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青少年科普读物发展机遇、现状与提升路径

2022-06-09 21:11徐旭陈实白欣
中国科技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科普读物课外读物科普

徐旭 陈实 白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科普读物是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对科学知識传播、科学理念普及、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传承,以及科学理想激发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青少年阅读科普读物有助于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播下科技强国的种子。

青少年科普读物发展机遇

近期,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全社会形成科学普及浪潮,形成了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氛围,形成了以国家政策支持、科普读物市场火热、家长购买需求旺盛的发展机遇。

→国家政策支持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规定“学校要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可以看出, “双减”政策大力鼓励学校开展科普活动。

教育部还部署了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出台《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课外读物进入校园的办法。此外,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制定了《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其中涉及科普读物的自然科学部分占到了总书目的五分之一,文学作品中还有部分自然科学题材的书目,比如《徐霞客游记》等。

→科普读物市场爆发

“北京开卷”发布的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国内少儿科普占据了少儿图书市场码洋比重第一位置,取代了长久以来少儿文学市场第一的地位。“京东图书”数据显示,在科普读物中,最受欢迎的是少儿科普(百科读物),其次是数理化、百科读物、天文航空、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

京东科普图书数据报告还显示,2019年科普类图书销售额增长3成多,用户同比增长20%以上,少儿科普书广受欢迎,而且在3 6线市场的需求强劲,增长超过一二线市场。“中经视野”给出的中国科普读物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预测报告显示,未来5年中国的科普读物市场还会迎来大爆发,市场前景广阔。

→家长购买需求火热

科普读物的受众主要是儿童,但是购买者往往是家长,特别是低幼阶段更是如此。京东科普图书数据报告显示购买科普书的用户学历普遍偏高,大学学历用户占比高于全站l0%,而研究生学历用户比例更是全站的6倍。随着科技强国战略的深入人心和家长大专及以上人数增长(第7次人口普查显示,2021全国每10万人口大专以上人数l5467人,较2010年的8 930人翻了一番)直接导致科普图书未来购买需求火热。

青少年科普读物发展现状

→科普读物质量参差不齐,引进图书存在隐患

《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不得推荐或选用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但是,部分科普读物粗制滥造,错误百出,尤其是一些出版社盲目引入国外科普图书造成很大问题。科普作家王辰在旅游过程中发现一本少儿科普读物,发现不下20处知识错误。笔者曾经购买过一套《大英儿童百科全书》,内容有明显的白人至上、种族歧视言论,也没有进行标注和删减;部分早期出版的《庞龙世界地理》也存在未删减偏袒日本法西斯,美化日本侵华的错误言论内容。“这些错误知识会对孩子造成很大危害,要花几倍的时间、精力才能修正。”

→科普读物阅读指导不足,理论建设欠缺

目前阅读教学论仅仅存在于语文、英语等语言学科,科普读物的阅读指导理论尚处于摸索阶段。语文、英语等语言学科教师对科普读物的科学知识指导力度不足,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科学学科教师对组织课外阅读科普读物积极性不高,时间也无法保障,科技馆等校外机构也没有专业科普读物阅读指导队伍。 《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明确学校作为课外读物进校园的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但是,基层学校没有能力组织教师大量阅读科普读物,专业科普阅读指导不足。

→科普读物创作力量不足,多元化开发力度不够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尹传红认为,目前科普创作队伍处于断层,老作家或故去或老去,大批年轻作家还未及时跟上,少儿科普创作队伍的断层现象值得重视。科普创作需要有深厚的理工科等科学知识,还需要熟悉儿童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对于科普作家要求较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使专业科普工作者和其他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的劳动成果得到应有的承认;同时要在工作、生活、进修、奖励、职称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以稳定队伍,繁荣创作。此外,在多元化、数字化发展背景下,科普读物也出现了一些新形态的产品,但是还形式单一、内容匮乏、纸质媒介为主、交互性差,不利于科普读物推广,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

青少年科普读物提升行动的具体实施路径

→建立权威科普读物推荐目录

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为代表的科普机构,每年会组织推荐评选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图书奖,为读者选取科普读物提供参考。教育部也制定了《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但是涵盖科普读物的书目还远远满足不了读者需求。国家教育部门应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各大科技出版社、图书发行机构进行科普读物的评选,制定面向中小学阅读科普读物书单,各个省市教育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省市的权威科普读物推荐书目,减少基层中小学校遴选科普读物的负担。

→鼓励科普作家走进课后服务

“双减”政策明确强调课后服务的重要性,保证时间、提高质量、拓展渠道等。科普作家或其他科技工作者应该走进校园,在课后服务时间,进行科普读物阅读指导工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科普读物课后服务中的作用;依托科普读物开展科普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以体验式、探究式、项目式、综合性学习等为主要教学方式,突出实践性、创造性;对科普阅读水平的评价强调科学素质水平与发展,以表现性评价为主,通过开展科普读物阅读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丰富课后育人活动。791E78E5-A123-4091-99C6-1680013781F4

→多元化科普读物产品研发

与影视剧、电影、漫画、动画、短视频、VR/AR科普资源等相比,传统纸质科普读物样式单一,对读者的吸引力不足。应变革科普读物媒介方式,多元化科普读物,研发科普读物数字化产品及实物周边产品,扩大科普读物的影响力。

·数字化+科普读物《2020年中国儿童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达351.6亿,增长率达21.8%;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4.94亿,增长率5.56%,人均电子书阅读量9.1本,人均有声书阅读量6.3本。与此同时,人均纸质书阅读量6.2本,同比2019年减少2.6本。儿童数字阅读产品成为孩子探索世界的重要路径,以Kindle为代表的电子书阅读器,为儿童阅读科普读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iReader、QQ阅读、京东阅读等手机APP也吸引了大量在线阅读用户。报告还显示,使用有声书等数字阅读形式有助于科普读物往低幼年龄阶段延伸,从小培养热爱科学的兴趣。

·实验装备+科普读物观察和实验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一。通过科普读物配套实验装备的形式,有助于青少年进行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比如,化学元素科普书配套化学实物元素周期表实验用品,气象科普读物配套儿童“小小气象站”,电磁学科普图书配套电磁实验装备等。有助于激发青少年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能够培养动手能力、阅读能力、动手加用眼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VR/AR+科普读物 使用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等技术,研发科普读物产品。VR能够展示全景影像,使用图书印刷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者配套APP,使用虚拟现实技术眼镜,或者使用平板电脑或者计算机终端即可观看全景影像。AR能够在真实世界中显示数字建模图像,演示变化的事物及现象,具有快速生成、圖像可操作和旋转的特点。

进入新时代,“人工智能”“中国空间站”“元宇宙”“三体”等科技、科幻的热词进入儿童的视野,随着互联网传播技术的冲击,传统科普读物越来越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阅读需求。著名心理专家陈默提出“中国孩子已经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没跟上。”只有变更科普读物的形式,多元化科普读物的模式,让科普作家走进校园,才能真正唤醒孩子们重拾科普读物,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播种科技强国的种子。

“双减”政策极大促进了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也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有力改变基础教育过分追求应试的不良倾向。 “双减”政策推出的课后服务活动,更是为科普读物进校园提供了时间保障。广大科普工作者应该抓住机遇,推动科普读物高质量发展,为青少年提供优质科普读物,助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791E78E5-A123-4091-99C6-1680013781F4

猜你喜欢
科普读物课外读物科普
近四成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等问题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本期话题:自习课上可不可以看课外读物
科普读物资源开发在农村初中物理课程中的意义
科普读物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把科普读物“下嫁”给流动的花朵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