反射活动[1]。这种活动,就其内容来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没有客观事物作用于人,心理活动是不可能产生的。没有外界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出现,就不会有感知觉;没有发生外界客观事件的刺激、也不会有情绪反应。

二、与射箭有关的技能学习问题

(一)射箭项目的本质

对项目本质认识清楚了,才能科学地设计训练结构、制定训练计划、选择有效的训练方法。射箭项目归于技能类中的求准性项目,它是一种训练学的分类,这并未涉及射箭项目对人所提出的素质要求。射箭技能掌握涉及的主要素质要求是神经支配及与其有关的身体协调性,神经系统敏感程度及与其有关的本体感觉和反应能力,神经能量及与其有关的注意的集中、分配和转移能力及长时间耐久性,所有这些都是脑的机能。所以,可以认为射箭对脑机能的要求甚高,脑机能水平决定个体在射箭项目上的成就发展。

(二)兴趣与乐趣

人的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在选材时考虑直接兴趣因素,在训练初期就注意培养青少年对射箭的直接兴趣,对运动员最终发展到高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从心理学观点说,不要将训练作为惩罚手段施予运动员,如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未达到原定指标要求,或表现不好,就被罚射多少支箭或罚做多少个俯卧撑。这种做法会逐渐在运动员内心中将受罚与专项活动联系在一起,失去了从专项活动获得乐趣的感受,对专项的兴趣也会随之降低。由于射箭项目的特点是多次重复单一的活动,容易引起枯燥感和腻烦感。因此,在青少年训练阶段,设法保持运动员对射箭专项活动的直接兴趣,是保持训练积极性和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速度与准确性权衡

射箭的目标是命中靶心,即高准确性,提倡快射也是基于业已总结出的快射的准确性优于慢射。少数世界级运动员瞄准时间极短,多数箭支瞄准时间在1~1.5秒之间,有的人甚至在1秒之内。从理论上分析,这一时间尚处于“获得稳定阶段”,但他们的成绩仍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对这种技术特征,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随着技术动作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举弓和开弓过程稳定性的加强,有时进入精瞄阶段的时间出现前移的趋势。也就是说,这些运动员“获得稳定阶段”不是始于弓弦到位之后,而是始于弓弦到位之前,并在弓弦到位之后的1秒钟左右,迅速进入“相对稳定阶段”而形成撒放时机,这是技术动作高自动化程度的集中体现。在射箭技能学习初期,由于技术动力定型尚未建立,是应该先求快速后求准确,还是先求准确后求快速呢?这是有关动作技能学习中速度-准确性权衡的问题。

一般来说,初学者“先准”较易做到,可以射到一定的环数水平,这使学习者的心情比较好,也就自然导致运动员进入“先准”的心理倾向。如果出于急功近利的指导思想,希望运动员尽快达到某一成绩,会选择“先准”,但以后能否再快起来则很难说。所以,射箭运动员先建立速度模式,再提高准确性,虽然可能暂时成绩上升不快,但对于运动员最终达到高水平更有利。据国外资料介绍,韩国射箭的训练模式是“先快后准”,他们从儿童少年开始的启蒙训练时就要求快射,然后逐步来提高准确性。

(四)练习曲线

动作技能学习进程一般可用练习曲线来表示。在练习曲线上我们可以看到动作技能形成中成绩逐步提高过程的两种常见表现形式:(1)练习的进步先快后慢(图1),即学习初期成绩迅速提高,表现为曲线上升斜度明显,但随着学习进程的发展,成绩上升的趋势逐渐减弱。(2)练习的进步先慢后快,即学习初期进步缓慢,较长时间后成绩上升明显(图2)。

一些研究表明,不同项目遵循不同的发展模式,即有的项目先快后慢,有的项目先慢后快。可以设想,在射箭动作技能学习中,如果采用“先准后快”的训练模式,练习曲线上的进步发展趋势就可能表现为先快后慢。反之,与“先快后准”训练模式相联系的练习曲线变化趋势则倾向于先慢后快。

(五)高原现象

当运动技能水平达到一定阶段后,会出现运动成绩停滞不前其至下降的现象,在体育科学上称为高原期[2]。在这一阶段,有的运动员会表现岀焦虑、烦躁和对训练的热情下降,主观上自我否定,认为继续训练下去是无效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削弱。运动员从训练中,特别是从比赛中,难以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如愉快、挑战、技术水平提高的反馈、成功感和自我实现。高原现象最极端的悲剧结果是运动员就此结束射箭运动生涯。

高原现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就射箭项目来说,包括以下几个因素:心理障碍、综合素质、技术不精、身体素质及其他因素等。

三、利用心理学方法提高射箭训练的效果

(一)发展好的动作感受

发展最佳动作感受,即完美的、理想的、自己满意的动作感觉,对于射箭技能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在训练开始前或比赛前,通过表象“再现最佳动作”的练习,有利于运动员建立好的动作感觉,并使其以良好的情绪和自信心进入实射。

当运动员在某一次训练课中射得很好时,通常自我感觉用力流畅,动作概念清晰,射起来轻松舒服,感到训练过程是一种享受。此时教练员可适当让他多射,不要受原来训练计划的约束。训练就是在大脑中留下痕迹的积累过程,这种好的技术动作感受,对正确的技术动作定型是一种正强化。

有的运动员在赛前准备期的训练过程中出现动作感觉不好时有些着急,加班加点地增加训练量,希望尽快扭转这种状况。此时的训练,实际上是在进行负强化,破坏已有的技术动力定型或是建立错误的技术动力定型。这时运动员可能处于疲劳状态,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度不够,反应迟钝,注意不够集中,肌肉感觉模糊。此时采取调整训练,停止实射,安排积极性休息;或者多做表象训练,表象好的技术动作,建立好动作的感受,这样是更可取的。

比赛前的训练安排应以如何使运动员建立和保持好的技术动作感觉为目标,降低难度和增加體会练习有助于达到这一目标。

(二)坚持积极反馈

一位优秀教练员集其40年执教的经验,深刻地提出:“训练中不是强化一套正确的动作,就是在强化一套错误的动作,二者必居其一[3]。”

运动员射出一支远箭,是技术动作在某一环节上出现失误,很自然地在大脑中会产生这个不好技术动作的表象。如果这仅仅是一次偶然的失误,表象瞬间就消失了;如果此时他人指岀这一箭的错误之处,就有可能加深运动员这个错误动作的表象。在意识的“屏幕”上每个瞬间只能显示一个意象,运动员应该不去理会刚刚出现的远箭的错误动作,而去努力表象和回忆10环的好的技术动作,让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占据意识的屏幕,不让错误的技术动作表象停留在潜意识中,也不让它在意识的“屏幕”上有显示的机会。如果以提醒运动员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代替指出其错误,则相当于进行了一次正强化。永远坚持正确的技术概念,尽量加深运动员好的动作感受,不去理会错误的技术动作,把它看成仅仅是一次偶然的失误,是射箭运动员和教练员应共同遵循的原则。

(三)建立起射程序

射箭项目的特点是多次重复性活动,程序化要求高,建立起射程序,有利于对过程的把握,也有利于动作的一致性。

技术程序是运动员在个体经验积累基础上,经过实践尝试逐步形成的,并将继续完善,经过反复重复,成为定型和习惯。起射程序具有个性化,即带有明显的个人特点。

四、结语

以心理训练为主的心理工作应从运动员一进队就开始,并贯穿运动员的全部运动生涯。当然,心理训练不能代替技术训练和身体训练,它也不是提高技术和保证比赛成功的“灵丹妙药”。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训练比技术训练和身体训练更难,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在更长的时间后才能显示出其效果。而且这种效果也是以技术为本的,脱离技术的心理能力是无本之木。

参考文献:

[1]李蓓.试析射箭运动员的紧张应激及其调控对策[J].体育风尚,2021(11):67-69.

[2]赖亚新.射箭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的情绪调控分析[J].农家参谋,2020(10):229.

[3]杜锋,于芳,常亮,张晓柄.优秀射箭运动员的功能性动作筛查结果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20(03):257-261.

猜你喜欢
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闲会闲出“心理病”吗?
温先生心理困扰的背后(上)
心理小测试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心理小测试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