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策略研究

2022-06-09 02:17李明泽孙作青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32期
关键词:策略建议乡村振兴大学生

李明泽 孙作青

摘要:论述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推动“三农”工作中的主要作用,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到乡村发展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从适当调整专业和科目设置、构建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巩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支持毕业生返乡创业、制定毕业生基层发展计划、培养专门人才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大学生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大学生;人才振兴;策略建议

“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长期以来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性难题,也与当前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有着必然联系。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现阶段农村地区的绝对贫困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贫困地区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但距离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依然存在着一定距离。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特殊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的明确对进一步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在2018年的全国两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既为乡村未来提供了思想保障,也指明了具体发展思路。其中人才是农村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突破发展瓶颈的核心问题,解决人才问题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大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是培养青年人才的主要阵地,承担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重要使命,尤其是在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应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浪潮中肩负起更大的责任担当。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在推动“三农”工作中作用显著

1.乡村振兴是推进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做好“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有效衔接是解决好新时代“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乡村的全面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则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所在。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进步,城乡发展不均衡和农村地区发展不够充分成为了焦点问题,主要原因就在于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解决农村发展问题是当前工作重中之重。农业产品逐步标准化,农村风貌逐步改善蜕变,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建设新农村主要出发点,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思想,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现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保障。

2.人才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

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重要途径,青年人才在其中的地位作用不可忽视。要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就必须依靠人才,必须充分发挥人才的引领作用。作为农业大国,乡村人才的缺乏成为阻碍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源头,也是造成矛盾的主要方面,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强农村发展建设,就应该加快培养乡村人才的脚步,进而早日实现乡村振兴大业。人才振兴对于在乡村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是一支了解农业、热爱农村、关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在培养青年人才方面,高等院校具有一定的学科优势、师资能力和教学资源,可以在人才培养瓶颈上攻坚克难,服务乡村振兴发展。

3.高校在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中肩负使命担当

在当前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在助力推动“三农”工作中承担重要使命与任务,既为国家农业农村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也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大应用贡献,尤其是在培养乡村人才方面作用更大。不同类别高校应发挥各自学科特色与优势,充分发挥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尤其是培养人才的主体功能,针对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深入改革创新,加强与农业农村相关的特色专业教育。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更要以我国国情实际情况为根本,遵循教育教学客观规律,坚持发展与创新同向同行,深入挖掘乡村人才培养资源,加强乡村科技扶持,进一步为“三农”工作效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与科技支持。

二、当前高校毕业大学生到乡村发展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

1.当前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的发展现状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到农业农村发展的浪潮中去,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其中有到农村当“村官”的大学生干部,工作性质主要为处理村中日常事务;还有就是高校在暑假期间开展的由专家教授带队,到农村实施规划指导的“三下乡”活动,一方面为当地农村政府提供经验,另一方面也开拓了大学生们的视野;同时,还有一些大学生根据当地农村特色优势实施创业工作,贯彻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思想,进而推动农村产业高效发展。

2.影响大学生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制约因素

(1)大学生对到农村发展的意愿不强。高素质人才的支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因素,特别是需要年纪轻、有才能、有學识、有干劲的大学生参与到其中。在当前城乡发展不均衡的背景下,落户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日渐成为大多数毕业生的首选目标,农村生源的毕业生更是不占少数,他们都不愿回农村发展。虽然大部分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持肯定态度,但对其政策的理解始终停留在表面,对于主动到农村中去,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意识十分淡薄,也正是因为对国家相应政策了解的不够深入,缺乏深入思考与理解,才导致大学生们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意愿不够强烈。

(2)大学生到农村发展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大部分农村家庭不遗余力的供孩子读书接受高等教育,是因为这是一种能帮助孩子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农民身份转换到非农民身份的有效方式。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一心所向往的是环境卫生好、福利待遇高、前途一片光明的城市工作,到农村发展则意味着要接受落后的生活、教育与医疗环境,体现着起点低,发展后劲不足的弊端,这当然不是父母和家人们想看到的结果。2017年,国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个别基层政府在执行政策上不够彻底,从而抑制了大学生回到农村就业创业的积极性。若想大学生在农村干得好、留得住,还需要高校与政府有效对接,推动政策落地落实。

(3)高校在乡村振兴中所扮演的角色定位不够明确。高校是培养青年人才的摇篮,尤其是为乡村振兴培养出合格的技术型人才、服务型人才、管理型人才也是重中之重。但一直以来,受到城乡发展不均衡的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相对来说更加现代化,与农村社会的发展拉开了一定距离,像这种“离农”倾向不仅使高校没能发挥出巩固城乡共同发展进步的作用,反而加剧了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就人才方面来讲,主要体现在培养人才目标的“离农化”,即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大部分定位在服务城市社会上,而主动服务农村发展的意识相对较弱,还有些高校把工作底薪、单位性质和规模、专业对口作为高校就业的评价指标,从而造成了对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起到了阻碍作用。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策略建议

1.结合需求适当调整专业和科目设置

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是具有紧密联系的。就服务乡村发展而言,高校若能在专业与科目改革上与乡村发展建设紧密结合,即可为乡村振兴输送专业人才。一是创办设置的专业科目与乡村振兴发展相关联。就农业开发等专业而言,不光要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还要结合服务乡村建设,加强高校专业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例如增设乡村规划、传统村落保护、乡镇旅游、产品推广等专业知识,从而促使毕业生进入到社会后能够更有效的参与到乡村建设发展中去。尤其是当前传统村落被破坏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加强传统村落保护迫在眉睫。除此之外,高校可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交通物流等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拉近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同时还可以酌情改革教育教学方法,通过现场教学、案例示范、实地参观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激发大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进而培养出一批喜爱乡村大地,热衷于服务农村建设的青年人才队伍。二是拓宽高校与乡村的合作渠道。通过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对接等方式,将优秀大学生委派至对应乡村实习,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提升了农村地区的科技水平,在互帮互组中实现双赢。

2.构建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

高校的科学研究功能对农村的高质量建设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各地高校要根据当地乡村发展需求,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围绕乡村发展建设的重大研究课题,以项目研究和构建基地等载体深入农村加以指导研究。同时还要拓宽高校与乡镇企业的合作渠道。搭建产学研三者良好运行机制,通过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对接等方式,将优秀大学生委派至对应乡村实习,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提升了农村地区的科技水平,在互帮互组中实现双赢。另外,根据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在乡镇企业和乡村中构建研发改革中心等产学研平台,在重大应用实践问题上攻坚克难。

3.持续巩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高校应该在充分重视实践育人的基础上,将生产劳动与教育实践结合在一起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高校需大力开展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现场教育活动,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农村,了解基层,一方面磨炼自身意志和素质,树立服务农村发展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还能将年轻人的热血和激情带到乡村广阔田地中去。高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乡村振兴工作室,持续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组建临时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或乡镇企业开展座谈交流、党课分享等活动,在助力乡村组织振兴的同时,加强大学生群体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

4.制定有效的毕业生基层发展计划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人才支撑,要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与“三支一扶”的有效衔接,加快构建基层人才队伍成长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为毕业生拓宽就业平台。要以基层人才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农村社会发展现状设立就业岗位,通过设立基层管理岗和专业技术岗、实施西部扶持计划、开辟退伍学生绿色通道等方式,扩宽基层岗位工作平台。二是确保有足够的成长空间。未来职业发展是高校毕业生所关注的重点事项,只有足够发展成长空间,才会吸引并留住青年人才。建立完善有效的培训体系,建立有倾向性的评审评比制度,拓宽晋升空间与渠道,才能留住人才、培养好人才。三是建立健全保障措施。在毕业生转正定级、职称评审、职务晋升、津贴补助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实施以精神与物质奖励双向结合的激励办法,为高校毕业生带去生活保障,以至于让他们真正做到无后顾之忧,安心扎根在基层。

5.大力支持毕业生返乡创业

当前在国家的政策引导下,高校注重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使得毕业生在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上具有一定基础。各级乡镇政府应重视对大学生人才的引进,尽可能开设有利条件,为大学生在农村创业提供发展平台。不仅要贯彻落实政策导向,还要加大对创业项目,的资金扶持,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发展新兴农业,一方面提高生产效率,另外一方面解决当地农民就业收入问题。坚持以“柔性引才”增加乡村人才储备,注重事业留人,留住大学生在乡村就业与创业,使得大学生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6.根据院校定位培养专门人才

实现乡村振兴这个伟大的任务目标需要的人才结构较为复杂,完成乡村人才结构调整的战略转型,高校的作用至关重要。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从实用性和技能性的方向出发,围绕餐饮、旅游、营销、运输等行业现实需求,培养一批又专又好的职业型人才。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说,要以地方农业经济发展为依据,有针对性的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乡村振兴大业提供教育和科技支持。

四、结语

大学生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高校自身发展都有重大意义。乡村建设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乡村对人才求贤若渴,高校也应积极响应起来,鼓舞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新农村的发展建设中去,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驱动力,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惠志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高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20(08):1-2

[2] 刘志秀.乡村人才振兴:内生型与嵌入型主体的治理效能[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1(02):68-76

[3] 史沙沙.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地方高校X大学为例[D].渤海大学,2020(05):5-6

[4] 王慧.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对于乡村人才振兴的战略性价值分析[J].乡村科技,2019(09):59-60

[5] 丁洪福,战颂,陈岚圣.农村生源大学生助推乡村振兴的困境与路径选择研究[J].农业经济,2019(05):106-107

[6] 胡鑫.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06):155-156

[7] 李祖杰.新时代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8(05):129-131

[8] 李明泽,张晓雁.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工作长效机制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2):628-632

[9] 涂雯雯.基于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高等农业院校大学毕业生培养模式体系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12):19-20

李明澤(1988.1---)男,汉族,辽宁沈阳人,讲师,硕士,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孙作青(1985-12---),男,汉族,山东莒县人,副教授,硕士,沈阳建筑大学理学院,研究方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策略建议乡村振兴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大学生群体网络消费市场探究及零售商进入策略
欧美出版社开放存取期刊论文处理费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