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分析

2022-06-10 02:27蒋丽娟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运用信息化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持续进步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总体提升,既促进了企业运转效率的提升,也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创新升级,创造了良好条件。人力资源管理,从根本上影响着企业的组织化水平,在企业经济效益提升方面,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数据时代,如何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充分响应企业发展需要,是当前企业高级管理层和企业人力部门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本文对近年来国际国内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进行简单介绍,进而着重分析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相较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主要优势,和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要点,并以此为参照因素,探讨当前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工作中的不足,以及改进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运用

引言: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任何生物,都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实际上,由人构成的企业,同样面临着如何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避免被市场淘汰的生存难题。要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根本上看,必须要确保企业竞争力的持续提升。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也可以说,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本身也是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卓有成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对提升企业运转效率,保障企业各部门的协同行动,具有重要意义。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多侧重于管理方法、管理思路的完善,而信息化技术的诞生,为人力资源管理开拓出一条突破管理难题的技术化思路。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信息化改造,能够有效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始终处于“高效、有序、简洁”的理想状态中,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一、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人才,是企业发展最根本、也是最主要的动力。企业的运作,就是一个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进而调度各种技术资源、物质资源来制造产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发挥着“动力引擎般”的作用。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创始人托马斯沃森曾说:你可以搬走我的机器、烧毁我的厂房,只要我的员工还在,我就能东山再起。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1]。但是人才对企业的价值,并非从一开始就获得了广泛认可。

受时代局限性的影响,人类文明,或者说主导生产行为的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商业萌芽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与统治阶级的社会管理,在理论指导、管理形式、管理内容上具有高度相似性,在多数情况下,二者并不存在本质区分。古典管理模式的实施,确保了生产行为的秩序和稳定,但高度压抑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阶段,人才和其他生产资料,基本处于对等的层面。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特别是以机器大生产为主要特色的19世纪末,来自技术和国际形势的改变,为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独立学科的诞生,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现代化,创造了独特的历史机遇。技术方面,蒸汽体系和燃油体系的相继出现,深刻改变了市场竞争的总体格局,企业间频繁的并购重组和业务扩充,凸显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企业人才管理方面的弊端与短板;另一方面,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迫使企业管理者和相关学者,认真思考企业管理相较于社会管理的特殊之处,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思考,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诞生,具有启蒙意义。

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初,是人力资源理论体系迅速完善的一段时期。行为科学理论的兴起,以及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构建为主要内容的管理理论的完善,进一步明确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其具体管理原则,更鲜明地体现了人的资源,相较于普通生产资料的独特地位。进入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科技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与之相应的是,社会信息流通速度,也前所未有地加快。为更准确地响应市场讯息变迁,更快捷地调整企业行为,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入了企业管理者的视线[2]。

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意义

(一)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弊端

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言,人力资源部门往往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竞争,其核心内容就是对高质量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因此,优质人才是决定企业综合实力的关键。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提升了各行各业的信息化程度,特别是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信息化已经成为融合企业经营管理与互联网技术的主要表现形式[3]。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程度逐渐提升之际,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弊端也日益凸显:

1、管理工作效率不足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往往复杂而繁琐,企业的薪酬支付、物品购买、员工出勤率的统计等等,都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内容。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知,相当一部分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无法兼顾上述工作和企业的人事活动,导致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效率难以提升。

2、企业管理活力不足

在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部分企业出现管理系统固化,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工作活力不足等问题。在企业的规章制度和严苛的管理体系之下,工作人员往往受到较多约束,长此以往,导致企业员工向心力不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乏活力和变通能力,也成为降低企业员工归属感和忠诚度的主要原因。

3、人才培养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在进行员工招聘时,都会按照工作岗位的缺额展开招聘活动,企业人才培养机制的缺失,使得员工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同时也极易造成后期的人才流失。在企业人才的招聘、培养和企业忠诚度的建立方面,部分企业没有明确的规划和相关措施,使得企业发展受到影响。

(二)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优势

在大数据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行业,信息化建设也彰显出其独有的管理优势:

1、有助于管理资源的整合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能够大力推进管理资源的整合,此外,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还可以作为节约企业管理成本的主要手段发挥重要作用。在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同时,管理活动的信息化还能够通过整合企业已有的管理资源,为企业的整体管理体系提供信息来源和管理依据,从而使企业内部的综合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2、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成效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主要围绕企业员工考勤、薪酬发放和员工信息管理等方面,上述管理内容具有工作量大、工作性质复杂、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因此,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存在大量消耗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等问题,致使得管理工作效率难以得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效处理日常工作,也使相关工作效率和企业管理成效得到大幅提升。

3、有助于实现管理系统的自动化

广义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将成为推动企业管理体系自动化的主要动力。以往的企业管理和办公方式主要依靠人力手写和纸、笔记录,不仅存在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也降低了管理过程中检索进度。信息化的普及和发展使得互联网和计算机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工作手段和管理途径,从而大大提升了相关工作的效率和企业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三、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成

(一)基本的互联网意识

大数据时代的企业管理者应提升自身的管理意识,树立基本的网络信息化思维,保证企业发展和时代要求相吻合,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特别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决策作用的领导者,更应摒弃陈旧落后的思维模式,以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活动中,领导者需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使企业改革步伐紧跟时代发展速度。

(二)信息化管理平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调查数据显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管理模式系统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能够发挥一定程度的融合作用,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推动管理模式的系统化进程。

其次,不同部门间协作水平的提升。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以计算机系统为依托,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在此基础上企业员工和管理者的互动和交流得以实现,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平台所涉及到的对象既包括不同员工,同时还涵盖了多个部门,从而达到提升企业向心力和多部门协作能力的目的。

(三)大数据解读能力

当前形势下的企业发展势必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网络大数据。在企业改革和转型过程中,充分解读大数据的能力是决定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需要以充足的信息作为数据支撑,行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信息连接和交流能够为企业领导者提供有效的決策和规划依据,从而使企业发展方向符合市场需求[4]。因此,解读大数据能力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阻碍

总体上看,当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信息化改造中面临的阻碍,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难题,盲目沿袭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注定要被市场所淘汰,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树立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然而,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仍旧存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其中,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缺失导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无法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人员素养有待提升

在建设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应受到高度关注。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具备符合岗位要求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工作能力,以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目前,部分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不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也没有经过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学习,导致相关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成效不高,影响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五、完善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策略

(一)转变理念,与时俱进

应用技术的前提是认可技术,当前一些企业,之所以出现信息化推进难,顽固遵循旧有管理体制的根源,在于管理部门负责人对信息技术的轻视。职业地位和年龄因素的双重影响,使个别管理者疏于对新技术的了解,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方面,个别管理者甚至不如员工的认识更通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信息化改造,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要确保其顺利实施,管理人员首先应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信息化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实用价值。

(二)适当应用自动化办公系统

生产力水平的持续提升,促进了各行业工种的细化,同时也显著提升了企业管理、企业运作的程序化水平,信息化改革,就是要充分顺应这种程序化趋势。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应视情况,逐步提升管理模式的自动化水平。例如,在员工头像识别、简历讯息录入等方面,适当应用自动化技术,可以快速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保障管理过程的规范性。

(三)软硬件配套建设

网络技术是信息化管理优势充分发挥的重要前提,人力资源管理中,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优势,影响着管理过程的信息化体现和由此产生的预期效益。因此,在引入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过程中,不仅要引进相关的软件设备,同时,还应配套建设与之相关的硬件设施,及时更新软硬件,做好信息的整理更新工作[5]。

(四)打造有企业特色的信息管理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推动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承载平台。该平台和企业性质、企业行为模式的适应程度,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要确保信息化管理能够发挥应有的优势,就需要在信息管理系统的特色化改造方面发力。其发力点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合理分配管理岗位,确保人力资源管理的各方面工作,均由最适合的人才担任;其次,阶段性汇总信息系统使用体验,结合使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有针对性地进行软件调试、更新。

总结:

综上,时代发展影响企业架构和企业管理模式。在社会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的今天,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正越来越难适应市场经济态势和新时期的人才特点。作为企业管理者,首先应充分认识到转变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必要性、紧迫性,在此基础上,精准分析企业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与不足,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可以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高婧.论互联网时代企业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11):58-60.

[2]黄炳海.企业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J].价值工程,2010,29(05):54-55.DOI:10.14018/j.cnki.cn13-1085/n.2010.05.098.

[3]郭旻.基于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必要性研究[J].中国商论,2019(14):144-145.DOI: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19.14.144.

[4]赵晶华.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7(12):227-228.DOI:10.19424/j.cnki.41-1372/d.2017.12.122.

[5]曹爱花.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进展探析[J].中国储运,2021(07):130-132.DOI:10.16301/j.cnki.cn12-1204/f.2021.07.060.

作者简介:蒋丽娟(1989年9月10日),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浙江省金华市,学历:本科,单位:华熙生物,邮编:100022,研究方向:人力资源一领导力。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运用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省级人才市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珠三角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就业方向浅析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