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医学生参与中老年人急救知识普及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

2022-06-11 21:18张玥杨睿凡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中老年人长效机制

张玥 杨睿凡

摘要:本研究对苏州三个社区“中老年人常见突发疾病和急救知识了解程度”进行走访调查,同时针对在校医学生进行“中老年人突发疾病急救知识认知水平”线上问卷调查。综合医学生志愿服务参与情况显示:“中老年人急救知识普及的高度需求”与“具备急救知识的在校医学生长期、规律地参与医学类志愿服务的供给缺乏”相矛盾。因此,本研究意图建立一种在校医学生参与的“中老年人急救知识普及”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以期完成对老年人急救知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普及,从而响应“十四五”规划的健康中国战略,有效推动健康老龄化的发展,切身落实健康知识进万家的倡议。

关键词:中老年人;急救知识普及;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委员会最新出具的《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年版显示:在最新统计完成的2018年各地区医院分科出院人数表中,急诊医学科就诊人数达1642638人次,较往年有所上升。同时,2018年医院出院病人“年龄别疾病”构成统计结果显示:属于突发疾病的心脏病类中,心率衰竭、高血压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在80.6%、70.6%、70.5%,明显高于其余疾病在60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比例。而脑血管病类(颅内出血的57.6%、脑梗死73.1%、大脑动脉闭塞和狭窄68.4%)六十岁以上发病率总计69.8%,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疾病。同时,以上心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哮喘在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中,以78.9%明显高于其它疾病。[1]因此,基于心脏病,脑卒中,哮喘在中老年人群体中的高发病率,我们对三类典型突发疾病相关急救措施的大众了解程度进行了调查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苏州市道前党群服务中心等、崶南路社区、第五元素社区的居民142人及在校医学专业学生239人。共计381份样本。

1.2调查方法

2021年7月至8月进行实地及线上调研,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并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苏州市道前党群服务中心等、崶南路社区、第五元素社区的居民进行面对面的询问调查,线上面向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中老年人常见突发疾病急救处理知识了解程度进行问卷调查。

1.3统计学方法

利用 Excel 2016对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数据进行整理,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

2结果

2.1中老年群體三类典型突发疾病的患病情况

中老年群体大多具备三类典型突发疾病的风险因素,其中54.93%具备心脏病早期症状,36.62%会不定时地产生呼吸不畅、气喘等诱发哮喘的因素,61.97%患有能引发脑卒中的相关疾病。

2.2中老年人针对三类典型突发疾病的急救知识的认知水平

但中老年人针对这三类典型突发疾病的急救知识普遍缺乏,不能掌握典型突发疾病急救药物用法。其原因可能是中老年人缺乏规范化的培训途径,最终导致突发疾病急救知识的普及度不够。以哮喘为例:了解控制药物:如顺尔宁等为11.27%、缓解药物:如舒利迭等7.75%、中药11.27%、土方及偏方1.41%,不太了解的人数比例达69.02%。

2.3在校医学生“中老年人突发疾病急救知识”认知水平

本研究面向在校医学生,针对三类典型中老年人突发疾病急救知识的在校医学生认知水平现况进行线上调研,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39份。结果显示,有90.38%的在校医学生能掌握胸外按压(74.9%),人工呼吸(77.41%),海姆立克急救法(44.77%),止血包扎(68.2%)等针对中老年人常见突发疾病的急救知识。

同时,在三类典型疾病中,仅有6.28%,12.55%,15.06%的在校医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心脏病,哮喘,中风或脑溢血突发事件的急救处理操作。以上数据表明,在校医学生具备规范化培训途径且具有较为系统的急救知识掌握程度,可以作为中老年人急救知识普及志愿者的后备力量。

2.4在校医学生医学类志愿服务参与情况

对某医学院校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1632名在校医学生中,仅有33.21%的医学生表示较有规律地参加医学类志愿服务,每周一次或两周一次的占18.75%,每月1次或每月2次的占13.66%,一年1次的占0.80%。仍有64.92%医学生参加频率无规律。[2]以上数据表明,仅有少部分医学生会有规律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其中针对“中老年人急救知识普及”志愿服务就更少。综上所述,在校医学生的志愿服务并未形成组织化,规范化的长效参与体系。

3讨论

“在校医学生参与的中老年人急救知识普及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即以在校医学生为主体,以中老年人急救知识普及为主要内容,随时间及实际情况不断变化而发展完善的常态化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制度。[3]下文将具体阐述该长效机制建立的具体实施建议:

3.1高质量在校医学生志愿服务队伍的招募选拔

面向在校医学生,针对中老年人急救知识普及的志愿者招募工作应符合大学生自愿报名参与的原则。依托各医学类院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支持,对医学生志愿者性别,年龄,以往志愿参与情况,对急救知识了解程度等信息进行整理并完成志愿服务队伍数据库的建立。

其招募形式可以通过医学类院校志愿者协会进行组织,该类协会作为志愿活动的发起者和管理者,可以有效地完成高质量志愿服务团队的建立;同时,也可以通过媒体,社交平台,公众号进行志愿服务宣传和网络招募。在信息化时代,借助此种方式可以提升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提高其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

志愿者的选拔工作应当对参与招募的在校医学生进行“老年人突发疾病急救操作等专业知识”和“志愿精神、道德观念”两个维度的考核。最终建立一个针对老年人急救知识普及的高质量在校医学生志愿服务队伍。6C1A6999-1494-42A2-9FE9-BC7B225671BB

3.2针对在校医学生志愿者进行中老年人急救知识规范化培训,保障急救知识普及质量

随着大学生志愿者人数的与日俱增,志愿者专业度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在进行了医学生志愿者的招募过后,应当对其进行老年人急救知识专业化培训,同时重点关注志愿者素质教育。

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其一,志愿精神培养。传递志愿服务的意义所在,提升医学生对社会老龄化的认识,提高其对老年人健康的关注度;其二,老年人突发疾病急救知识技能培训。依托医学院校资源,开展急救课程,对在校医学生志愿者进行系统化培训;其三,培养在校医学生传播急救知识的能力。力图让其掌握急救处理办法宣传手册、视频教程的制作,提升其系统化的科普讲解的能力。

3.3设立针对中老年人急救知识普及志愿服务的评估体系

志愿活动的组织者,如医学类院校的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或相关医院、社区应当对志愿活动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估,并不断规范中老年人急救知识普及志愿者体系,提高该志愿服务项目的影响力。具体可以从志愿服务效果方面进行评估,对志愿服务点老年人急救知识认知水平的提升状况进行随访,甚至对服务点老年人突发疾病得到有效处理的比例变化情况进行考核。

通过对志愿者和志愿项目的科学评估,可以对中老年人急救知识普及体系进行补充完善并激发急救知识普及志愿者的积极性,扩大志愿者队伍,最终实现志愿服务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4.完善在校医学生参与“中老年人急救知识普及”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保障制度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一项公益项目,其本身也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大高校志愿服务在各领域迅猛发展,志愿服务制度得到了不断地发展,但缺乏长效机制。[4]为对在校医学生参与“中老年人急救知识普及”志愿服务进行补充完善,国家层面应当进行“法律保障,经济保障和文化保障”三个层面上层建筑的建设工作。以下是对具体保障制度的阐述:

4.1中老年人急救知识普及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法律保障

制度的确立是为更好地指导实践,为使得制度顺利施行,则需要国家层面的法律保障。中央层面的《慈善法》在慈善服务章中明确规定了志愿者的有关义务,包括接受培训等。[5]同时2017年8月22日国务院公布的《志愿服务条例》阐明了志愿者的权益保护问题。[6]在法律制度的保障下,在校医学生可以心无旁骛地开发自身专业优势,投身中老年人急救知识普及工作,完成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立。

4.2中老年人急救知识普及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经济保障

在制度保障下,稳定的资金支持成为了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建立的下一个议题,大学生志愿服务为非盈利项目,因此项目的顺利进行依赖于相应的资金支持。然而,目前医学生所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资金多来源于学校、医院出资或校团委配套资金支持,而此类资金都存在不稳定性和局限性。[7]对志愿者组织的经费来源的调查结果说明:除政府性志愿者组织外,其他志愿者组织的经费来自政府拨款的不到1/3,民间性志愿者组织与自发性志愿者组织可能由于经费的原因,从未为志愿者提供基本补贴的分别占38.71%、33.33%。[8]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属于非政府性志愿者组织,目前缺乏稳定的资金提供来源。为推动着大学生志愿活动的顺利进行,国家层面应当加大对非政府志愿组织的资金支持,从而为中老年人急救知识普及志愿活动的组织提供保障。

4.3中老年人急救知识普及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文化保障

文化保障则有赖于多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我国具备坚实的志愿服务理论基础,从儒家的“仁爱”思想,墨家的“兼爱”思想,佛教的“慈悲思想”到道家的“积善行德”说,都是指导在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思想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学校应当丰富“第二课堂”实践,培养在校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树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认识,提高医学生志愿者在中老年人健康保障方面的责任意识。从观念上指引医学生的奉献精神,并最终完善在校医学生参与“中老年人急救知识普及”志愿服務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年版.

[2]陈薇,蒋辉,陈旻.医学生志愿者的伦理素养现状及培育措施探讨——以某医学院校为例[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05):45-48.

[3]张玉华.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04):106-108.

[4]黄艳群.新时代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问题的思考[J].智库时代,2020(07):121-122.

[5]陈小花.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法律缺失与构建[J].高校辅导员,2019,(04):49-53.

[6]郭一帆,郑晓英.志愿者权益法律保护机制探析[J].理论观察,2019(07):109-113.

[7]康树林.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6):188.

[8]李书华.简析大学生志愿者保障机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2(06):105-108.6C1A6999-1494-42A2-9FE9-BC7B225671BB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中老年人长效机制
康复护理针对疗养院中老年人的应用及体会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有钱的老人更容易受骗
中老年人的网络世界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正在制定,房价会降吗?
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长效机制的探析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