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探究

2022-06-09 02:17何燕杰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3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何燕杰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要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学生学科素养和民族自豪感、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但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爱国主义教育仍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趋于形式化、有效融入度不高、缺乏时代感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制定明确目标、优化情境创设、巧用问题导学、善用语言力量等,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爱国主义;教学策略

爱国主义是人类共有的情感,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内涵。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是推动国家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在当代中国,爱国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

一、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2016年国家发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点。”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学生心中扎根。”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理应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切实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仍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虽然从小就在学校接受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但是没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没有真正认同和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相应的行为规范,知行并不合一。表现为部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缺乏理想目标,过于追求安逸,缺乏上进心和责任感,自私自利,甚至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损害集体利益。

2.在课堂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融入度不高,表现为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缺乏明确的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偏重知识的传授,忽略爱国情感的培养。

3.教师采用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缺乏时代性,内容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4.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以知识讲授为主,语言乏味,缺少爱国情感激励,缺乏有效的课堂互动和引导,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甚至有的教师作为爱国主义教育者其自身也没有以身作则,就更难以让学生信服了。

笔者认为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教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意识不强,单纯地把爱国主义教育当成是政治任务,简单归结为知识的传授,没有认识到它是道德与法治课本身的内在要求和历史性任务,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

2.教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能力不高,课堂教学理念陈旧、手段单一,以讲授法为主,没有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忽略了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吸引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师缺乏崇高的教育理想和坚定的教育信念,受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过于追求教育的功利价值忽视教育的熏陶,重知识技能轻情感价值,以考试作为评价的主要方式甚至唯一方式,导致学生对爱国主义只停留在表层的认知,没有内化更上升不到外化。

4.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但他们的心理发育相对缓慢,是非判断能力不强,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社会的改革,社会趋向多元化发展,价值的多元化必然会对爱国主义教育形成冲击。

二、道德与法治课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劳动、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发展奠定基础”。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原则和重要基础,爱国主义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动力。随后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中国学生应该具备“责任担当”,这一素养下的基本要点“国家认同”提到“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且要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由此可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坚定政治立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有助于实现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目标和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深厚的精神基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

三、道德与法治课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在不断实践和反思的基础上,笔者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探索,下面将以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二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课为例,加以分析说明。

1.提升专业素养,制定明确目标,增强融入意识。

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说到:“办好思想理论课关键在教师。”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和栽培,道德与法治课的作用不可替代,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肩负着铸魂育人的崇高使命。因此,教师应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切实提升专业素养,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教材知识,制定明确的、切实可行的爱国主义教育目标,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如在设计《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时,我基于对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分析,把教学目标制定为:目标1——学生通过观看于敏从小立志报国的视频,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增强爱国情感;目标2——学生通过分析于敏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国研制氢弹的做法,在探究与辨别中理解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国家利益为重,用合法有序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感;目标3——学生通过品味于敏一生默默为国奉献的事迹以及分享不同时期类似的人物故事,反观内照,增强对英雄的崇尚之情并向英雄学习,实践报国之行,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2.优化情境创设,活化教学内容,培养爱国之情。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教学情境是作用于学习主体并使其产生一定情绪反映的客观环境,情境的选取并不是简单的移植或罗列,它必须基于教学目标、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具有时代性,同时经过人为的优化设计,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中,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积极的探究和体验中深化认识和理解、升华情感、培养学科素养,从而使教学情境有效地为教学目标服务,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基于上述原则,我在设计《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时,选取了2019年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于敏与祖国的故事为线索贯穿整节课,通过“拳拳赤子心”、“殷殷报国情”、“耿耿爱国行”三个篇章引导学生对于敏的精神和行为进行解读,为学生提供榜样和示范,激发学生对先进人物的崇敬和学习的愿望,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上通过体验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用正确的方式捍卫国家利益。

3.巧用问题导学,内化教学过程,砥砺强国之志。

问题导学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以问题学习为中心,以师生围绕问题共同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它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有利于提升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问题是为目标服务的,问题的设计要基于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之间要有梯度有联系,这样的问题才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例如,在设计《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时,为了突破“理解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这一教学难点,我在学生观看完于敏为了研制氢弹隐姓埋名28年的视频后,设计了以下的探究问题:1.为了完成国家的使命,研制出氢弹,于敏付出了什么代价?如果你是于敏,你是否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请说说理由。2.分享建党到新中国成立期间和新中国成立以来让你印象深刻的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物事迹。随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让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相互教育、自我教育,通过比较不同时代的人物在面临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的相同选择,让学生明白以国家利益为重,必要时为了国家利益可以放弃个人利益甚至牺牲生命。从而让学生在问题的反思和解决中增强了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提升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度。

4.善用语言力量,提升教育魅力,激励报国之行。

夸美纽斯说过:“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起带进去。”育人功能是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要功能,发挥教学语言的魅力,更能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链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教师语言的魅力,不仅体现在能清晰、准确、流畅地传授知识,更体现在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有饱含激情的真情实感,生动优美、富有激情、启智导学。例如,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理解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这一难点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分享完探究问题后,我是这样总结归纳的:“正因为有他们的流血牺牲,才换来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正因为有他们的无私奉献,才让我们民族从弱走向强。虽然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他们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都做了同样的选择,那就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为了国家利益放弃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中国之所以成为今日之中国,正是得益于他们的纯粹付出,如今,当你眺望辽阔的星空之时,不要忘记,你腳下所抵达的每一处,都是他们曾经为之奋斗终生的诗与远方!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让我们向这些英雄们致敬!”我的话语刚落,全班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我紧接着说:“于敏老先生说,愿将一身献宏谋,身为一叶无轻重。同学们,于老兑现了他对祖国的诺言了吗?他用一生践行着对祖国的承诺!所以,爱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踏踏实实的行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又可以从哪些小事做起呢?”随后,我引导学生填写心形卡片,把他们对祖国的承诺写下来,将课堂所学内化成自身的感受。课堂的最后,我是这样升华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烙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是每一代公民、每一代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捍卫国家利益,就是捍卫我们美好的未来!”至此,学生的爱国情感达到了高潮,并激励他们自觉地把这种浓厚的情感转化报国之行,达成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爱国是一种情感,一种道德,更是一种责任。爱国主义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的题中之意,但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不能急功近利、一蹴而就,这就需要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提升自身素养,自觉地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堂,优化教学情境,内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升华爱国情感,提升教育魅力,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自觉将个人理想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媛媛.加强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理论观察,2019(2):161-163

[3]郝利荣.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2019(26):280-281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