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2022-06-09 06:54吴暇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9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吴暇

摘要:在“双减”政策的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并行,因此道德与法治的地位也在与日俱增。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和道德形成的关键期,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避免枯燥教学,结合课程标准,理性做好学情调查,将生活情景融入教学过程,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形式,使道德自然而然扎根于学生的内心,使法律为更多的学生所了解和遵循。本文将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提出生活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教育;生活化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极其重要的课程。在课程教学实践中,选择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有效规避“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从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角度出发,力求课堂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一、生活化教学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必要性

道德与法治贴近现实生活的学科属性,对于小学生世界观的建构至关重要。由于小学生好奇心重思维活跃,但相关的道德与法治培养意识薄弱,缺乏对现实世界的理性思考与认知。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结合教材设计,开展适合小学生的德育教学。选择在学生可接受范围之内的教学内容,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道德与法治课堂为中心,带动学生积极思考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或法治问题,进而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与公民意识。

二、挖掘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的课程资源相关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示:源于生活的情景化教学方式更容易被学生吸收,并能有效促进相关知识的转化。因此,教师要结合当地教材和教学目标,从当地学情出发,合理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深度挖掘切合教学主题的生活化教学资源,精选与学生相关的生活场景进行教学设计,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有利于课本知识的转化与吸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传统讲课方式较为枯燥无味,同时讲诉的内容也没有吸引性,可以尝试生活场景的导入,也可以选取一些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增强课堂吸引力。可以结合学生的心智发育情况,在开展教学时选择思辨性和伦理性适中的生活实例,实现课堂兴趣导入。

例如,在六年级教学《我们的守护者》中,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守护者都是谁,有的学生说父母,有的学生说老师、警察、医生。然后教师询问学生他们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怎样的。一步一步拓展范围,引出法律作为国家公民“守护者”的概念,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围绕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生活引申出来,渐渐的让学生感知宪法的核心价值。在初步学习了宪法的核心精神后,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吸收,促使学生充分理解宪法守护者的内涵。

教师在挖掘生活化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要注意事件的时效性,不忽略生活中“细枝末节”的教育意义。首先,生活事件的导入可以从学生视野出分,由学生自己进行案例分享或者自选形式进行教学展示,在满足学生情感诉求的同时,调度其主观能动性,赋予学生自己的成长空间。其次,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具体的学生实际生活情况,为不同的生活事件创设情境,进而将知识以趣味性的方式呈现出来,提高学生积极参加教学过程的意愿 。

例如,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和各种层出不穷的app和游戏,对于好奇心强但又缺乏自控能力的小学生来说,网络不仅危害其身心健康,還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小学生无法正确识别网络信息的好坏,也缺乏相应的自我保护能力,很容易被网上的不良信息迷惑,或者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的利用,从而造成对自己和家庭的伤害。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就要结合现实教学情况选用典型生活事件,有效完成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目标,进而培养学生理性上网规避风险的意识,形成正确的善恶观与价值观,

生活化教学以学生生活为中心,但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制于传统的家庭观念和校园文化环境。然而不同的家庭教育和现实生活状况差距较大。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生活化之前,做好学情调查,通过班主任、校园开放日尽可能多的采集家庭生活化资源,通过家校共育平台强化学生家庭资源与教材内容的关联性,在保护好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实现资源嵌套。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作业设计环节中,从日常生活出发,可以用“亲子活动”取代程式化书面作业。例如,针对不同的年级学生设计不一样的家庭作业,对于1-3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为父母做一件小事”,丰富学生生活体验;对于3-6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今天我来做大人”,让孩子体验父母的一天,以小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艰辛,然后在完成这些事情以后,让其写下感悟,家校合作的方式进行对于学生的教育。这样不仅为学生减负,同时还能实现家校共育。

随着围绕学生实现情况和未来发展进行针对性生活化的教学形式广泛地应用,其在于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与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原本单一的教学评价模式受到挑战,以分数为考核标准的评价方式,在生活化教学中并不适用。因此,教师更应该坚持“教育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摒弃“唯分数论”。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成绩评价中,尽量用“优秀、良好、及格”等字眼进行评定,突出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模式,弱化原始书面测验的分数占比,通过更多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给予学生多维的成长空间。结合小学阶段学生成绩分层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及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表现,避免学生因成绩不佳而出现较大的心理落差。对于一些评价靠后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关注其心灵成长,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鼓励。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挖掘具有生活实际意义的道德与法治相关内容实例,理性进行学情考查,合理设计成绩评定标准,发挥生活化教学的真正作用,从而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富天.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1(A0):127-129.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