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文明行为界定与立法必要性研究

2022-06-07 00:59许铭驿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33期
关键词:界定市民条例

许铭驿

1.1 市民文明行為的概念与不文明行为的基本表现

社会的发展不是单一的,涉及到了各个方面,文明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是考量社会情况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对于文明的提及常常有社会文明、人类文明等大概念,而市民文明行为则是具体到社会群体的一个道德范围内的概念, 可以分成文明和不文明行为两种表现形式。由于市民文明行为在地方立法中并没有明确的标准,且存在一定的法律缺失,为了填补这一部分的空白首先就需要能够正确了解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的界定。

1.2市民文明行为的界定

市民文明行为包含了文明和行为两个概念,导致其范围比较广泛,可以简单将其定义为市民遵守城市文明秩序,并且不干扰其他主体,能够接受城市文明理念的一种行为情况。通常来说,市民的文明程度和城市的发展呈正相关,两者也相互影响。但对市民文明行为的界定中,认为其指的是合法行为的思想是不全面的,它属于社会公共道德的一环,是一种基础性的简单行为规范,像不随地吐痰、不破坏交通、公物等都属于文明行为的范畴。市民文明行为的内容超过合法行为,最大的不同在于约束方式、义务性和调整方法的差别,前者是依靠道德约束、义务上包括了思想和精神,并且主要依靠自觉性,而后者则是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对市民进行管理。此外, 市民的文明行为也不能和道德行为划等号, 道德行为的主体是个体而市民文明行为则是公共规则, 且前者关注社会价值的实现,后者则是界定善恶。

1.3市民不文明行为的界定

排除市民文明行为后的行为就是不文明行为,关于这一点才是各个地方进行文明立法的关键,关系到惩处和立法的可操性。对于市民不文明行为的解释并没有确定性的结论,依据社会实际来看可以将其看作市民违反了城市公共规则。将不文明行为和法律进行比较的话可以发现,法律的管理内容中存在一些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为,需要依靠道德约束和舆论进行制约,这与市民不文明行为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又不尽相同。不文明行为可以按照程度分成不同的层次,较轻的行为无需法律介入,而较为严重的诸如不遵守交通规则等就需要法律进行惩处。

为了更清楚体现出市民不文明行为的表现形式,本文调查了青岛某区的5个小时的路口交通情况,发现因为交通监控的完善,司机会有意识地遵守规则安全交通,而行人和非机动交通形式的情况就出现了明显的违规情况,闯红灯、翻越围栏等行为也有发生,拥挤情况比较明显。还对该地区的商业街、医院进行了调查,发现吸烟、不排队、环境嘈杂等问题屡见不鲜。而且,真正能自觉遵守城市文明秩序的人数仅仅占本次考察人数的12%,整体文明情况偏低。

2 市民文明行为地方立法的法律依据

在正确认识市民文明和不文明行为的基础上,需要确定进行地方文明立法的依据。这其中首先要解决地方法规是否能够对文明行为进行规范,通常来说我国的法律在立法时都会表明根据什么标准制定。

首先,宪法的依据。我国宪法中关于文明行为的规定中,在最开始的序言部分就提到要推动物质、政治、精神、社会和生态五个文明的协同发展,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且在宪法的第24条中,也明确地提出要通过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教育普及的形式,针对城乡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守则、条例,以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而且,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义务的总纲中,也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爱社会主义、遵守公共秩序等社会公德,这都为市民文明行为的立法提供了依据,如《青岛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在总则部分就明确地指出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本地的实际来制定市民文明行为立法条款。

其次,市民文明行为立法还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这些法律,来保证条款的法律性和惩处的规范性,如《烟台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中的第五章第四十七条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由公安部门对市民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进行惩处。

此外,城市市容管理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也是地方文明条例立法的依据,如《济南市市民文明行为条例》中的第三十四条中就提到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翻阅栏杆等行为都可以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条例进行处罚,而第十八条规定张贴小广告、随地吐痰等行为都违反了市容管理条例需要当事人进行清理并处以二十到一百的罚款。

2.2市民文明行为地方立法的必要性

市民文明行为地方立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物力,尽管有了一定的法律依据,但也并不是一定要立法活动,但地方立法包含市民文明行为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道德管理效果不明显。当前,人们对精神需求的提高使得对不文明现象的抵触提高,但仅仅依靠自身的道德约束和管理效果有限,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使用法律管制不文明行为的效果比较好,逐渐达成了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的会议中明确地提出提高道德、加快法治建设的要求,将德治和法治结合到一起,希望以法律的形式增加道德的法律性,并且应该制定具体的法律条令以管理不文明行为。

第二方面,价值观的要求。尽管这些年我国国民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由于道德建设速度较慢等因素的影响,不文明的行为还是存在,像某地区的市民反映的不文明行为中以宠物随地大小便、乱停乱放、摊贩私自占地等情况较多。这些现象无疑会对城市文明建设和形象造成不好的影响,针对浙西而存在与城市的不文明问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指导书中就提出了要讲市民文明行为上升到法律层面,经由地方立法推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减少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第三方面,生活方式的要求。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市民来说,关系到生活之质量和方式,在物质条件得到一定满足的前提下精神文明需求也要得到满足。不文明行为明显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服务造成不良的影响,不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而市民文明行为地方立法可以及大地降低不文明现象的发生,有利于激发公民的积极性,为构建法治、文明的社会提供巨大的支持。

猜你喜欢
界定市民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 第四章 投资管理
外语学习中的自我界定
送清凉
议论文概念界定的几个问题
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干货全在这里
氣溫驟降 杭州市民溫泉裡涮火鍋抗寒冬
社会保险条例
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获通过
高血压界定范围
“意义”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