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绿

2022-06-08 07:24吴梓君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猴儿感叹句绿荫

文|吴梓君

春花夏云随着时间流走,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九月。升上三年级,学生的活动空间从独享大花园的一楼搬到了只余一条走廊的二楼。在与学生的聊天中,不止一次听到他们表达对一楼大花园的不舍。但对我来说,却欣喜万分,因为正对教室门隔着一条走廊摆放着两株异木棉。

入秋后的天空蓝得纯净,把阳光渲染得更加灼人。唯独这方小小天地,树木翠翠,绿叶点缀,眼前的走廊也一片绿荫萦绕。两株大树绿色低垂,叶绵枝缠,绿意流淌。每每从办公室走向教室,总是不禁抬起手指,从指缝间窥探这片绿,仿佛指尖也蓦然间被染成了绿色。细碎的阳光从树的缝隙间漏下来,洒在走廊光洁的地板上,那光和影便在这条延伸的琴键上奏着无声的旋律。我爱极了这片绿荫。

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哪有心情欣赏如此美景。活动空间虽少了不止一点,奈何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怎会囿于活动空间的狭窄?我的“猴儿们”啊,每天下课铃一响,如放笼的小鸟一般,冲向他们的“玩乐天地”——一条不过两米宽的走廊。“踩脚”“抓人”“模拟射击”“一二三,木头人”……都是他们最最心爱的游戏,少玩一会儿都不行。可是,小小的走廊怎能容纳如此多“动起来”的学生呢?一个不小心,碰倒、摔跤甚至擦伤都是常有的事。大大小小的“意外”让人心惊胆战。怎样才能让这些不安分的“猴儿们”在课间安静下来呢?寂静萦绕的绿与喧闹嘈杂的稚儿,又怎样才能让他们和谐起来呢?

一天下午,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一课,讲到“啊!多么明朗的天空”这个句子时,我相机提出:“同学们,我们会读句子还不够,你们发现了吗,这是一句什么样的句子?”

“感叹句!”这么简单的问题自然难不倒他们。

于是,我又问:“感叹句读的时候应该怎样读?跟同桌一起练习读一读。”

话音刚落,他们便兴高采烈地试读起来,一个个声情并茂,十分投入。

等他们读书声渐弱,练习得差不多时,我又问:“你们都会读了,那你们能读懂作者通过这些‘文字密码’背后所想要表达的内容吗?当经历了一夜的秋风和秋雨后,作者看到这‘明朗的天空’心情该是怎样的?”

“开心!”“兴奋!”“激动!”……说的都对。

我问:“那表明作者对这‘明朗’的天空是什么态度?”

“特别喜欢!”

“十分珍惜!”

果不其然,都回答到了点上。

正当我为他们的回答感到高兴时,忽然瞟到窗外与走廊相接的异木棉。午后的阳光更如瀑布般倾泻而下,流过树的躯干和枝叶,闪烁着金灿灿的色泽。于是,我心里便有了主意:这节语文课不应该仅仅是一节“语文课”。

我话音一转,让孩子们模仿这句感叹句,对着窗外的绿意即兴造句。

“啊!多么美丽的异木棉!”

“啊!多么浓密的绿荫!”

“啊!多么养眼的绿意!”

……

创作随口就来,他们越说越起劲。

“同学们,会说还不够哦,我们刚刚还强调了读感叹句时,要怎样读?”

不愧是我带了两年多的学生啊,对老师的话马上就能反应过来。于是,他们又开始七嘴八舌地读起来。

这时,我说:“我听到大家声情并茂的朗读了,我也听出来大家对这片绿荫的赞美和欣赏。喜欢就要大声表达出来。下面我们分组到走廊去亲近一下这片绿,赞美一下它吧!”

“哇!我要去!我要去!”孩子们开心极了。能让他们活动起来,就是他们最喜欢做的事。

于是,这天下午的语文课,他们一组接着一组,走出教室,站在走廊上,你一言我一语地对异木棉说起了亲近的“悄悄话”。而这两株高大的异木棉也宛若智者一般,静静地聆听着孩子们童真的话语……

满树的绿叶一如往常慢慢摇动,异木棉继续散播着绿意。但属于孩童的改变却悄然发生了:课间孩子们还是喜欢出来,但以前忙着玩游戏、吵吵闹闹的三年级的“猴儿们”,现在停下来了,不约而同地站在走廊的栏杆旁,或眯眼感受阳光透过树枝照射在脸上,或静静地看着那两株异木棉,或伸手与树枝相触,或三五好友在浓郁的绿荫下窃窃私语……站在走廊这一边,远远看去,这片绿荫笼罩在每一个孩童身上。小小的稚儿与绿意融为一片,这样的画面竟是这般和谐、美丽,让我如痴如醉。

提笔书写至此,颂歌却还未完。在不长的教师生涯里,是亲爱的学生教会我将目光投向更远的远方,看到更多的美丽。一首首七彩的颂歌宛若彩虹绚丽于心间,那是细微的水滴折射出的七色光辉……

猜你喜欢
猴儿感叹句绿荫
感叹句
卢春旭
我有话要说
风景
小猴儿
打猴儿
感叹句
FLY ME TO THE SKY
古树绿荫
绿树成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