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突出短板分析

2022-06-09 09:45孙崇文
民族文汇 2022年18期
关键词:短板思政课一体化

孙崇文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为有效实现建立大中小各学段相互“衔接”的思政课程,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目标,需要深刻领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科学内涵及要素构成,并在此基础上用系统性思维剖析实践过程中所出现的突出短板,从顶层设计、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分级评价等方面探究如何处理好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推动思政课的异段同构。

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短板;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 年度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项目“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突出短板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Z114)、2020 年度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项目“‘精准扶贫’视域下开门办思政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Z116)、2020 年度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项目“基于胜任力理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Z115 )、2020年度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学会一般项目“湖北省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ZJGB20200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办好思政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1]。为新时期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作出了部署安排,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涵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铸魂育人的系统工程[2],将相对独立的大、中、小不同学段思政课统筹起来,从立德树人的整体性出发,依据学生在不同学段所表现出来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完善的顶层设计、衔接的管理机制以及严密的课程设置等,来统筹各阶段的课程建设、协同各阶段思政课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以及优化各阶段教材内容的有序对接,以此打造大中小学各学段间相互融合、协同立体化的思政课共同体,不断提升课程时效性,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目标维度

思政课是具有一定政治底色的课程,直接关系到“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其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及接班人。因此,从目标维度上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主要指的是,各学段在统一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前提下,由原来相互独立的状态,通过强化各学段间的有机链接,逐步实现教学要素的有效对接,最终形成一个相互合作、彼此包容的统一体。体现出一定的整体性及层次性,具体来说,目标维度的一体化建设并非简单的方向上的统一,还要遵循各学段在教育目标上表现出来的阶段性特征,同时,这些具有阶段性特征的教育目标也不能各自为战,而是应充分认识到不同学段学生的成長规律与认知水平,最终实现各学段间的“柔性”对接、螺旋上升。

(二)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容维度

“培养什么人”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核心问题,从内容维度上看,主要包括了课程标准、教材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内容。课程标准是教学内容的依据,教材则是教学内容的载体,而教学内容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三者直接影响和决定了目标是否实现及实现程度。列宁曾指出,“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3]。因此,课程标准必须在把握各学段学生特征的基础上统一布局和谋划,统筹规划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而教材则是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循序渐进。也就是说,各学段的教材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内容上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关系,最终,教师结合自身观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延伸,进一步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进行知识输出。因此,只有处理好了教材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转换关系,才能在各学段的内容上进行一体化建设,而在这其中,教师又是关键中的关键。

二、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突出短板

我国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认识由来已久,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座谈会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4]。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将其发展推上了一个新台阶。经过长期探索,我国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理论与实践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实践层面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短板。

(一)教学内容衔接不充分,梯度不明显

教学内容在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各学段间的教学内容理应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随着学生学习能力、认知能力以及知识储备的提升不断深化。

从横向看,思政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不仅具有一定的思辨性,还具有极强的哲理性,需要不同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相互渗透。然而,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衔接不够充分,出现模块化以及结构性重复的现象,例如,高中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文化、政治、哲学以及经济四大主要模块,每个模块间相对独立,关联度较小,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而在大学开设的几门主要思政课程,在内容上却出现结构性重复,虽然教材在编撰的过程中,考虑到教材体系的完整性,在内容上适当重复是有必要的,也明确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做好区分,要有不同侧重点。但如何通过顶层设计来突出不同学段教学的侧重点,却难以精准把。实践中,出现学生因觉得似曾相识而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老师则因把握上的力不从心而打击积极性,最终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从纵向来看,各学段的教材大多追求内容和结构上的完整及全面,这种“大而全”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必然难以明显地体现出差异性与梯度性,导致缺乏层次性。另一方面,在教材编撰上又存在着低学段思政课的内容挖掘过深,而高学段却开垦过浅的问题。如,过早培育学生的政治意识,在小学阶段就大量接触和灌输类似“共产主义”“资本主义”等内涵丰富的政治概念,而对于“生命意义”的探讨,大学教材的内容反而没有高中阶段探讨的深刻。致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难以有效保障。

(二)思政课教师衔接能力不平衡,交流不足

教师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教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直接影响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水平和进程。然而,从当下各学段的教学情况看,思政教师很难充分发挥其作用力与影响力,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从教师主观方面看,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办学水平上的差异,尤其是一般学校和重点学校之间、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之间、城乡之间,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各学段的思政课教师之间既没有形成普遍的合作意识,也没有强烈的合作意愿。而对那些学段间有合作的教师来说,其互动合作的内容基本上都停留在表层。同时,在合作方式也较为单一,阻碍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效推进与深化。甚至,部分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生硬讲授书本知识,而缺少对课改以及学术前沿的了解与关注。

从客观环境方面看,首当其冲的是,大中小学各学段的专职思政课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并且他们都要面临较大的科研与教学的压力,特别是中学教师,还担负着中考与高考的升学压力,几乎没有多余的精力与时间参与跨学段交流工作。其次,跨学段交流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一体化的交流平台以及教师评价导向,致使各学段间的思政课教师在沟通与交流上形成了事实上的“教学壁垒”“各扫门前雪”的局面。

(三)组织管理不畅、评价机制不健全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个复杂工程,需要统筹各方面的资源力量,不仅涉及思政课教师、学生以及学校,还涉及教育职能部门以及党政领导等,迫切需要开展跨学段、跨组织之间的统一管理。然而,目前不仅在管理理念,而且在管理实践上,均未普及深入。

对于教育评价来说,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5]。就当前现有的评价体系而言,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要知道,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充分了解、并考虑其他学段间的相互衔接问题,同时也要用螺旋上升式的方法来讲授课程,才能实现不同学段间的有机衔接。然而现实情况是,这部分内容在评价机制中尚未明确,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价依据。

三、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对策

(一)优化顶层设计,推进各学段的教学内容异段同构

顶层设计是对各学段思政课进行整体部署,具體来说,首先,加强党的领导,将各学段思政课之间的“衔接”问题作为思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次,设立专门的统领部门,以此来统筹各学段间教学内容的异段同构。该部门可由各学段专家学者、思政课一线教师以及管理者组成,定期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共同研制课程标准。同时,做好跨学段目标的监督与反馈。进而形成责权分明的分工体系,在一体化的背景下实现内部的明确分工,让教学内容更贴合各学段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助力人才培养,做好教师队伍的有效衔接

第一,通过跨学段培训等方式为各学段思政课教师提供交流平台,不断增强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衔接意识,同时通过资源的共享及互助,使教师的综合素养以及教学能力得到稳步提高。第二,以科研项目为抓手,推动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形成工作合力,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对重难点问题进行联合攻关。第三,以联合备课为媒介,深入其他学段的思政课的课堂,了解学情,互相交流与研讨。

(三)优化分级评价,发挥联动效用

教学评价实际上不仅涉及到教师,还涉及学生。因此,需要一方面构建教师的科学化评价,一方面构建学生的系统化评价。对于教师的考核评价,需要制定跨学段式的评价体系,不仅局限于本学段的教学活动,而且包含与其他学段之间的交流研讨活动,同时,还需纳入学生、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等主体的反馈,对具有不同影响力的教师进行分级评价,激发更多的思政课教师参与到一体化建设中来的积极性。而对于学生则需要从小学到大学的综合评价,通过建立学生的思想成长信息档案,让下一学段的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情况,促进各学段教师以学生为媒介,发挥联动效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N].人民日报,2019.

[2]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3]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4] 习近平在全国髙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12-9.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N].人民日报,2020-10-24(1).

猜你喜欢
短板思政课一体化
聚焦短板弱项 精准发力施策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木桶短板理论”更具人生价值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