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课堂教学

2022-06-09 03:19代仁华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名著阅读课堂教学

代仁华

摘要:一直以来,语文教学主要偏向于单篇式的教学,即是在课堂中针对某一篇文本详细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其实存在一定的弊端,其无法实现文本和文本之间的对比和整合,也会影响学生阅读的数量和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要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名著导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名著阅读的指导力度不够,阅读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读而不思,读而不写,没有真正培养阅读兴趣,因此,引导学生以平和宁静的心态去读书,让他们学会在阅读中拓宽文化视野,增加知识底蕴,提升鉴赏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是我们多文本阅读教学实践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  名著阅读 课堂教学

一、多文本阅读的基本概述以及应用的意义

(一)多文本阅读的概念

多文本阅读的模式,是由师生基于某一个或者是多个议题将多个文本进行组合,在单位时间对这类多个文本进行阅读的过程。

(二)多文本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多文本阅读其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的形式,可以将多个单篇文本集中在一起,学生可以自主对比这些文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学习其中的写作手法,或者是在小组探讨中,学习文章,这不仅大大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语文阅读量,同时还提升了初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名著阅读课堂教学的开展

初中阶段名著阅读体系由“教读”到“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课外阅读成为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沟通课内外阅读,强调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结合。

中学生阅读现状:

中学生名著阅读教学的状况并不乐观,主要存在问题有:1.功利阅读,浅尝辄止。从学生、家长到教师对名著阅读教学的深层含义认识不足,是不得已而为之,是因为考试需要才进行阅读。2.缺少指导,收效甚微。不少教师主要指导学生进行应试训练,评讲课外阅读试题,很少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导致学生的阅读是放任自流,阅读效果甚微。3.媒体不当,抛弃文本。很多学校,由于经费、阅读取向和重视程度等问题,学生难以得到原著,学生阅读的大都是诸如小人书、影视作品等替代品。

另外,中学生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年级越高,阅读量越少。普遍感觉阅读大部头吃力,费时费力,有些还读不懂。升学考试压力阻碍师生及家长认知。浅阅读盛行,教师指导缺失。小学生喜欢课外阅读的占45.5%初中生27.7%高中生17.7%,8.2%基本不阅读。

目前开展名著阅读教学表现在:

1、对教材推荐的材料视而不见。

2、对名著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要同学们“有时间看看”。

3..挑里面的与考试有关的内容印一张“名著一览表” 让学生背, 临时抱佛脚。

部编版名著阅读编排: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结构是分单元组织教学,若干板块的内容穿插安排在各个单元之中。每学期有两个名著导读,还有自主阅读推荐。 自主阅读推荐旨在照顾更多学生的阅读趣味,扩大名著推荐的范围。学生根据各自兴趣,自行安排阅读。推荐书目特点:可读性与经典性相结合与阅读方法契合,或与自主推荐名著类型相同。

新教材編排课外阅读的真正意义在于: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上真正走近名著。从“要我读”到“我要读”;2、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授之以渔;3、陶冶学生情操:启迪人生,熏陶品德,净化心灵。4、素质教育的新型转变。国基础教育的弊端:重教轻育,重学轻习,重知轻识。

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要求明确具体。三年时间读260万字,每学期是40万字,每天的阅读量应是2300字,分散到每学期要读两三部作品,这得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每周的阅读时间必须保证3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阅读任务。

为什么要读经典。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大师对话。”中学生课外阅读中外名著,就是和一位位文学巨人对话,他们创作的名著,纵贯古今,横跨中外,大浪淘沙,沙里淘金,成为全人类的智慧和财富。读名著,就是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智慧而灵动。

真正体现人类智慧、能够长远地涵养我们性情和心智的,还是经典,而不是那些痛快的吸引人的流行读物。经典是主食,流行读物只是冰淇淋。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名著的内容“真正体现人类的智慧”。名著之所以能够历经百代而不衰,正是因为它凝结着人类的智慧,是人类文化精华的体现和传承。

中学生名著阅读课堂教学策略:

(一)借助微课,鼓励学生开展课前预习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故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之前,应先借助微课,鼓励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通过预习了解上课会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如群文阅读中涉及到的文本,每一篇文本中的生字词,所讲述的内容。在课前完成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对多个文本中的分析和引导,同时在分析和引导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和能力。如上文已经确定好群文阅读的文本,教师就可以基于文本确定教学的目标,鼓励学生课前对知识进行预习。在制作微课时,教师应注重图文并茂,将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的知识融入其中。

(二)师生共享,激发阅读兴趣。

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名著是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怎样激发阅读兴趣,如何提高阅读质量?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激发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是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前提。用课本做引线,引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通过阅读首先是要感知作品内容,理解名著的内涵。E25030CA-B760-4F99-B7D0-08DEC667473C

学校和教师必须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学校或班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名著阅读活动,如名著朗诵会、作品研讨会和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和能力。

&pky240_sjzg_VCG41N821945282&2&src_toppic_inpsrchzd1&2.提高阅读的质量。

首先要知人论世,了解一些作品写作的历史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动机以及作品问世以来人们的评价等等,这些背景性资料的了解对理解作品、把握人们很有帮助。其次是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创造的核心,而对人物的刻画必须落实到具体细致的描写当中。第三要了解作品主题和意义。读者对小说作品主题的理解有一个由潜渐明的过程,还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薄到厚的过程。

3.有阅读体验与感悟。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可能有所悟、有所感,或动情、或明理。

在名著阅读教学时,要提醒学生特别重视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个人情感体验,可让学生每学期每人任选一本名著的一个角度写一篇读后感,全班交流再集结成集,使学生获得全方位多方面的认识。

我们阅读名著的价值,体现在“能够长远地涵养我们性情和心智”。“涵养性情”,就是我们常说的“陶冶情操”,这里既有道德的价值,也有情感的价值,名著对我们“性情”的“涵养”,将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情操高雅。“涵养心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开发智力”。在竞争压力日益沉重的今天,富于智慧的头脑将让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总之,在未来的教育事业中,语文阅读越来越重要。教师应基于学科以及学生的特点,不断的创新阅读的教学方法,尤其要融入多文本阅读,让学生能够学会自主的对文本进行对比、分析和思考,不断的拓展语文阅读的思维和能力,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養。

参考文献:

[1]王月玲.以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推进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2(09):62-65.

[2]孔国平.基于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群文阅读主题单元整合研究[J].新课程,2022(19):30-31.

[3]陈万琴.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群文阅读的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03):30-32.

[4]吴岩。《审美教育视角下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j]《教书育人》2016(12)。

胡春梅。《论中学语文之中外国文学教学的背景知识》【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6)E25030CA-B760-4F99-B7D0-08DEC667473C

猜你喜欢
多文本阅读名著阅读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小学多文本阅读之古诗教学策略浅谈
让多文本阅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