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拥有与“运气”抗衡的能力

2022-06-09 06:54赵莉莎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9期
关键词:抗衡正义感巴纳

赵莉莎

“得益”今日早读的懈怠,加上抽查背诵的学生均以失败告终,最终,我决定在课堂上组织一次全班默写。

上课铃一结束,班上较为活跃的几个学生试图与我进行再一次的谈判,他们据理力争的主要观点,便是将早读抽背的惨败归咎于“运气”不好。“对,如果赵老师抽到的是我,我肯定能背出来!”“怎么偏偏就抽到那几个记性不好的呢!”顷刻间,课堂氛围似乎被一股因为“运气”而引发的“正义感”所占据。“好,那我再抽几位同学,看看你们这一次的运气如何。如果这次还是失败,那就愿赌服输,如何?”此话一出,课堂氛围一下子从之前的“正义感”转化为要为集体谋福利的“使命感”,当然其中掺杂着几位浑水摸鱼者的一丝侥幸。

然而,天不从人愿,努力再次宣告失败。虽有一百个不情愿,他们也只得拿出默写本,要以最简单却又最为艰难的方式来过这一关。整个默写的过程其实非常顺利,一个个埋头苦干的模样告诉我:他们其实不必为所谓的“运气”而争辩。

默寫本都收上来之后,我顺势问了一句:“你们觉得刚刚运气如何?”这一问教室里又炸开了锅,由于幸运女神的不眷顾而引发的“挫败感”占据了原本饱满有力的“使命感”,而最初的“正义感”早已荡然无存。我又问:“那当这‘运气’不站在你们这边的时候,你们是否拥有了与之抗衡的能力呢?”教室的空气似乎停滞了一些。借着学生们思考的沉默,我再问:“有没有呢?”“有。”下边传来几声嘀咕。我再次追问:“有?还是没有?!”“有!”绝大部分的学生似乎是用力吼出了这个字。他们似乎是觉察到了刚刚那个奋笔疾书的自己,而这一刻的发声,似乎是一把利剑,它源于每一位学生的心底,以自我的唤醒与求知的热切铸就,刺破了包裹着本能惰性的这个“运气”外壳。

“运”和“气”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中关于“五运”和“六气”的论述,“运”即天之行和变,而“气”则指地之气。从现代社会的视角出发,如果说“运”是指每一个人所处的时代大趋势、大环境的话,那么“气”就是通过自身的心灵气场所积聚的小流变。

将这样的“环境”投射到每一个家庭,那么每一个学生心中都有着其独特的“流变”。源自不同家庭,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各异,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社会规则及道德意识有所不同。其中不乏因过于宠溺或是过于缺爱而导致学生丧失自主精神,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在遇到难题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从而萌生逃避意识,这种现象被称为“巴纳姆效应”,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于1948年提出。福勒认为每个人都会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描述,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回看今天在课堂上发生的这一幕,似乎正是班上几个缺乏自主精神的学生所引发的一次“巴纳姆效应”,在该心理的作用下,同学们似乎对自我评价产生了偏差,无意识中将自己归为需要借助“运气”的一类人,而忽视了自己所具备的真正能力。庆幸的是,他们接受了我的默写指令,在实践中重新感知自我能力,享受到了以真实努力所换取的自我满足。

当学生走出家庭,融入校园,老师便是其重要的引路人。知识的灌溉,加以情感的认知,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现并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接受来自课堂的最大力量:当“运气”不在你这边,你也能拥有与之抗衡的能力!

猜你喜欢
抗衡正义感巴纳
狂欢与规约
大笨熊巴纳比
风说
论民办高校如何建构课堂魅力以与手机媒体轻松抗衡
传统媒体如何与新媒体抗衡
正义感、移情与司法裁判
铁肩担道义妙笔著华章
长大的理想
所谓正义感
大笨熊巴纳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