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东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思考

2022-06-07 04:44李志利
新农民 2022年14期
关键词:循环现代生态

李志利

关键词:现代;生态;循环;农业

1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基本内涵及主要特征

1.1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基本内涵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深入发展,农业发展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承载压力越来越大,农产品供给的扎实保障,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更加有赖于本已有限的资源的节约、高效率使用与循环,也更加依赖于生态环境的持续保护和加强。纵观世界农业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向石油农业、化学农业跨越的发展阶段,虽然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但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已成为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重要因素,在资源环境制约加强、消费需求层次提升、市场竞争压力加大的多重不利条件影响下,正面对着农业发展方式快速转换,农业价值提升高速转型的重大工作压力。在生产过程生态化、消费观念绿色化趋势下,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路子,既有利于改善农产品品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绿色消费需求,又有利于防治农业污染,推进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主要特征

关于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概念,目前理论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综合各方理论,加上个人思考,概括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就是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综合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的优势特征,把绿色化发展理念加入到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去,通过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生产、消费结构,建立起一个在不损害自然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动态平衡机制,促进农业经济活动与生态良性循环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实现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存在的问题

受资源环境、思想观念、技术路径等因素制约,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发展意识淡薄。个别地方和农民个体重局部经济利益、缺乏对社会利益的关注,着重于对土地短期受益的索取,缺少土地资源发展的长期规划。

二是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生态循环农业整体素质不高,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性,缺乏高层次研究机构和科研人才,科技投入不足。对生态循环农业关键环节、关键技术缺乏深入研究,农业环境工程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等应用不够广泛。生产型技术多,环境友好型少;单项技术多,集成系统少 ;应用技术多,评价指标、标准少 。

三是生态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产业发展机制和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投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是发展思路定位亟待厘清。对形势认识不清,责任感、使命感不强,自己的核心业务和比较优势还需要进一步提炼。能源工作,一些地方长期依赖于项目实施,长期局限于沼气领域,对其他可再生能源如其他生物质能的没有大的突破,太阳能、风能、农村节能等领域如何进一步抢占先机、站稳脚跟。一旦投资项目减少,容易陷入被动困境。如沼气服务网点建设。

3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面临的机遇

从政策环境看,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相关部委先后出台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规划和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意见等文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从产业发展看,近年来山东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足,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正有序深入推进,为下一步全省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同时,随着农业现代化内涵和外延的极大拓展,生态循环农业作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成为拉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对各类主体投资农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从民生期待看,全社会对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高度关注,生态循环、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普遍觉醒,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的普遍共识。

4 山东省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要求总目标,坚持生态优先、全面协调、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以建设生态农业强省为目标,以优化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节约集约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农业生态修复为手段,以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为载体,着力推广生态循环技术模式,强化政策引导和机制保障,推动安全、高效、绿色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4.1 基本原则

——坚持以生态保护与农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积极探索新型农作制度、集约化生态化种养模式。正确处理好农业发展与资源、生态保护的关系,实现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围绕“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大力推广应用清洁化生产和节能减排技术,合理布局再生能源、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企业,推进农牧结合和三产融合,加快建立绿色化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废弃物的多级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以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为动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产业融合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清洁安全、环境持续优化等方面取得新成果。

——以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为途径。强化政府在规划引领、资金投入和组织协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充分运用市场手段,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着力构建有利于协调推进、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全省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水平。

4.2 主要任务

(1)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水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纽带,是农村新能源建设的重要渠道。山东省在秸秆生物反应堆、秸秆热解气化、秸秆生物气化、秸秆青贮氨化、秸秆养殖食用菌等技术研发上均有重大进展,并已在有关县区进行了示范推广,积累了比较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这就需要在试验示范推广的基础上,继续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重要建设内容,进一步扩大示范推广的区域,进一步加大项目监管力度,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大幅提高县域内的秸秆综合利用率,有效实现秸秆利用的多轮增值,带动全省秸秆综合利用再上新水平。

(2)积极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推动土地规模经营,促进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产品标准化、优质化生产,实现规模效益和生态效益共同提升。积极培育生态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和保护多种生态经营模式协调发展。

(3)大力扩展生态循环农业基地建设。从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看,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产品质量,提高产业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把生态循环农业基地建设作为重要的发展抓手,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发展以“三沼”利用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能够促进农村沼气建设,提高农村户用沼气的使用率和大中型沼气工程的运行率;另一方面,通过推广“畜-沼-果”“畜-沼-菜”“畜-沼-茶”和以秸秆综合利用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农产品品质,防止和减轻环境污染,促进县域内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4)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一是对因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及其功能,经济发展受到限制的地区给予经济补偿。如:南水北调沿线区域、退耕还林还湿区域、饮用水源保护区域、生态种植养殖区域等。二是对于那些为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受到控制、产业发展受到限制,为保护生态作出了不少牺牲的主体实施生态补偿。如退耕还林还湿区域的农民、限制发展蔬菜、畜牧养殖、渔业养殖区域的农民或企业等进行补偿。三是对作出生态保护贡献的主体进行补偿。如使用可降解地膜、农药化肥减量使用、秸秆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农业清洁生产的农民或企业等进行补偿。四是将部分现行的财政扶持项目转化为生态补偿。如农村沼气建设等项目。四是制定适宜的财政扶持政策,解决限制性政策多、激励性政策少的问题,出台一些对普通农民在生态保护方面的财政扶持政策。五是开展农业生态补偿示范点。

(5)研发集约化农田生态强化关键技术。一是研发生物多样性利用及农田生态景观构建技术。通过推广生态沟渠、农田间作、田间畦畔、路边种植赏花带、农田林网建设,完善增强生态功能。二是化肥替代与减施增效技术。开展小麦种肥同播试验、种肥混播试验,试验证明,缓控释肥可以在保障小麦不减产的情况下,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可达40%以上。三是作物高产栽培与节水技术。在玉米生产上,集成推广高产耐密品种+宽垄密植、合理增密+分期精准施肥与水肥精量调控+病虫草害绿色防控+适时晚收+全程机械化作业“六配套”技术模式。在小麦生产上,集成推广高产优质品种+深耕深松+病虫害统防统治+一喷三防+浇越冬水+种肥同播+配方精准施肥+秸秆还田 “八统一”技术模式。

(6)促进粮食高产县向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县转型。以建设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为主线,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集成各类生产要素和先进技术,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以养殖业为主,按照“规模养殖、循环种养、畜地平衡”的发展思路,建设绿色有机奶源基地,有机生猪基地,大力发展农业休闲观光示范区。

(7)做好农村太阳能综合利用。山东省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年日照时数为2200~3000h,相当于730多亿t标准煤,可开发利用的太阳能总量相当于7300多万t标准煤,其中农村可开发利用的太阳能占70%。但农村太阳能的开发利用率一直比较低,还不到城市的1/2。把太阳能综合利用作为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一个方面,通过配套安装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杀虫灯,真正让农村夜晚亮起来,农民沐浴热起来,农业用药降下来。

(8)积极开展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实施以建设蔬菜废弃物堆沤发酵池、水肥一体化为主要内容的蔬菜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积极探索蔬菜废弃物堆沤发酵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模式和运行机制,形成棚内厌氧堆沤发酵与水肥一体化、大田好氧堆肥发酵等技术模式,建立了分散农户分户管理、合作社统一管理两种主要运行机制,探索了蔬菜废弃物定点存放、统一转运、集中处理的政府购买服务运行模式。实施以推广标准地膜、建设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站点为主要建设内容的地膜科学利用示范。开展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和蚯蚓处理农业废弃物清洁生产技术示范,研究集成与示范小麦玉米生态高效清洁生产技术,开展秸秆腐烂剂用量试验和有机无机肥配施试验等试验研究。

(9)创新集约化农田生态强化技术体系。研发集约化农田生态强化技术,是提升农田生态服务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集约化农田生态强化技术,分为田块尺度、农田边界、非农斑块3个层次,主要包括条带化轮间作、生态廊道构建、乔灌草立体生态网构建、非农板块生态强化等技术。通过集约化农田生态强化技术构建,有效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提高作物产量、增强作物对外来植物入侵的抵抗力、减少作物病虫害发生、改善农田小气候、凈化水体、美化农田环境,有效提升农田生态系统功能。

5 保障措施

近几年的生态农业示范建设实践,使我们也意识到,现代生态农业的内涵已经与传统意义上的生态农业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将紧紧围绕“一控、双减、三基本”的目标,必须采取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基本实现畜禽粪便和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基本实现废弃农膜的有效回收处理等有效措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才能得以实现。现代生态农业是在保障粮食等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前提下,运用现代农业的装备、技术、设施,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既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又达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加快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5.1 建立考核推进机制

各地要高度重视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制定本地区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推进方案,实行目标责任制,强化跟踪评测和考核监督,确保实施效果。鼓励将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纳入各级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范畴,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体系和考核推进机制。

5.2 构建多元投入机制

健全完善扶持政策,把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作为支农投入的重点领域之一,采取财政贴息、投资补助、税收减免等手段,强化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财力保障。

5.3 强化技术创新和推广

鼓励开展生态循环技术模式创新研发和集成推广,推动现代生物、信息、设施、节能等科学技术。加强生态循环农业领域实用人才培训和队伍建设,为工作开展提供人才保障。依托各级农技推广体系,大力推广减量化农业生产技术,投入品可降解、低残留技术,生态种植养殖技术,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技术。

5.4 加强宣传引导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宣传推介先进典型和经验模式,普及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知识。努力营造政府引导、公众参与、协同推进的良好氛围。总结试验示范经验,扩大推广实施面积,推动全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洁,梁玉婷,杨锐,等.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园区建设与评价标准化路径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8(1):64-68.

[2] 王海文.建设生态循环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研究[J].党政干部论坛,2011(4):34-35.

猜你喜欢
循环现代生态
PDCA循环在持续改进领导教育质量中的应用
浅析英语词汇记忆策略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
谈森林管理管理体制的创新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解放军,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物质能量循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