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大单元教学理念 涵养时空观念素养

2022-06-09 15:43陈青青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9期
关键词:时空观念

陈青青

摘要:大单元教学设计强调“以始为终”的设计原则和理念,基于单元主题和大概念设计单元大任务,并分解成一个个驱动学习的问题链,创设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最终实现目标设计达成学生评价。笔者以《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一课为例,将大单元教学理念贯穿始终,力求涵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理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一、单元名称

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二、单元课程标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三、单元主题

实现有效治理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四、单元主旨

依据教材和课标,我把选修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作为学科大概念。依据这一大概念,我确定了本单元的内容主旨: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通过对古今中外官员选拔与管理的介绍与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历史发展脉络。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制度日益完善,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五、单元重难点

重点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近现代中国的公务员制度。

难点中外历史上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特点,中外历史上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渊源关系。

六、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古代中国有哪些选官制度?又是怎样对官员进行考核和监察的?如何认识和评价古代中国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在维护封建统治和加强社会治理方面的作用?

第二课时:西方的文官制度——近代西方文官制度实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它的内容是什么?它的确立对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发展和社会治理产生了怎样的利弊?

第三课时: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中国晚清、民国时期的官员是如何选拔的?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和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是怎么认识和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事管理制度的?

七、课时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高二文科班学生,经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和高一必修课程的接触,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如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相关史实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官员选拔方式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影响缺乏理性的认知。对中国古代官员的管理内容,由于初中和高一必修教材没有涉及,需要教师全面讲述。经过高一的历史学习,学生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已有简单的了解,历史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全面认识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发展演变的背景、原因、作用、影响,进而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运用时间轴、表格等,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归纳整理,认识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培养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能力即时空观念的学科核心素养。

2.学生能够运用文字、图片等多样化的史料,通过史料分析与问题探究,理解不同时期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变化的背景、特点、影响,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解释素养。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运用唯物史观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政治经济状况的变迁,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也相应进行调整,这是历史的进步。而这一调整也是国家制度日益完善和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的表现,增强中国的制度自信,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特点。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同中央集权制、社会治理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法学法

1.教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综合运用合作探究、史料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运用时间轴和表格,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2.学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本课,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发挥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学生运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等历史分析方法分析制度变化及其制度变化背后的历史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我们要发挥历史学科的史鉴功能,从古人的政治智慧中汲取营养,不断完善当今中国的人才选拔与管理制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播放抖音网红视频:《梦回宋朝,贡举人生——合肥贡街》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想一想视频中出现的庐州贡院是什么地方呢?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凝神激趣,创设情境,神入历史,培养学生认知科举制度的时序观念和空间观念。

学生集体:庐州就是我们合肥,貢院是考试的场所。

教师:同学们答对了!庐州贡院是庐州八景之一,庐州就是今天的合肥,贡院是科举考试的考场。它被称为中国古代官员的摇篮。那么中国古代官员是怎样选拔的,又是怎样管理的?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二单元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推进新课

教师:我把本课的教学目录整合为三个篇章,分别是官员选拔制度,官员管理制度又包括官员考核制度和官员监察制度。

第一篇章 官员选拔制度——中央集权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进行角色扮演,请几位同学先假设自己所处朝代,再说说那时怎样才能做官?

学生1:我是西汉人,我因为孝顺父母通过察举制做官。51773987-5690-45A1-97C3-5BA4CC3C9C9A

学生2:我是唐朝人,我会琴棋书画通过科举考试做官。

教师:他们到底说的对不对呢?好,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 西周—世官制

教师:观察封建与宗法制示意图,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各级贵族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西周实行分封制。各级贵族世代垄断高官,选官的标准是血缘,这就是世官制。它有利于维护统治的稳定。

展示史料:“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 ——《晋书》

教师:这段史料反映了世官制的最大弊病是什么?

学生:弊病是重血缘、轻才能,形成贵族政治,不利于长远发展。

  • 春秋战国—荐举功劳制

教师:观察图片,你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主要的选官制度吗?

学生:有荐举制,还有军功爵制。

教师:是的,荐举有自荐还有他荐,和军功爵制合在一起统称为荐举功劳制。它是一种缺乏制度化的选官途径,也是一种适合战时(临时)状态下的选官方式,选官的标准是才能和军功。

展示史料:商君为发于秦,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汉书》

教师:阅读史料,商鞅变法主要体现什么样的选官标准?它有什么积极意义?

学生:选官的标准是军功大小。它有利于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平民也可通过建立军功而授爵,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 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展示史料:吏民知法令者,皆问法官。故天下之吏民,无不知法者。——《商君书·定分》

教师:该史料反映了什么样的选官标准?说明秦朝推崇哪一学说?

学生:反映了秦朝只要熟记法令就能做官,说明那时专崇法家学说

教师:这实质是摒弃诸子学说,独尊法家思想。它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提升法律的社会地位,然而却造成文化专制,钳制了人民的思想。

  • 两汉—察举制

展示史料:举秀才,不知书。 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晋书·段灼传》

教师:察举制初期是以品德和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但这段史料反映了后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察举制后期容易任人唯亲,用人权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

  • 魏晋—九品中正制

展示史料:按九品之制,初因后汉建安中,天下兴兵,衣冠士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魏氏革命,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部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品。——《通典·选举典》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晉书·段灼传》

教师:根据相关材料回答什么是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后来又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学生:九品中正制产生的背景是魏晋时期天下大乱,人才流亡。曹魏的吏部尚书陈群主张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中正,把州郡人才按才能、品德、家世评定为九个等级,然后由吏部根据不同品级授予不同等级官吏的一种制度。它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它的消极影响在于后来发展为门阀士族垄断用人权,选官只看家世。

教师:九品中正制最初的选官标准是才能、品德和家世,后来逐渐成为维护世族特权的工具。也就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 隋唐—科举制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历程。

学生: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唐太宗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教师:这位同学归纳的很全面。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选官的标准是才学,唐朝时考试科目很多,其中以明经和进士最为重要。进士科最难,所以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 两宋—科举制

展示史料:北宋“取士不问家世”原则的确立,堪称我国封建选士制度史上的一大变革。至此,魏晋隋唐“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的时代始告终结。——张邦炜《论北宋“取士不问家世”》

教师:结合史料和课本,与隋唐时期相比,两宋时科举制度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完善?

学生:完善的表现有①“取士不问家世”,严查荐举,严管官僚世家子弟的考试。

②严格考试制度,“锁院”“糊名”“誊录”等,保障考试的公平性。

③考试程序和内容有了明显的变革。南北分卷制度、殿试制度、以经义取代诗赋,注重真才实学。

(八) 元朝—科举制

教师:从元代开始,各族人民分为四个等级,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科举制度以四书试士,却是元代所开创新先例。元朝自仁宗至顺帝时灭亡止,科举停办两次,共举办过十六次,取进士139 人,国子学录取284人,总计1,423人。但元科举所选人材通常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政府中影响也不大。重要的官职军职均由蒙古人充任,不足时则用色目人。

教师:请问元朝的选官制度有哪些新的特点?

学生:四书试人;时断时续;民族歧视。

(九)明清—科举制

教师:明清时期继续实行科举制,考试与学校制度相结合,学习内容与科目对应。形成三级考试制,乡试、会试、殿试。考试采用八股文,只能死记硬背经义,不能有自己的见解。考试的内容和形式日益僵化。51773987-5690-45A1-97C3-5BA4CC3C9C9A

教师:那么你知道什么是状元、榜眼、探花吗?

学生: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教师:基本正确。应该是殿试的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教师:下面我们来完成学习任务一:用表格梳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脉络

教师:我们再一起完成学习任务二:辩证客观评价科举制度

材料一: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由政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韦庆远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貴,尽是读书人。 ——汪洙(宋)《神童诗》

材料三:间接助成国内风俗教化之统整,以辅成大一统政府之团结与巩固。——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四:(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                  ——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

教师: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科举制度的推行对当时和后世有什么积极影响,又有哪些局限性?

学生1:打破门阀垄断,促进阶层流动。

学生2:提高官员素质,推动儒学发展。

学生3:加强集权, 巩固统一。

学生4: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摧残人才,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学生5:知识阶层热衷追求功名利禄,科技研究缺乏人才,阻碍中国科学文化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篇章  官员的考核——重德尚能

教师: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列表梳理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发展。

教师:请问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学生:中国古代官员的考核从以道德或功绩为主的单一的考核标准发展为道德、才能与功绩相结合的考核标准。

第三篇章  官员的监察——位卑权重

教师: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列表梳理中国古代官员监察制度发展。

教师:请问中国古代官员监察制度的发展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中国古代的官员监察制度的特点是由一个临时性机构逐步演变为独立的国家机关;以政府官员为监察对象;位卑而权重;直接隶属于皇帝。

教师:下面我们来当堂练习,这一题怎么选?

学生:我选C。

教师:回答正确。宋朝为了考试公正,在乡试和省试之后又增加了殿试,这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课堂升华:教师: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在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1: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有利于维护统治,维护社会秩序。

学生2: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学生3:有才无德会坏事,任何时代都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

教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很激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的提出强调培养干部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鲜明提出全方位、多渠道、近距离考察干部,强调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当代中国在历史传承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选拔与管理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得天下英才而用之!

课后反思

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新鲜的气息也迎来更大的挑战。我试教的是部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一的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本课教学具有以下特色:

1、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时空观念素养。

2、彰显地方特色,导入时以合肥贡街庐州贡院的视频引入中国古代官员的摇篮。

3、大胆创新重组教学元素,根据学生的认知习惯重新整合教材为三个篇章,官员的选拔制度、官员考核制度、官员的监察制度。

4、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每个教学环节的设置都在学情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18(1)

[2]《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师教学用书》.2020(8)

[3]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2017(7)51773987-5690-45A1-97C3-5BA4CC3C9C9A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
从中考命题中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时空观念”在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我们赖以认识历史的“时空观念”阐释
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在高一历史教学中的初探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注重历史核心素养,提升解题能力
论概念教学对历史“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镜头中的组诗
浅议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实践策略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