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寻问之点,善用问之妙

2022-06-09 06:54沙美婷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9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技巧应用方法小学数学

沙美婷

摘要:在不断改进和改革创新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关系日益突出。课堂提问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互动交流形式,而教师提问方法的选取与使用将对互动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学习、归纳、运用问题的方法。本论文对如何运用提问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探讨。

关键词:课堂提问技巧;小学数学;应用方法

一、提问策略在课堂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

小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都很简单,如果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们对数字敏感程度和对数学的爱好,很有可能会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中产生不利的作用。小学生年纪较小,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而这个问题的出现,很有可能会成为教学中的难点。在学习过程中,若不能及时地消除学生的认识误区,这种阻碍将形成认识壁垒,从而阻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二)帮助小学生及时解决“模糊”知识

“思维模糊”是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虽然能听懂,但不够全面。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思想有没有出现“模糊”现象,并适时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的突破口,并能使学生认真思考。比如,数学老师在教授应用题时,要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去解决,把答案写得明明白白。当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解题方法后,老师可以把解法的步骤板书在黑板上,让同学们看到解法的思路。这个时候,有些同学会觉得自己的理解不够透彻,老师可以趁机问自己的学生:“把两个步骤的顺序改一下,那么答案还是同樣的吗?”通过这种提问,同学们可以共同探讨,把原来不完整的知识点重新温习一遍,及时消除思想上的模糊。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出现的问题

(一) 提问的答案过于死板

在小学数学课上,学生们会根据课本上的问题来回答问题,而且回答的方式也比较死板,有些问题的正确与否完全掌握在教师手中。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有的问题没有一个确定的回答,有的甚至连教师都无法否定,从而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

(二) 没有充足的候答时间

教师向学生提问,多数教师都希望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思路来做答案。所以当一个学生想得太久的时候,教师就会以为这个学生是不懂自己的话,所以才会这么着急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事实上,这样的行为会妨碍学生的思维散发。

(三)缺乏课堂的有效互动

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实际上,在课堂上,除了要注意老师的问题外,还要注意学生的回答,也就是老师要学会倾听。只有会问、会听,才能提升课堂上的互动氛围,如果只问问题而忽视回答,那就没有意义了。

三、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

(一) 运用灵活转变提问的方式

教师在面对相同的问题或者相同的知识时,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要提高问题的有效性,必须采用灵活的转换方法。比如,在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出从概念到本质的不同层面的问题:

(1)你知道什么是圆吗?

(2)你能不能把圆画出来?请你谈谈画圆的步骤。

(3)你能不能用手划出一个规则的圆圈?

(4)下列哪个图形代表了一个圆形?

(5)你怎么在没有圆规的情况下画一个圈?

(6)你在生活中看到了什么东西是圆形的?

上述6类问题有很大差别,前面3种是直接提问,后面3种是开放式的。同样的问题,不同的提问方式,也会影响到学生的理解。所以在教师提出问题时,要特别注重对同一知识点的灵活转换。

(二)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提问

老师的问题要切合实际,而且要用真实的生活事例来回答问题。也可以反向思考,比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中填长度单位:橡皮长2 (),数学书长2 ();大树高3():提问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问橡皮、数学书、大树的长度。第二种方法:用一米长的尺子来问:有没有这种长度的橡皮?学生说没有,于是就间接地得出,橡皮的长度单位是厘米。那么在用橡皮擦的时候,可以继续问学生,一棵树能不能用橡皮的高度来表达?所以,我们可以用橡皮反向思考树的长度。前面两个问题,明显是后者更容易让学生记住。

(三) 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

数学是一门逻辑很强的学科,所以学习数学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不断地摸索。此外,所提问题必须能够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或探究的欲望。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知》课上,老师在讲解三角形的概念时,先向学生们介绍三角形的三个边,三角形的内角和。

(1)你认为画成功之处在哪里?

(2)与其他学生比较,你的三角与别人的有何区别?

(3)在这个三角形上,你找到了哪些规则?

在以上的教学中,老师以“你在这个三角图中找到了哪些规则?”这个问题是引导式的,让学生有充分的探究空间,在绘制三角形时,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这种问题无疑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更好地理解三角形边和角度的特征。

(四) 多以发散式思维进行提问

发散性思维是指当某些难以理解的计算难以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时候,可以用发散思维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去联想,去想象出类似的计算方式。比如“8的减法”,老师会问“8个苹果,5个被吃掉了”,你能把这个公式表达出来么?学生回答“8-5=3”,然后老师再用扩展的思路来回答:“这个公式还能代表什么?”这样一来,你就有了很多“8-5=3”的数学公式,学生们会根据老师的思路,把它们联系起来,最后得出很多例子。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运用发散性思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结束语

在小学教学中,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由老师精心准备、结合所学的知识向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采用灵活的提问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出问题。第三,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量的发散性思考,并结合相关实例,使问题成为最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巧玲.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的研究[J].读与写(教学教学刊),2015(03):200-202.

[2]张永波.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研究[J].亚太教学,2016(02):151-155.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技巧应用方法小学数学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提问的技巧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刍议
愉快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论高中政治课互动教学模式之“提问有效性”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现状分析与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