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艺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2022-06-09 23:54朱士芹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9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创作

朱士芹

摘要:麦秆艺术是利用我们汶阳田丰富的麦秆资源进行创作的秸秆画。它充分利用天然麦秆的自然光泽和材质,麦杆画制作工序十分复杂,整个制作工序全凭手工完成,具体的制作过程分为选、泡、刮、粘、剪、装六个流程,表现对真善美的艺术追求。秸秆画采用了独特的手工艺而具有了很高的欣赏价值,便于收藏,制作出来的图案也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又具有民间艺术质朴灵动的风格。这样的创作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审美情趣,还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借助秸秆艺术开发的《“麦”向新时代》校本课程获得山东省优秀设计案例,《秸秆画》在山东省综合实践工作坊现场会获得一等奖。

关键词:秸秆画;创作;传统文化

一、研究背景

秸秆画又称麦秆画,是中国独有的民间手工艺制品,是中国民间艺术园中的一朵奇葩,源于隋,兴盛于唐宋,流行于明清。它充分利用了天然麦秆的自然光泽和材质,我们汶阳田就具有得天独厚的种植优势,俗话说,苏联有个乌克兰,中国有个汶阳田。而我校的秸秆画艺术就是充分利用了汶阳田丰富的秸秆资源进行创作的。

二、创作工艺

为了传承这一优秀文化,四年级学生利用美术手工课和实践活动开展秸秆画的创作。秸秆画的制作过程大致分为选、泡、刮、粘、剪、装六个流程。同学们四人一组进行每一个流程的实际操作。

第一组,选。麦秆挑的是色泽白、亮、质地柔软和粗细均匀的,越粗越好。

第二组,泡。将麦秆放入盛有温水的盆中浸泡,经过5分钟左右,麦秆就吸收了足够的水分。

第三组,刮。将麦秆从一端剪开,分左右两次把内侧刮平整。

第四组,粘。将刮好的秸秆在牛皮纸上拼接成秆料,再正反面熨烫平整。

第五组,剪。剪好的料根据需要熏烫,并粘贴在黑色卡纸上成型。

第六组,装。装饰后,装入镜框,这样就能制作出了既古朴典雅、富丽堂皇,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秸秆画作品。

六个组之间两周进行一次轮换,保证每个同学都能熟练掌握各个流程的操作技巧。秸秆画制作工序十分复杂,整个制作工序全凭手工完成。因其出色的工艺价值和表现技巧,文化部

将其正式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三、教学设计

(一)单元:第一单元《麦秸艺术》

(二)单元课时:一课时

(三)主题:麦秸秆画

(四)背景分析

秸秆画是民间艺术文化,通过对这一课程的学习,既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绘画、想象能力。学生学习制作秸秆画的一些简单技能,初步尝试用秸秆粘贴作画。本节课的主题是:美丽的竹子,重点是进行竹子纹样的设计,使学生掌握技法。如何准确概括表现出蝴蝶的结构特征是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目标

1.教学习用秸秆进行粘贴作画。

2.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3.培养学生脑、手、眼的协调配合能力,增强学生相互间的协作意识。

(六)评价设计

1.作品色彩搭配合理、构思鲜明设计有新意

学生自评() 学生互评()   教师评价()

2.有自己满意的作品

学生自评() 学生互评()   教师评价()

3.作品构思新颖独特,有个性

学生自评() 学生互评()   教师评价()

1.欣赏作品,导入新课

(1)师生一起欣赏学生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提问:这些作品与我们看到的照片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引导学生分析秸秆通过粘贴由线变成面的过程以及不同的线面组织产生的不同视觉效果。

(2)这些精美的图片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秸秆)“你们想不想自己亲手做一副美丽的竹子秸秆画?”这节课我们就用手中的废旧秸秆做一幅画(板书:美丽的竹子)

2.讲授新课

师:我们再来欣赏一幅竹子的图画,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描绘了竹子的哪几部分?(竹竿、竹枝、竹葉)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竹竿、竹枝和竹叶的特征及制作方法。

3.老师进行示范讲解

(1)选择自己喜欢的彩色卡纸。

(2)用铅笔在卡纸上轻轻的画出自己要表现的内容。尽量把所要表现的内容概括成几个基本图形。

(3)在画好的内容中粘上双面胶,注意轮廓线要醒目,粘得细致、认真一点。

(4)选择需要的秸秆,由外向里缠,一边缠一边粘,把多余的秸秆头剪掉。注意秸秆缠绕时要排列紧密,缝隙不要过大。

(5)注意画面整体的颜色搭配。

(6)画面划成一块块小区域分解到个人或每个人负责一至二个单幅画面,在统一配色、统一技法的基础上分工进行秸秆。基本步骤为:粘贴外围线及区域线→主体部分粘贴→其他部分粘贴→整体修补粘贴。

4.老师巡回指导

(1)要求学生绕贴时尽量平整,注意保持作品及桌面的整洁。

(2)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想象。

(3)对个别学生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

5.展评作品

(1)学生评出认为最好的竹子,并说出理由。

(2)哪些竹子存在问题,如何改进?

(3)教师点评: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肯定学生的进步。

6.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课下大胆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美丽的竹子装饰居室,美化环境。

7.课堂目标

创设一种欢快、活泼、和谐、积极的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了解美术工艺的构思、方法和步骤,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中,加深了对民间工艺特色的理解,并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灵性,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四、具体成效

通过对秸秆画艺术的开发,表现了天地风雨、花鸟虫鱼、人物风景、花卉动物等,栩栩如生,巧夺天工。锻炼了同学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了欣赏美、陶冶美的情操;提高了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他们要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创作的麦秆画系列有:梅兰竹菊、鸟语花香、扬帆起航、流水人家、鱼翔浅底等。秸秆画采用了独特的手工艺而具有了很高的欣赏价值,便于收藏,制作出来的图案也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又具有民间艺术质朴灵动的风格。这样的创作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审美情趣,还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通过秸秆艺术开发的《“麦”向新时代》校本课程获得山东省校本课程优秀设计案例,《秸秆画》在山东省综合实践省级工作坊现场会上,获得一等奖。

五、发展前景

麦秆艺术充分利用天然麦秆的自然光泽和材质,表现的天地风雨、花鸟虫鱼等表达出吉祥、喜庆等寓意。经过几年的制作和研究积累了部分学生作品,但我们现在的制作工艺还只处于初等水平,接下来会加大对秸秆画的制作力度和精细度。进一步增加其经济收益,将出色的学生作品进行商卖,并将所得用来购买秸秆等原材料,以此达到循环创作的成果。通过对秸秆画制作工艺的不断开发进而实现美育改革初步创新,从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

参考文献:

[1]谢国平. 绽放在麦秸上的艺术[J]. 学与玩, 2018(11):2.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创作
创作谈:没有一个沉默者是真的沉默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Jazz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